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 2 点,北京某互联网公司的工位区一片安静,29 岁的程序员陈阳趴在键盘上,脑袋枕着胳膊沉沉睡去。连续加班一周的他,只想趁午休补半小时觉,可再次醒来时,他发现右手握不住鼠标,说话也变得含糊不清,同事见状立刻送他去医院,最终确诊为 “急性缺血性脑梗”。

“我才 29 岁,怎么会得脑梗?” 躺在神经内科病房里,陈阳反复追问医生。主治医师李教授指着他的颈椎 CT 影像解释:“你趴在桌上午睡时,颈部弯曲角度超过 45 度,压迫了椎动脉,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再加上长期熬夜、久坐,血栓趁机形成,最终引发脑梗。”
无独有偶,广东 42 岁的企业高管周明,午饭后回办公室躺在沙发上,裹着厚外套睡了 20 分钟。醒来时他想站起来拿文件,却发现左腿完全用不上力,嘴角不受控制地向右歪斜。送医后,医生发现他的血压飙升至 180/110mmHg,脑血管已出现堵塞,虽经抢救脱离危险,但仍留下了左腿麻木的后遗症。
“现在很多人觉得午睡是‘充电神器’,却忽略了错误的午睡方式会变成‘血管杀手’。” 李教授坦言,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超 300 万,其中脑梗占比 80% 以上,35-45 岁人群的发病率正以每年 10% 的速度上升,而不当午睡正是重要诱因之一。

陈阳的案例并非个例。李教授介绍,临床中每年都会接诊 10 余例因趴桌午睡引发脑血管问题的年轻人。趴在桌上时,头部重量集中在手臂和颈椎上,会导致颈椎间隙变窄,椎动脉受压后,脑部血流量可减少 30% 以上。同时,弯腰驼背的姿势会压迫胸腔,影响呼吸,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双重作用下,血栓极易在脑血管狭窄处形成。
更危险的是,年轻人往往认为 “身体好、扛得住”,出现轻微头晕、手麻时不当回事,等到症状加重才就医,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李教授提醒,趴桌午睡后若出现单侧肢体麻木、说话不清、视物模糊,哪怕症状只持续几分钟,也可能是 “短暂性脑缺血”,需立即就医。

周明的悲剧,源于 “饭后即睡” 的习惯。李教授解释,午饭后人体血液会向胃肠道集中,帮助消化,此时脑部供血本就相对减少。若立刻躺下睡觉,血压会进一步下降,脑部供血量不足原来的 50%,对于本身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来说,极易引发脑梗。
《中国卒中杂志》2024 年发布的研究显示,饭后 30 分钟内入睡的人群,脑梗风险比饭后 1 小时入睡者高 2.3 倍。“就像家里同时开了洗衣机和空调,电压会不稳,身体的血液分配也是同理。” 李教授形象地比喻,消化系统和脑部 “抢血” 时,往往是脑部先 “吃亏”。

65 岁的张阿姨有个习惯,冬天午睡时要裹着羽绒服、盖着厚棉被,觉得这样 “不感冒”。可上个月,她午睡醒来后突然头痛欲裂,测量血压发现高达 190/100mmHg,经检查是脑血管痉挛引发的短暂性脑缺血。
李教授指出,午睡时人体新陈代谢减慢,体温会比清醒时低 0.5-1℃。若穿太厚、盖太严,身体热量无法散发,会导致血管扩张,血压先降后升,形成 “过山车” 式波动。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这种波动极易诱发脑梗或脑出血。

调查显示,超过 60% 的上班族、学生选择趴桌午睡。这种姿势不仅压迫颈椎和椎动脉,还会导致眼球受压,醒来后出现视物模糊;同时,呼吸不畅会造成肺部通气不足,影响全身血氧供应,长期如此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很多人午饭后觉得困倦,便立刻躺下睡觉。但此时胃内食物尚未消化,胃肠蠕动活跃,大量血液流向胃肠道,脑部供血不足,容易引发脑缺血;此外,睡眠时胃肠蠕动减慢,还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进一步加重身体负担。

不少人认为 “午睡时间越长,精力越充沛”,甚至会睡 2-3 小时。但李教授解释,人体睡眠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午睡超过 1 小时会进入深睡眠阶段,此时突然醒来,大脑会出现 “睡眠惰性”,表现为头晕、乏力、反应迟钝,还可能打乱夜间睡眠节律,导致失眠。
更严重的是,长时间睡眠会使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尤其是中老年人,午睡时间过长会提高脑梗发生率。研究表明,午睡时间控制在 20-40 分钟,既能缓解疲劳,又不会增加健康风险。
闹钟一响,猛地从床上或沙发上站起来,这是很多人的习惯。但睡醒后人体血管处于舒张状态,突然起身会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引发体位性低血压,出现头晕、眼前发黑,严重时可能诱发脑缺血、摔倒,甚至脑梗。

李教授强调,午睡醒来后应遵循 “三步起身法”:先躺 30 秒,再坐起来停留 30 秒,最后缓慢站起来,给血管和血压调节的时间。
很多人喜欢在沙发上蜷缩着午睡,觉得 “舒服又方便”。但这种姿势会使颈椎处于过度弯曲状态,长期如此会导致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同时,身体蜷缩会压迫下肢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腿部麻木、肿胀,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李教授建议,午饭后先静坐 30-60 分钟,待食物初步消化、血液分配相对稳定后再午睡。午睡时间控制在 20-40 分钟,既能缓解疲劳,又不会进入深睡眠,避免醒来后头晕乏力。
对于需要长时间工作的人,若中午没时间午睡,可在下午 3-4 点用 10 分钟闭目养神,同样能起到放松效果。
条件允许的话,最好选择平躺午睡,可在办公室准备折叠床或午休枕。若只能在工位休息,可将椅子调整到靠背倾斜 45 度,头部靠在椅背上,双手自然放在腿上,避免趴桌或蜷缩。
同时,午睡时应脱掉厚重外套,穿宽松舒适的衣物,保持室内通风,温度控制在 22-25℃,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血管。

睡醒后不要立刻投入工作,可先喝一杯温水,补充睡眠中流失的水分,促进血液循环;然后缓慢活动颈部、肩部和四肢,做简单的拉伸动作,帮助身体从睡眠状态平稳过渡到清醒状态。
若醒来后出现头晕、乏力,可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5 分钟,或缓慢散步 10 分钟,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工作。
“午睡本身是有益健康的,但错误的方式会让好事变坏事。” 李教授最后强调,脑梗不是老年人的 “专利”,年轻人长期熬夜、久坐、饮食不规律,再加上不当午睡,会让血管提前 “老化”。#头条创作嘉年华#
参考资料:
1. 中国卒中学会《脑卒中防治指南(2021版)》
2. 国家卫健委《2023年度卒中流行病学报告》
3.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临床案例汇编
4. 中国睡眠研究会《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2022)》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