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体育史上,许海峰的名字是个传奇。1984年,他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拿下中国首枚奥运金牌,打破了金牌零的纪录,一夜之间成了全民偶像。
不过,时间过得快,如今他已经60多岁,退役后的生活渐渐淡出公众视线。有人说,他晚年住着单位分配的小房子,视力差得看不清东西,老态尽显。
1957年8月1日许海峰出生在福建漳州,家里条件一般,父亲是军人。小时候,他喜欢拿自制弹弓打麻雀,手准得不得了,村里小孩都服他。
那会儿谁也没想到,这双小手以后会端起枪为国争光。15岁时,他跟着家人搬到安徽和县,高中毕业后赶上知青下乡,在农村干了四年活。
1976年回城后,他在和县新桥供销社当售货员,天天搬化肥麻袋,粉尘呛得眼睛疼,视力从1.5慢慢掉到0.5。那几年,他的生活跟射击八竿子打不着,平凡得像个普通打工人。
1978年,机会来了。巢湖地区体委搞了个业余体校,射击教练王振泽是他高中体育老师,记得他打弹弓的准头,亲自找上门拉他入队。许海峰二话不说,辞了供销社的工作,扛着几袋口粮就去了。
他住的宿舍简陋得不行,墙角堆着米袋,床边放着一把60块钱的国产双菱牌气手枪。每天早上,他站在靶场迎着雾气练枪,手指头磨出老茧,硬是靠一股倔劲撑了下来。
1979年4月,他在安徽省第四届运动会上崭露头角。用那把破旧的气手枪,他打出387环,拿下男子气步枪40发立射冠军,还破了省纪录。
男子小口径步枪3×20得了亚军,团体赛又拿了两项省纪录,总共8枚奖牌到手。巢湖体委奖了他230块,省里又给了25块,他没乱花,全买了训练装备。
1982年,他进了安徽省射击集训队,教练欧德宝每晚骑车送训练计划,他早上五点起床跑步热身,练到深夜。那年省第五届运动会,他用60块钱的枪打出370环,击败用几千块德国枪的对手,再破省纪录。
1983年3月,国家队教练李培林看中他,把他调进国家射击队。那年,他在上海华东协作区射击锦标赛拿了两项冠军,587环破了全国手枪纪录。
7月,亚洲第五届射击锦标赛,他拿了银牌和铜牌,团体赛第二。9月,全国第五届运动会又拿两枚银牌。11月,他进国家集训队,开始备战奥运。那时候,他天天泡在靶场,汗水把衣服浸透,成绩一点点往上爬。
1984年7月29日,洛杉矶奥运会男子自选手枪60发慢射比赛成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那是中国重返奥运后的第一届夏季奥运会,全国人民都盯着。他通过五场选拔赛挤进名单,比赛当天稳得一批。
前两组各97环,领先。第三组第八发失手得了8环,他休息半小时调整状态,后面三组分别是93环、95环、91环。最后一枪,瑞典对手9环,他必须10环才能赢。
他屏住气扣扳机,正中靶心,总分566环拿下金牌。两面五星红旗升起,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颁奖,说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
回国后,他成了英雄,机场鲜花铺满地,报纸全是他的名字。他却不太适应,习惯了低调生活,面对采访有点懵。他把金牌捐给国家博物馆,说这荣誉是大家的。
后来,1986年亚运会他独揽4金,1990年和1994年又多次在国际赛场拿冠军。1994年,严重的视网膜炎让他不得不退役,运动员生涯画上句号。
退役后,许海峰没闲着,直接转行当教练,继续为射击事业出力。不过,到了60多岁,他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开始让人唏嘘。2019年,邓亚萍发了一张和他合影的照片,他头发白了,背有点驼,眼里没当年那股锐气,像个普通老头。
网友发现,他住在北京射击大院一间10平米的单位房里,简朴得让人意外。这房子不大,墙面泛黄,摆设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张单人木床,床单洗得发白;一个旧木柜,放几件衣服;一把磨损的木椅。
墙角堆着些发黄的训练笔记,墙上挂着他年轻时比赛的照片。房子离靶场近,他常说住这儿挺好,能听见枪声,感觉还在赛场。
早年他在供销社搬化肥时,粉尘伤了眼睛,视力掉到0.5。多年射击训练又加重了问题,1991年查出迁移性视网膜炎。
到晚年,他眼睛几乎看不清,平时走路得拄拐杖,小心翼翼地挪步。有次在院子里差点被自行车撞,邻居扶住他,他喘着气笑说:“年轻时打靶快,现在走路慢,平衡了。”
视力差归差,他从不抱怨。朋友劝他用名气换个好房子,他摆手说:“能看清靶子时,我打了首金;看不清时,我教出了冠军。够了。”
他当教练那会儿,带队强度不比当运动员低。熬夜写训练方案,字迹密密麻麻。比赛时,他眼睛酸得流泪,还坚持盯着队员动作,摸着靶纸上的弹孔判断成绩。
他的付出有回报:1996年,李对红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拿金牌;2000年,陶璐娜在悉尼奥运会拿首金;2002年,射击队在釜山亚运会扫下27金。队员都说,许指导看靶比他们用眼还准。
生活中,他低调得不行。单位房没电视,闲了就听收音机,或者翻旧报纸。老友来访,他泡壶茶,聊聊当年比赛,笑得挺开心。他不讲究物质,奖金几乎全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他说:“金牌是国家的,我留着干啥?”
1994年,许海峰当上国家射击队女子手枪组教练,开启新篇章。他教队员不光练技术,还得稳心态,常说:“射击是跟自己较劲,心态比啥都重要。”
1996年,李对红拿奥运金牌,靠的就是他那套稳扎稳打的办法。2000年悉尼奥运会,陶璐娜再拿女子气手枪金牌,颁奖时朝他鞠躬,眼泪汪汪。
2002年釜山亚运会,中国射击队拿27金,他站在场边眯着眼笑,挺满足。他的执教风格“稳字当头,手感至上”成了队里招牌,他还帮着改进了国际射击规则,给年轻选手争取机会。
2001年,他升任国家射击队总教练,2005年调到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和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管现代五项。这对他是个新挑战,他从头学起,研究对手,写备战手册。
2005年世锦赛,上海选手钱震华打破欧洲垄断夺冠。2008年北京奥运会,钱震华创项目最好成绩。2012年伦敦奥运会,曹忠荣拿银牌。他用成绩证明,中国现代五项也能行。
他爱国这点没得说。国外俱乐部出高薪请他执教,他直接回:“我不想带外国队员打咱们自己人。”金牌捐了,奖金也捐了,他觉得传递希望比留钱重要。
退休后,他还是没闲着。2018年,他被评为“改革先锋”。2024年,他去重庆邮电大学当客座教授,讲“新时代体育人的责任与担当”,鼓励学生追梦。他还常跑偏远山区搞“射击进校园”,教乡村小孩握枪瞄准。孩子们打中靶心欢呼,他也跟着乐。
家庭是他软肋。当年忙事业,陪妻子女儿时间少,妻子一个人撑家,他挺愧疚。现在,他喜欢在家跟妻子唠家常,问问女儿近况,翻旧照片给孙子讲故事,屋里常有笑声。
2020年东京奥运会,杨倩拿首金,他在电视前拍手叫好,还学年轻人写“YYDS”给后辈加油。2025年3月,他去重庆一所学校交流,学生送他书法和画,他感动地说关注青少年体育和视力健康是他的心愿。
从1984年的那一枪到现在的平凡日子,许海峰用一生诠释了啥叫体育精神。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荣耀不常在,奉献才长久。
更新时间:2025-07-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