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育走出教室,走向阳光;当课堂行走在田埂,搬到爬满藤蔓的菜园里,孩子们指尖所触及的,便不再是绘本上斑斓的插图,而是阳光下鲜活的万物,沾着泥土的小手,带着清香的果实,藏着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长。9月29日,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第一幼儿园的田园实践基地里,一场以“田园润童心·劳动促成长”为主题的学前教育观摩活动正式启幕。据悉,区教体服务中心组织的这次全区学前教育观摩活动,旨在推进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聚焦区域游戏和劳动教育融合,探索幼儿园劳动教育新路径。
观摩现场,来自全区各个幼儿园的园长、骨干教师,一进基地就被这片“露天课堂”勾住了脚步。看着有的幼儿蹲在地里扒拉着整理土坷垃,有的凑在白菜前辨认捉拿小虫子,有的一起摘着豆角、拔青菜,把从“照料”到“收获”的一整套劳动环节看了个真切。沿着田埂再往里走,一片绿荫蔽日的“葫芦娃”长廊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师生共同打理的葫芦园地。从春日里一起松土、播种、搭架,到夏日里看着藤蔓攀爬、开花、挂果,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浇水、除草、观察记录,亲身参与葫芦生长的每一个环节。到了秋天,大大小小的葫芦垂挂枝头,师生一起采摘、去皮、自然晾干,再通过烙画工艺,将一个个普通的葫芦变成彩绘图案、生肖形象甚至童话故事的载体,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激发了无穷的想象。这些源于亲手种植、亲手创作的过程,也逐渐沉淀为幼儿园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葫芦的奇妙旅程”,把自然感知、劳动体验与艺术表达紧紧融合在一起。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精品课程展示。执教老师以新鲜采收的秋季玉米为核心素材,现场呈现了一堂生动的主题活动课——《神奇的玉米探险家》。孩子们通过细致观察、创意手工制作等多元方式,沉浸式探索玉米的奥秘。活动尾声,观摩的老师们与孩子们一同分享、品尝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纷纷赞不绝口;这份“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体验,让原本抽象的教育成果变得可观、可感、可品。课本里的“植物生长”,就这么变成了亲手摸到的、带着土块的真实体验。
“我们搞这个田园基地,不是想把孩子教成‘小农夫’。”马山子镇第一幼儿园园长王宝倩一边领着大家看地里的作物,一边解释,“就是想让孩子多一个认识大自然的窗口——春天看种子发芽,夏天看藤蔓爬架,秋天摘果子,冬天学储存,跟着季节走,慢慢搭起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课程。让孩子摸得到自然、连得上土地,这才是‘生活里藏着教育’最实在的样子。”话语朴实无华,却道出了第一幼儿园办园理念——让孩子茁壮快乐成长
一上午的活动就要结束,区教体服务中心基教科科长赵明征总结时说道:“这不光是晒一晒我们学前对劳动教育与区域游戏融合进行探索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让全区的幼儿园老师们坐在一起聊想法、碰思路、凝智慧。接下来,我们以观摩活动为契机,各幼儿园要立足园况园情,深入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把北海本地的特色融到田园课程里,让更多孩子能在田埂上、在动手实践里,种下爱自然、爱劳动的种子。”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