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菲律宾土豆岛进行的“CMAS自由潜世界杯深度赛“中,来自云南的自由潜运动员黄瑛,以恒重无蹼下潜54米的成绩,打破了该项目女子Master1(50-59岁)组的世界纪录,成为CMAS自由潜深度赛首位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选手。CNF(恒重无蹼)是自由潜深度竞技项目中唯一不借助任何外力的下潜方式,是自由潜深度项目中最纯粹、难度最大的一个项目。
...
值得一提的是,黄瑛在本次比赛中,创造了恒重双蹼、恒重有蹼以及攀绳下潜三个项目的女子master1组(50-59岁)中国纪录。并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名列CMAS自由潜深度项目中国自由潜女子(不分年龄)总分排名榜首。
CMAS(Confdration Mondiale des Activits Subaquatiques)世界潜水联合会,通常简称为“世界潜联”,成立于1958年,是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唯一承认的官方潜水组织,也是中国潜水运动协会最早认可的国际潜水组织之一。黄瑛在受访时回忆,“无蹼项目虽然难,但也是最纯粹的自由潜项目,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项目之一,这跟我以前比较喜欢蛙泳有点关系。”她解释说,这次比赛无蹼项目准备的时间很少,基本都靠平时在泳池训练中打下的基础。首先在昆明的潜水馆进行了两周的小深度(最深24米)模拟训练,着重耳压平衡和自由落体,赛前一周在薄荷岛参加了周末小型比赛热身,51米很轻松顺利。因此比较有信心挑战新的深度。
自幼喜欢玩水,黄瑛2005年开始学习水肺潜水,2013年带女儿去帕劳时第一次了解到自由潜,黄瑛就“种草了”这一项目并在2016年开始正式学习自由潜。2019年4月,在没有正规训练的情况下,黄瑛偶然去成都第一次参加了自由潜泳比赛,并拿到了各项目和总分的第一名,动态双蹼也在AIDA官网排到了中国女子第一。
作为云南本地的自由潜爱好者,黄瑛认为潜水项目在全国发展迅猛,昆明有抚仙湖和后K25这样的潜水馆,也为昆明的自由潜爱好者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高原对自由潜,有助于提升自由潜水员的携氧能力、心肺能力和抗乳酸能力,一旦去到平原,便可能会有更好的运动表现。
同时作为一名国际、国家多体系的自由潜教练,黄瑛希望通过专业活泼的教学,让更多爱好者安全愉快的参与到这项运动。无论是喜欢拍照、想去大海遨游,还是想精进技术,都量身定制适合的教学和训练,让大家在能力提升的同时,能够真正喜欢和体会到这项运动的乐趣,也希望有机会组织专业的自由潜安全员或运动员的专业培训,一起推动昆明自由潜运动的安全发展。
接下来,她将参与8月份成都“世界运动会”,这也是自由潜水项目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黄瑛会作为国派赛事安全员亲眼见证这次历史性的比赛,为世界顶级自由潜运动员们保驾护航。同时,她认为昆明作为休闲旅游城市,对于昆明和外地自由潜水员来说,都不失为一个适合训练和体验的好地方。她表示,希望未来昆明的休闲自由潜不断发展。
采访实录:
记者:CNF被公认为自由潜中最难的项目,您是如何完成这一挑战的?训练中有哪些特别准备?
黄瑛:无蹼项目虽然难,但也是最纯粹的自由潜项目,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项目之一,这跟我以前比较喜欢蛙泳有点关系。这次比赛无蹼项目准备的时间很少,基本都靠平时在泳池训练中打下的基础。赛前一周在薄荷岛参加了个周末小比赛热身,51米很轻松顺利。因此比较有信心挑战新的深度。
记者:下潜到54米时,身体和心理的感受是怎样的?
黄瑛:其实下潜的整个过程都比较舒适,大概七八组动作就开始自由落体,后半段都在专注做耳压平衡以及保持自由落体的姿态和速度。无蹼项目难在返程,在体能和心理上都是很大挑战。不过在触底的一瞬间,我就知道自己肯定能完成这一潜。虽然返程时我第一次感受到有一点累,但也一直保持节奏和放松,避免乳酸堆积造成的影响。
记者:打破Master1组世界纪录后,现场的反应如何?裁判和其他选手对您的表现有何评价?
