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市健康路小学、市第六中学、市第七中学的教室里。一场以“辅具进校园”为主题的爱心行动在这里温情上演,区残联与区教育局携手,将一份份量身定制的“礼物”送到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手中,打通他们校园学习与生活的无障碍通道。
精准评估
让支持“量身定制”
行动的成功,源于前期的精准与细致准备。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区残联与区教育局工作人员深入区内多所中小学校,开展了全面的摸底排查。
康复专家、辅具工程师共同为每一位有需求的学生进行专业评估,他们仔细询问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困难,观察他们的行为模式,最终为每位有需求的学生建立个性化的辅具需求档案。
“我们追求的不是简单的‘有没有’,而是‘合适不合适’。”区残联副理事长赵坤表示,“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日常学习需求及辅具需求,精准匹配,辅具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身体功能的延伸,而不是闲置的摆设。”
辅具“小巨人”
撑起成长“大空间”
活动现场,没有过于繁复的流程,区残联和区教育局的领导将代表关爱的辅具交到学校和学生代表手中。崭新的轮椅、四脚拐杖……一件件辅具整齐陈列,它们静默无声,却仿佛在承诺着为孩子们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
专业技术人员穿梭其间,耐心地为老师、家长和孩子讲解着每一件辅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欣欣(化名)肢体残疾,专业技术人员为她调试了一台崭新的轮椅。
“欣欣,我们来试试。”当欣欣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坐上崭新的轮椅时,她的脸上绽放出无比灿烂的笑容。
“这些年,我们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很多帮助。有了合适的轮椅和四脚拐杖,孩子在校园里活动就方便多了。”
看着孩子坐上量身定制的轮椅,轻松地“走”向教室,欣欣的妈妈满是感激。
活动中,赵坤与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亲切沟通,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他逐一解答,并给出解决方案,将关怀落到实处。
携手同行
共绘成长“同心圆”
区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辅具进校园’活动,打破资源壁垒,将专业的康复支持送到孩子们最需要的地方。这不仅是履行‘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职责,更是我们与社会各界共同营造包容、平等社会氛围的实际行动。接下来,两部门将携手同行,持续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需求,让政策的阳光和社会的温暖,照亮每一个特殊孩子的求学之路。”
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辅具进校园”爱心行动,其意义远不止于捐赠本身。它保障了特殊需要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用实际行动消除了他们求学路上的物理障碍和信息障碍。
“这份‘定制化’的礼物,不仅有效改善了特殊学生的校园活动条件,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关怀,为他们平等享受教育资源、快乐成长保驾护航。”该负责人说。(安阳日报 周俊英)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