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美国被“垄断”了!“芯片之父”弃美回国,研发成果堪比核武

海归抉择,创业启航

说起芯片,谁不知道它就是现代科技的命根子,从手机到导弹,没它啥都玩不转。上世纪末,美国那边牢牢把着这块地盘,中国企业想搞点高科技,常常卡壳,进口芯片一断供,就得干瞪眼。

邓中翰1968年出生在江苏南京,小时候家里书多,他对科学兴趣大,1987年考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那时候中科大氛围浓,专业对口天文物理,他本科毕业是1992年6月,就直接拿了学士学位。

机会来了,他申请留学,飞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伯克利那地方,电子工程牛,全球高手云集,他一头扎进去,从1992年8月开始攻读物理硕士,到1994年5月拿下,又转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博士,1997年8月毕业时,还顺带搞了个经济管理硕士。这跨界玩得溜,学校里头一遭,中国学生里更少见。

毕业后邓中翰没闲着,1997年8月进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当高级研究员,专攻处理器设计。那几年硅谷热火朝天,他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代码写得飞起,电路板优化一套一套的。

1998年9月,他跳槽创办Pixim公司,主打数码成像传感器,团队从零起步,到2001年6月公司估值1.5亿美元,他在那儿混得风生水起,年薪六位数起步。硅谷生活不错,机会多,钱来得快,可邓中翰脑子里总惦记着国内芯片的短板。中国那时候进口依赖重,技术封锁严,他早跟中国科技协会主席周光召聊过,得走自主路子,不能老抄袭。

1999年夏天,这念头越来越强。10月1日,国庆50周年阅兵,北京场面大,他作为嘉宾回去瞧了眼,祖国变化大,高楼起来了,路宽了,军队整齐划一,这股劲让他下定决心。阅兵一过,他11月回硅谷收拾,辞掉Pixim职位,卖掉股份,带上技术积累和点启动资金,年底飞回北京。

落地首都机场,空气熟,事儿也得马上干。他直奔中关村,找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那些部门谈,很快就敲定“星光中国芯工程”,他当总指挥,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1999年10月注册成立。

起步资金政府批了点,但中国芯片基础薄,设备差,人才散,他从清华、中科院挖人,二十来号工程师,实验室搁在北京海淀一栋旧楼里。生产线没法本土化,只能借香港、台湾的厂子,晶圆加工全外包。这创业开头,就跟爬坡似的,资金链紧巴巴,技术关一关接一关。

其实邓中翰这步棋,走得准。中国芯片起步晚,90年代末还处在无芯状态,进口芯片占九成以上,美国一捏脖子,就疼。海归人才多留美,他反其道行之,带着硅谷那套管理和技术,落地生根。

工程一启动,他就定调子:不搞山寨,得自主知识产权,瞄准图像处理芯片,先从小门数切入。团队天天泡实验室,模拟软件跑,电路图改,邓中翰带头审方案,资金短缺时,他和三位合伙人抵押房产贷款,银行批下来,才喘口气。

技术攻关,市场争锋

“星光中国芯工程”一上手,邓中翰就带着团队埋头苦干。2000年上半年,资金烧得快,研发砸进去大把钱,芯片设计复杂,百万门级集成电路,晶体管上百万个,模拟出错就重来。团队用CMOS工艺,软件工具从美国买,实验室里数据跑崩了好几轮。

邓中翰统筹,技术路线定死:图像处理为主,数字多媒体切口。终于,2001年3月11日,“星光一号”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字多媒体芯片搞定,这是中国第一颗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模芯片,结束了中关村无芯历史。发布会一开,北京中关村酒店挤满人,邓中翰上台讲参数,性能对标国际,媒体刷屏报道。

芯片出来了,可市场不等人。邓中翰拎着样品盒子,第一个找索尼,日本东京总部,演示图像编码,主管一看自家有上百种类似货,专利堆山,直接拒了。回国后,他不气馁,团队迭代优化,抗干扰加模块,稳定性上台阶。

2002年,继续改,算法精炼,测试高温、低温,全覆盖。2003年春,三星那边松口,韩国工厂考察,规格对上,合同签了,“星光”进笔记本生产线。华为跟进,北京谈判,实时编码演示,采购启动。苹果也掺和,2003年底硅谷谈,视频处理过关,初步协议到手。到2004年,“星光”系列占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一半多,国际认可来得快。

这争锋过程,邓中翰玩得转。索尼拒单后,他转内销,中国安防需求爆棚,监控芯片用量大,价格亲民,本土企业抢着买。团队不睡,2004年推第二代,门数翻倍,功耗降。资金链稳了,香港厂加班,晶圆切割机转个不停。

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电子纳斯达克上市,纽约时代广场敲钟,股价一飞冲天,公司估值上亿。这上市不光圈钱,更是背书,国际投资人看重自主芯,中国概念股热。邓中翰用五年时间,从零到国际市场,突破封锁,靠的就是实打实的迭代和技术壁垒。

市场争锋不止卖芯片,还得建生态。邓中翰推SVAC国家标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用,兼容国际又本土化。2006年1月,“星光移动三号”单芯片混合电路处理器出炉,手机多媒体用,门数上千万。团队突破七大核心技术,图像压缩、算法优化,全链条自主。

索尼后来服软,2004年二次合作,升级版进产品线。三星、华为、苹果这些巨头,采购量年年涨,中国芯份额从零到半壁江山。邓中翰这仗,打得巧,技术上不盲追国际,结合本土需求,成本控低,性价比高。封锁破了,中国企业喘气,产业链慢慢起势。

产业崛起,战略重器

“星光”火了,邓中翰继续砸钱研发,2006年后专利堆积,2010年破3000项,五大技术体系立起,多媒体、安防、人工智能全覆盖。2011年5月,他当选中国科协副主席,平台大了,影响力广,推动科普教育,鼓励青年搞芯片。

2012年转高端,神经网络架构上马,“星光智能”系列人工智能芯片,2015年原型定型,识别率95%,安防监控、智能家居全用上。性能国际前列,物联网市场2018年切入,供应链稳,合作伙伴多。国防民生两头抓,加密支撑避信息漏,公共安全SVAC标准落地,北京街头监控全换国产芯。

2020年2月6日,邓中翰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这认可来得迟,但实至名归。中国芯片产业借这东风,差距拉小,美国优势松动。2022年2月,他任“科技冬奥”负责人,北京冬奥安保,芯片监控场馆,多路画面稳传。

产业崛起快,国产替代加速,华为海思、中芯国际这些企业跟上,生态圈壮。邓中翰还设奖项,资助青年课题,2016年5月26日挂职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实验室升级,人才输出多。2021年11月10日,河南安阳工作中心揭牌,湖南湘潭院士站2017年3月3日落户,研发网铺开。

这战略重器,价值不输核武。过去外国芯隐患多,安全卡脖子,现如今自主芯稳盘,国防计算、民生数据,全靠它兜底。邓中翰21年耕耘,15大核心技术破,芯片从无到有,国际市场占位。中国芯腾飞,美国垄断时代翻篇,供应链逆转,国产技术主导部分领域。

未来潜力大,一代代接力,差距会抹平。美国那边警铃响,挑战来了,中国芯正崛起,全球格局变。邓中翰这路,激励后辈,爱国加专业,成就大业。产业链长,影响深,芯片不光是零件,更是国力象征。总的看,这逆转来得实诚,靠创新堆出来的,值得记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8

标签:科技   核武   美国   芯片   成果   三星   中国   硅谷   星光   团队   技术   华为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