黄瑛:所有裁判安全员和在场的运动员都会泼水祝贺。英国老将Helena也第一时间过来祝贺我。竞争对手之间的心心相惜才更让我开心和感动。
记者:您还在恒重双蹼(CWTB)、恒重有蹼(CWT)和攀绳下潜(FIM)创造了CMAS Master1组的中国纪录。这些项目中,哪个对您来说挑战最大?为什么?
黄瑛:因为这三个项目该组别目前国内还没有竞争压力,因此我预报深度时都相对比较保守,所心态也比较放松,基本都是轻松完成。
记者:这次比赛的备战周期有多长?训练计划是如何制定的?
黄瑛:一般自由潜深度运动员备赛都需要两三个月,我此次备赛比较仓促,又是四个项目都参加,所以我在规划训练时基本都集中在解决耳压平衡上,其他技术和体能方面基本就依赖平时的基本功。首先在昆明的潜水馆进行了两周的小深度(最深24米)模拟训练,着重耳压平衡和自由落体,去到薄荷岛后用了半个月、十次深度训练实践和推进各项目的深度。这么短的时间,能推进到六七十米,我其实已经很满意了。给今后留点空间也挺好。
记者:在技术和心理层面,您做了哪些针对性调整?比如呼吸技巧、耳压平衡、体能分配等。
黄瑛:此次比赛主要精进了耳压平衡方面的技巧,下潜技术和体能主要得益于常年的基础练习。在整个备赛和比赛期间,我几乎没做任何体能训练,比赛和训练期间也很注意休息,我的策略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每一潜当中。心理在自由潜比赛当中占很重要的分量,平和和专注是我能够顺利完赛的心理支柱。一方面是对自己比较有信心,通过对自己训练数据和技术的科学分析,对自己的能力会有比较客观深入的了解,预报成绩也都控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另一方面,我之前做过赛事裁判和安全员,所以对比赛氛围、规则和流程都非常熟悉,因此即便是孤身赴赛,也能保持内心的笃定和稳定的心态。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自由潜的?是什么吸引您投身这项运动?
黄瑛:因为从小就喜欢玩水,我2005年就开始学习水肺潜水。2013年带女儿去帕劳时第一次了解到自由潜,就种草了,2016年终于找到机会去泰国涛岛开始正式学习自由潜,第二年在巴厘岛训练一个月下到了40米。虽然已经达到教练水平,但因为觉得自己不懂的东西还很多,于是2018年和2019年底,我又去菲律宾薄荷岛重新学习了抹茶和Aida两个体系,拜了很多师傅,交了很多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期间我有空会去做助教,参加一些俱乐部的训练活动,带女儿去世界各个岛屿休闲潜水,积累了不少经验。当时的初衷就是因为喜欢,想多了解和学习,让自己能更愉快更安全的玩耍。
2019年4月,在没有正规训练的情况下,我偶然去成都第一次参加了自由潜泳池比赛,结果意外拿到了各项目和总分的第一名,动态双蹼也在AIDA官网排到了中国女子第一。因为当时比赛氛围特别好,也交了很多朋友,于是便又考了裁判证,希望可以多些机会参与这项运动。这几年,我自己比赛并不多,更多是做赛事裁判、安全员,并经常给喜欢训练的朋友当安全员和buddy,借以积累经验、保持状态。
随着经验和能力的积累,2000年我考了抹茶/Aida双系统教练证,开始自由潜的教学。希望能把这些年自己积累的经验,尽可能融入到教学中跟大家分享,让更多的爱好者能在安全的前提下,真正了解和喜欢这项运动,享受水中自在的快乐。
记者:您如何看待自由潜这项运动目前在昆明或者云南的发展?
黄瑛:自由潜这几年在全国都发展很迅猛,昆明有抚仙湖和现在的后K25这样的潜水馆,也为昆明的自由潜爱好者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自由潜毕竟是一项有专业要求、有风险的休闲运动,在学习和参与这项运动,享受水中快乐的同时,安全都是必须放在第一位的要素。
记者:云南的高原环境是否对自由潜有帮助,或者云南的自然环境对训练自由潜有哪些益处?
黄瑛:高原对自由潜的影响有好有不好。一方面,由于氧分压低,可能导致自由潜水员闭气时间缩短,心肺压力增加,从而增大运动风险,同时乳酸堆积增加也会影响自由潜水员的表现。另外一方面,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或长期的高原训练,自由潜水员的携氧能力、心肺能力和抗乳酸能力会有所提升,一旦去到平原,便可能会有更好的运动表现。
记者:您是否有计划参与推动这项运动在昆明的普及?比如开设培训、参与推广活动等?
