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台机器,在运转了几十个春秋以后,身体零部件或多或少的会出现老化,磨损的情况。这是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的正常现象。人的心气或许还不服老,可身体自然的反应,却让你不得不服老。

同样的一条沟渠,以前抬腿迈便能轻松跨越,现如今,只能借助外物实现跨越;以前百十斤的沙袋,轻飘飘的就能搬走,现在只能拖拽,抱起来是必然做不到;以前做针线活,穿针引线信手捏来,可今天,即便戴着老花镜,依然分不清针孔在何方!
人老了,要正视身体各器官的老化,要学会主动的适应老化的身体。要学会适当的慢下来,不可像年轻时那样疾行如风,窜高蹦矮。人老了,这些慢动作要逐渐学到手,才能更有益于身体健康,才更加延年益寿。
一,吃饭不再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

消化和吸收器官,提供着身体所需的能量。人能健康的活着,饮食是第一环。
人老了,不仅仅体现在腿,眼,耳,手等的衰老,人体的内脏器官也在不同程度的衰老。消化系统亦是如此,牙齿松动,脱落,肠胃的动力不足,消化功能减弱。
此时,如果我们还一味的狼吞虎咽,肠胃或许就该发小脾气了,严重时会罢工。

为了适应消化吸收器官的老化,我们要将咀嚼次数增加。建议每口食物咀嚼20到30次,且要双侧交替咀嚼,使得食物充分碎化。碎化的食物可增加食物与唾液和胃液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好的消化吸收。
二,人老了,要淡怒气,生和气。合理控制火爆脾气。

纵观长寿老人,绝大多数都是心态平和,处变不惊,心平气和,不为外物的侵扰而自寻烦恼。人老了,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下降。疾病也容易上身。将疾病挡在身体之外,无疑是最好的防御手段。

人类已知的疾病当中,有80%是由情绪引发的。可见情绪的变化在抵挡疾病入侵的作用之大。人老了,避免情绪大起大落。若偶然生气了,则需自己作出调整:深呼吸,停顿个3到5秒的时间,再作出回应。
三,走路要慢下来,确认路上无障碍物再迈腿,避免摔倒。

人类出行,腿的功劳最大,两条腿每天驮着百十斤的身体四处行走,游历大美河山。运动的本源,还是由腿先来发动。一旦腿的动作受限,身体其他器官也会受到影响。
常言道“人老腿先老”,腿的衰老,证明腿不再听使唤,原本一迈就过的河沟,再也跨不过去。这或许就是有的老人常说:也没感觉路上有什么障碍物,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就摔倒了。

人老了,就怕摔倒,骨骼脆,反应慢。摔倒时不能及时的作出补救动作,作出适当的防范措施,很有可能就是结结实实的摔个硬跟头,脆硬的骨骼哪儿抵得过坚硬的水泥路面的冲击。一旦骨折,恢复速度很是缓慢,严重时有可能一摔就再也下不来炕。
所以,人老了,走路速度一定要慢下来,认真观察好路面,避免被障碍物绊倒。咱摔不起!
四,清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在床上懒一会,缓一缓。

有的老年人,一辈子勤劳惯了。每天天蒙蒙亮,就着急忙慌的起床,想看看自家的鸡鸭鹅是否安好,想看看自家的菜地有啥新变化,自家的庄稼有没有长高。其实,这种做法不可取。
清晨,当我们刚刚醒来,身体也需要去慢慢适应由睡眠到醒来的过程。身体器官也需慢慢复苏。譬如血管,血液循环需要时间来调整。避免由于血流不畅,导致出现头晕,严重时出现摔倒的情况。

正确的做法是:清晨醒来,不急于起床,赖在床上,先缓一缓,给身体多创造适应新的一天的时间。
老和慢在某些领域具有同理性,一致性。两者具有一定的关键性。人老了,做人做事,适当的放慢节奏,适当的放缓脚步,对身体而言更有益,更有利于身体健康,更有助于延年益寿。老了就是老了,不服不行,心气再高,也要适当的降低目标。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