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股指集体冲高回落,盘中再创十年反弹新高 ,收盘仅沪指以微弱上涨4.89点保存了一丝体面,但两市仅2100多只个股上涨,近3100股下跌,14股跌停,150多股大跌,这样的盘面表现依旧称得上黑周四,是近期相对比较差的一天,跟上周四的下跌呼应形成一定的规律,但连续大涨后如此温和的调整也充分说明大盘依旧很强,依旧不敢让过度看空,如果今天量能继续大幅缩量的话,会坚定短线看空预判,可惜量能没有萎缩反而小幅放量。只是从操作的角度来说,经历了周二周三的大幅缩量后,隐约感到调整的脚步姗姗来迟,所以我还是在昨天就大胆的减仓,今天早盘继续减仓锁定了大部分的利润,严格遵从自己的操作纪律,所以我才能面对午后跳水时坦然回补部分仓位,但目前整体以防守为主,不敢再冲动。当然我内心恐惧不能代表市场的真实的走势,但锁定利润会让我内心更加平静, 才能坚定走向更大更远的牛市。
早盘之所以还能冲,主要是早盘一波跳水伴随着抄底盘的涌入,最多时放量超1100亿,所以才拉了起来,但到早间收盘时,放量只剩下590亿,而到了午后指数还往上冲时,但量能却不肯放大,无量上冲的结果只能是回落,但每一次回落时,却看不到量能的继续放大,最终收盘只放量了158亿,很明显追涨资金减缓变为抄底盘的减缓,这样让我们不得提高警惕。从风险与机会的角度而言,这个时候我们注意风险并非保守,或许会对机会的把握不足,但如果养成这样的习惯,其实是终身受益的,牛市会无限放大每个人的欲望,但我们必须清楚,靠资金驱动的牛市很容易因为接力不足而出现较大的回撤。两市成交额2.42万亿元,连续第7天站上2万亿关口,量能看似充足,但中位数下跌0.35%、近3000只个股收绿的现实,暴露了市场资金“拆东墙补西墙”的窘境。
谁在涨?谁在跌?
领涨阵营中,两类逻辑清晰:
政策与事件驱动:跨境支付( 中油资本涨停)、稳定币(高盛看多)、可燃冰(技术突破)等概念被游资集中火力攻击,银行股(农行、邮储新高)则成为避险资金的主战场;
周期复苏预期:化肥( 新洋丰 涨停)、电力、油服等板块受益于能源转型和夏季用电高峰,叠加低估值红利属性吸引配置型资金。
而高位股成为重灾区:AI硬件(液冷、光模块)、 机器人 、白酒等前期热门赛道批量跌停(如 联环药业 、 川润股份),显示主力资金正在加速撤离估值透支的领域。更值得警惕的是,内资主力单日净流出超800亿元,这一规模甚至高于4月市场阶段性见顶时的数值,暗示部分机构已开始高位兑现利润。这就是我一及时兑现大涨品种锁定利润的原因。
消息面暗藏矛盾:
尽管政策层释放消费刺激信号(国常会会议)、能源数据亮眼(用电量破万亿),但外部风险仍在发酵——美国科技股连续回调、关税冲击外贸预期,导致市场情绪在乐观与谨慎之间反复摇摆。此时指数新高更像是一场“虚假繁荣”,背后是资金对确定性资产的抱团,而非全面牛市的开启。
接下来,我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一下盘面的变化,梳理一下市场运行节奏,对大家的投资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冲高回落,大盘是否展开调整?三大信号揭示方向
今日沪指的长上影线,技术上构成“射击之星”形态,通常预示短期有见顶可能。不过,调整是否就此展开?需结合三个维度判断:
1. 资金面:巨量成交背后的“虚火”
当前市场成交额已接近2024年11月牛市的水平(连续7日破2万亿),但历史经验表明,天量成交若无法推动指数有效突破,往往会引发多空力量逆转。目前沪指在3800点关口明显承压,且主力资金大幅离场,若后续量能无法进一步放大,回调压力将加剧。量能变化是很关键,今天比较纠结是量能又没有出现萎缩,反而放大一点点,给我们预判带来困扰。
