未来十年中国城市升级发展会迎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和功能再造,很多城市都会因为自身地理优势、产业基础、交通枢纽位置、教育科研水平等方面具备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在这么多城市当中,四川成都、黑龙江哈尔滨、山东青岛、辽宁大连、湖北武汉这五个城市正以各自的方式奔向更具有活力的战略新阶段。
成都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四川省的省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城市,成都的地理位置属于成都平原,地势比较宽阔,土地十分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是传统的农业文明发源地之一,成都拥有比较好的区位优势,它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中心、物流中心和经济中心,辐射范围包括整个西部地区,而且国家将成都纳入了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策略之中,因此成都具有国家战略级别的支点意义。
成都正在不断加大对于高端制造业、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方面的布局力度,并且诞生了不少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城市交通网络形成了一个枢纽,航空,铁路,公路都有互通互联的趋势,成都的高等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像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这样的学校在全国的知名度都是很大的,科研实力也不差,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周围有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宽窄巷子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址,自身的城市节奏和文化也是吸引了很多外来人口。
哈尔滨位于中国最北端,黑龙江省的省会,离中俄边境很近,是中国面向俄罗斯和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哈尔滨有不同于他人的区位优势,哈尔滨是中俄贸易的要塞,也是国家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提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哈尔滨成为向北开放的桥头堡。
哈尔滨在高端制造、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行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逐渐优化了自身的产业结构。 城市轨道交通,对外铁路运输系统逐渐完备,区域经济联动有依靠,教育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知名院校在国内名声不错,工程技术,材料科学这些学科有明显优势,哈尔滨有特别的冬季旅游资源,冰雪大世界,索菲亚教堂,中东铁路遗址之类的东三省东西给这个城市带来了一些文化和旅游的魅力。
青岛位于中国的东海岸,是山东重要的沿海城市,面对黄海,面对日韩,青岛具有明显的海洋经济特色,青岛的地理位置是其最大的优势,青岛是中国的海港城市,也是东亚的重要节点城市,青岛在中国海洋发展策略和区域经济协作中占据一定的位置。
青岛构建了以海洋制造,港口物流,国际贸易为主导的经济体系,近些年,青岛重点发展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 城市交通四通八达,港口运输能力大,航空和铁路运输设施完善。青岛高等教育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海洋科学、能源工程等为主,对城市发展有技术支撑作用。青岛旅游资源有崂山、栈桥、八大关、青岛啤酒博物馆等多地,是一座海滨旅游、文化观光、休闲生活的城市。
大连是辽宁省重要的沿海城市,位于辽东半岛南部,属于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组成,城市三面环海,拥有天然深水港,是中国北方重要港口城市,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在东北亚地区它是交通枢纽,是连接日本、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与我国内地的重要桥梁,是东北亚的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使大连在整个地区战略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经济发展方面,大连发展较早,工业发展较完整,近几年又转向软件信息服务,新材料,生物医药这类新兴产业方向,城市轨道,机场交通便利,外部交流频繁,教育方面,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重点高校给城市带来大量技术人才,工程技术,交通运输等有专业优势,大连有老虎滩,星海广场,旅顺口等景点,旅游资源有自然景观,近代历史文化,东北沿海城市旅游基础较好的代表。
武汉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武汉的地势优越,武汉素有江城之称,位于长江汉江的交汇处,水资源丰富,城市中有长江穿城而过,是内陆水陆交汇的城市,地理位置重要,是国家的地理几何中心,是国家“中部崛起”的重要城市,是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
近年来武汉形成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工业基础雄厚,武汉交通基础设施发达,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协同发展,是沟通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通道。 教育上,武汉高校聚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大批全国重点高校,科研以及人才教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医学,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有着较大的影响。武汉旅游资源众多,黄鹤楼,东湖,武昌古城,武汉长江大桥等都是城市文化和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化底蕴较深。
这五个城市虽然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每个城市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发展途径各有差异,但它们有共同的特点,地理位置优越,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改变,教育科研基础雄厚,交通网络慢慢健全,旅游资源各具特色,这些都会在未来十年里不断增强它们的整体实力。
城市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外界力量能改变的,城市是如何整合资源、如何制定出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如何提升自身的治理水平等等都是决定未来发展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个有潜力的城市必定会有系统化的战略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