黄瑛:作为一名国际、国家多体系的自由潜教练,我希望通过专业活泼的教学,让更多爱好者安全愉快的参与到这项运动。无论是喜欢拍照、想去大海遨游,还是想精进技术,都量身定制适合的教学和训练,让大家在能力提升的同时,能够真正喜欢和体会到这项运动的乐趣。同时,作为国家美人鱼赛事的安全技术官以及中国首批自由潜赛事安全员,对于自由潜的风险和安全我尤为重视,也希望有机会组织专业的自由潜安全员或运动员的专业培训,一起推动这项运动在昆明的安全发展。
记者:您对昆明的自由潜运动选手有什么建议?
黄瑛:不论是参赛的选手还是普通的自由潜爱好者,都建议大家学会正确的评估风险、了解自己的能力,不要太过于追求数字,而是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感受,更安全舒适的参与这项优雅的运动。
记者:这次比赛后,您是否有新的目标?比如挑战更深的下潜或尝试其他赛事?
黄瑛:今年8月份,成都“世界运动会”,自由潜水项目将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我会作为国派赛事安全员亲眼见证这次历史性的比赛,为世界顶级自由潜运动员们保驾护航。我其实对深度并没有太多追求,有时间都会多训练,提高自己的技术和能力,享受每次下潜。是否作为运动员参赛或下到更深,我是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暂时还没有具体的计划。
记者:您对想尝试自由潜的初学者有什么建议?对昆明自由潜运动项目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期待?
黄瑛:自由潜历年的事故,大部分都发生在休闲自由潜的时候,反而在正规比赛当中,因为有严格的安全规定和专业团队,反而会更有保障。对于初学者,不论抱着什么样的学习目的,学习之前尽量多方面了解这项运动,包括教练和机构;学习过程中不要太追求深度和数字,重视安全有关的知识,循序渐进,学会感受自己,真正享受每一次下潜。永远不要一个人独潜。昆明作为休闲旅游城市,对于昆明和外地自由潜水员来说,都不失为一个适合训练和体验的好地方,发展休闲自由潜的空间还很大。
黄瑛背景资料:
54岁,自由潜、桨板、皮划艇、冲浪、陆地冲浪滑板等均有涉及,从小带女儿周游世界,与自然与海洋互动。以培养兴趣为主,偶尔带女儿参加比赛,均获得名次。
一、专业资质及经验:(自由潜教练、安全员、裁判及运动员)
1、自由潜教练、美人鱼教练
Aida、Molchanovas、中国、Cmas多体系自由潜教练
SSI国际美人鱼教练
2、自由潜裁判
AIDA、CMAS国际认证自由潜裁判
3、赛事安全保障
历届国家美人鱼公开赛体育总局国派安全技术官
中国首届PSF国际自由潜赛级安全员(AIDA)
中国首届国家认证自由潜赛事安全员
中国首届自由潜深度公开赛安全员
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自由潜泳池赛国派安全员
4、国家桨板教练
5、国家应急救援员职业技能认证
云南红十字会救援队队员
云南山地救援队水域救援队队员
二、自由潜比赛经历
2025年国际自由潜深度赛
2025年5月18—24日 2025年菲律宾CMAS自由潜“世界杯”深度赛
恒重无蹼(CNF)54米,Master1组 1项世界纪录
恒重双蹼(CWTB)62米 Master1组 中国国家纪录
恒重有蹼(CWT)65米 Master1组 中国国家记录
攀绳下潜(FIM)62米 Master1组 中国国家纪录
女子总分(不分年龄)第二名
2025年6月1—10日 菲律宾薄荷岛,2025 AIDA自由潜“亚洲杯”深度赛,不分年龄
恒重无蹼(CNF)55米,女子第四名,该项目中国女子排名第三:
攀绳下潜(FIM)67米 女子第六名
女子总分第四名
2023年1月 全国自由潜水(泳池)锦标赛 女子总分第三名、动态单蹼第二名、动态无蹼第四名、静态闭气第四名
2021年9月 昆明自由潜泳池赛(AIDA)女子动态无蹼冠军
2019年4月 Aida成都自由潜泳池赛 女子总分冠军、动态双蹼冠军、静态闭气冠军
来源:掌上春城
记者:浦潇
编辑:姜蕾
审核:钟玲
终审:黄翼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