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就在美国高调宣称与印度“即将达成协议”的同一天,印度突然放出重磅消息:计划对部分美国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并已正式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
这一反转不仅令白宫措手不及,也让全球市场神经紧绷。曾被视为美国“后院工厂”的印度,为何突然变脸?莫迪又为何在关键时刻启程前往金砖峰会?
7月9日将是美国对全球170多个未签协议国家加征新关税的最后通牒日期。在这场关税倒计时的博弈中,印度的“反水”无疑成为焦点。美方一边威胁征税,另一边却称与印度“关系良好”,然而印度的动作却表明——谈判已经彻底破裂。
消息传来之际,莫迪正踏上为期八天的多国访问,并确认将于7月6日出席在巴西召开的金砖国家峰会。
就在启程前,他公开表态称:金砖国家是“全球南方”合作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推动世界秩序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这番表态,释放出的信号再明显不过——印度正试图用集体力量对冲美国的单边压力。
表面看,美印谈崩是一次普通的贸易摩擦,实则却是一场围绕国家命脉展开的殊死较量。美国提出的谈判条件中,几乎每一条都直击印度制造业与农业的软肋。
首先是制造业。十年前,莫迪喊出“印度制造”的口号,立志将印度打造成“世界工厂”。可现实却是残酷的——2024年,印度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已跌至14.7%,不仅没有突破,反而回到了1968年的水平。
如今,美国不仅不打算取消对印度纺织、钢铁、汽车零部件等商品的高关税,还要求印度对美国产品全面零关税开放。这种单边贸易要求,几乎等同于让印度制造业彻底退出国际竞争。
更致命的,是农业与乳制品领域。莫迪政府早已明确划下两条“红线”:农业和乳制品,绝不退让。财政部长西塔拉曼曾公开强调,这两个领域不仅关系民生,更是政权稳定的基石。如果贸然放开市场,让美国大豆、玉米、转基因食品和乳制品大举进入,将直接冲击印度的7亿农民。
印度农业占GDP比重高达16%,但从业人口占比却高达70%。一旦美国农产品涌入,价格优势将彻底摧毁印度本地农业,数亿农民的生计将被迫放弃,社会矛盾极有可能瞬间引爆。三年前的农民抗议潮仍历历在目,莫迪政府岂敢重蹈覆辙?
美国的谈判策略,更像是一份“软投降协议”。不仅要求印度削减汽车和酒类产品的高关税,还试图将劳工标准、环境规范等条款强行纳入协议之中。
这让印度感到:这不是贸易,而是一场政治绑架。莫迪对此做出了明确回应——这不是印度能接受的条件,印度也不是可以被随意摆布的棋子。
特朗普政府也并非毫无顾忌。他急于在大选年通过一份贸易“胜利”向国内交差,尤其在农产品出口滞销、制造业回流未见成效的背景下,特朗普更加需要一个“示范协议”来证明其贸易政策的“成功”。而印度的“拒绝配合”,无疑让白宫颜面尽失。
印度的反击并不仅止于关税。7月5日,印度向世贸组织正式递交申诉,指控美方违反最惠国待遇原则,并宣布将暂停对部分美国产品的关税减让,同时保留进一步调整清单的权利。这一系列动作,展现了印度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
越南、柬埔寨、韩国、日本纷纷在压力下选择了妥协,而印度却选择了“顶风作案”。越南与美国达成协议不到48小时,柬埔寨也表态愿意配合;韩国总统李在明虽在第一时间致电特朗普求稳,但很快就公开表示“韩美谈判困难重重”,并转而向中国示好。
在这一片向美妥协的浪潮中,印度的“抗美”姿态显得尤为突出。在越南与美国签署的协议中,甚至明确写入“第三方转运商品将被征收40%关税”,几乎是明摆着针对中国。印度对此心知肚明,也不愿被美国利用成为“围堵中国”的工具。
于是,莫迪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通过金砖国家寻求战略缓冲。金砖机制,正是印度希望借力的舞台。
莫迪在出席峰会前,接连访问了加纳、阿根廷、特立尼达、纳米比亚等国家,意图构建一张“全球南方”的外交网络。这不仅仅是为了壮胆,更是为了让美国知道:印度不是孤立的,背后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金砖国家目前拥有全球一半人口、超40%的经济总量,工业、能源、科技等领域优势明显。对印度来说,这是一次寻求多边合作、转移压力、增强议价能力的绝佳机会。尤其在面对美国关税“大棒”之际,金砖的集体力量成为莫迪最希望依靠的外援。
莫迪此行不仅是一次外交“走亲戚”,更是一次战略“自救”。印度制造业面临出口受阻,农业则在美国产品的冲击下岌岌可危。如果不能通过金砖国家争取技术、投资与合作平台,印度的“自主外交”口号将成为空谈。
印度出口协会近日公布的预测也让人担忧:下半年出口额预计缩水超12%。孟买港口的纺织订单正面临退单潮,水产出口商也在紧急寻找替代市场。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印度经济现实的写照。
莫迪政府的焦虑,正源于此。国内制造业难以支撑出口,农业又成为“不可碰触”的高压线。一旦产业崩盘,失业率上升,社会矛盾爆发,政权稳定将面临巨大考验。
美国的压力却仍在加强,白宫放出消息称,对未达成协议国家的新关税将在7月9日起正式生效,税率最低10%,最高可达70%。印度若不妥协,将是首批“开刀对象”之一。
面对这一威胁,印度选择高调亮剑、拒绝妥协。从暂停关税减让,到递交世贸申诉,再到全力抱团金砖,莫迪正在用一系列动作,向国内与国际社会传达一个明确信号:印度不会成为美国的附庸。
印度的抗争,虽不一定能赢得最终胜利,但至少赢得了尊严与主动。与其在谈判桌上签下一纸耻辱协议,不如在多边舞台上寻找新的平衡点。
未来局势如何演变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美印之间已不再是“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而是进入了你来我往的战略较量阶段。
印度能否在金砖国家中找到新的支点?美国是否会因印度的强硬而调整策略?一切仍待时间给出答案。
这场美印谈判的“谈崩”,不仅暴露了印度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尴尬处境,也进一步加剧了国际贸易的分化趋势。莫迪试图以金砖为后盾,走出一条“多边对抗单边”的新路,是否成功,还需全球拭目以待。
信息来源:
[1]金砖峰会在即,莫迪表态:金砖是重要平台 观察者网
[2]关税谈判进入倒计时,多个关键领域陷僵局,印度威胁对美实施报复性关税 环球网
更新时间:2025-07-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