2. 政策预期:经济修复与资本市场定位的博弈
监管对“活跃资本市场”的定调未变,叠加银行存款搬家潜力,市场中长期流动性无忧。但短期市场更关注经济数据的验证:7月用电量高增反映工业回暖,却与消费、出口的分化形成矛盾,这种基本面“跛脚”可能压制指数上行空间。
3. 估值结构:低位权重托市与高位题材崩塌的角力
当前市场的割裂本质是估值裂变的产物。银行股(平均PE仅5倍)与AI硬件(部分个股PE超百倍)的极端分化,使得指数看似稳健,实则脆弱。一旦低位板块补跌,市场可能进入全面调整。
结论:短期调整压力凸显,但系统性风险有限。沪指可能回踩3700-3730点区域(10日均线支撑),随后进入震荡整固阶段,为冲击3800点蓄力。林园“4500点才是牛市起点”的观点有其合理性,但需警惕短线波动对持仓心态的冲击。
第二、当下操作的要点是什么?资金高低切换:看懂轮动逻辑,躲开三大雷区
当前市场呈现典型的“三高”到“三低”切换:
高估值→低估值:银行、电力等股息资产受捧;
高波动→低波动:游资撤离题材股,转向政策确定性板块(如消费、基建);
高风险→低风险:内外不确定性下,资金更看重业绩防御性(如化工、化肥)。
这一轮动的核心逻辑:
避险需求:美联储Z策摇摆、地缘风险未消,资金追求“看得见”的安全边际;
政策博弈:消费刺激、能源安全等主题提供短期催化剂;
周期时钟:用电量飙升印证经济复苏,传统周期板块(如化工)受益于补库预期。
短线最大风险:
流动性陷阱:若成交额跌破2万亿阈值,高估值板块可能加速出清;
外围传导:美股科技股若继续大跌(如英伟达业绩暴雷),将加剧A股科技赛道抛压;
情绪逆转:当前市场乐观预期高度一致,任何低于预期的政策或数据都可能引发多杀多。
第三、明日走势推演:抓住两个关键时点,布局三类机会
明日预判逻辑:
早盘1小时定调:若沪指快速回踩3740点(5日均线)后反弹,则日内有望收红;若直接低开破位,需警惕恐慌性抛盘;
主力动向:今日主力大幅流出后,明日主力资金能否反向抄底(尤其是消费、新能源)至关重要;
板块风向标:银行股若继续新高,则指数难深跌;若AI硬件止跌,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
重点关注板块:
能源安全线:可燃冰技术突破4打开想象空间,油服( 准油股份 )、电力设备或反复活跃;
消费复苏线:美容护理、电商( 跨境通 )受益于政策清理限制性措施1,估值修复可期;
周期防御线:化肥( 新洋丰 )、化工的供需改善逻辑未变,逢调整可中线布局。
写在最后:在分歧中寻找共识,在波动中坚守初心
市场的每一次剧烈震荡,都是对投资者认知的考验。林园所说的“钱是睡出来的”,暗含了对行业趋势的信仰——与其追逐每日的涨停跌停,不如在能源革命、消费升级、科技自主等长周期赛道中深耕。
面对高位股的暴跌,不妨重温巴菲特的名言:“只有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题材炒作终将退散,唯有业绩与成长性才能抵御波动。当前市场的割裂,恰恰是汰弱留强的过程:真正的好公司会在调整中凸显价值,而泡沫终将被刺破。
最后,分享一个朴素的真理:投资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活得久。当多数人因短线涨跌焦虑时,你只需问自己:五年后,这个行业还是否存在?这家公司是否还在赚钱?想清楚这些问题,眼前的波动不过是历史K线中的一粒尘埃。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