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鲁迅故里那幅抽烟壁画被人举报了。
举报理由是担心引导室外聚集抽烟、误导青少年,这事一出来就吵翻了天,有人说纯属无理取闹,鲁迅抽烟是出了名的经典形象;也有人觉得公共场合确实不该放抽烟画面,还翻出一堆“证据”说壁画有问题。
我一开始也跟着看了阵热闹,后来翻了翻当年的资料,才发现这里面好多说法都站不住脚,全是些以讹传讹的东西。
最先被拿出来说事儿的是“壁画抄袭魔改”。
有网友翻出二十年前的报道,说这幅画抄了李以泰1974年的版画,还把原作“鲁迅吸烟沉思”的主题改成了“突出烟民身份”。
李以泰方当年确实提到,壁画夸大了烟纹,损害了原作的庄重感。
可这话得拆开看,“损害主题”本就是诉讼里的一方主张,不是定论;而且李以泰自己的版画之所以被说“传神”,恰恰是因为突出了抽烟细节,怎么到别人改改就成了“错”?这逻辑本身就有点拧巴。
更关键的是2005年的判决结果,当年法院确实判了侵权,要求拆除壁画、赔偿32万。
但真拆了吗?记者问了20个当地人,没一个希望拆的;专家也说这幅画能体现鲁迅的气质。后来两边调解,第一条就写明“鲁迅故里保留景墙”。
说白了,不管是公众还是专家,都觉得画本身没问题,而且景区当时早就设了禁烟区,根本不是在鼓励抽烟。
要是真觉得魔改得不堪入目,当年拿到赔偿和署名后,怎么不坚持让景区改回原作呢?
除了侵权争议,还有个说法传得挺广:鲁迅自己就拒绝抽烟形象。有人说他排斥“没烟写不出文章”的说法,还引了黄源的回忆,说画上烟斗是外国画家的偏见,本来想顺着网友的说法查下去,后来发现那所谓的“拒烟言论”连AI都查不到出处,黄源的回忆里也没明确提过这话。
翻了翻民国时期的木刻作品,陈烟桥、力群这些人的画里,鲁迅全在抽烟,只不过不用烟斗而已。
还有人拿“书信”说事,说1935年4月4日鲁迅给李桦的信里说自己写作不抽烟。
我特意找了那封信的原文,从头到尾没一个“烟”字,跟李桦的其他通信也没提过抽烟的事。
相反,《藤野先生》里明明白白写着“我”写作时抽烟,鲁迅的日记里也老有“买纸烟”“吸纸烟”的记录,许广平、郁达夫的回忆里也都提过他边写边抽的习惯。
他确实想过戒烟,但要说“拒绝抽烟形象”,纯属无稽之谈。
吵到最后,焦点又落到“会不会带坏青少年”上。支持举报的人搬来研究说,电影里的抽烟镜头会让青少年更爱抽烟;反对的人也拿出论文,说两者没啥关系。
我看了看2020年那篇挺有名的综述,里面汇总了12项研究、七万多青少年的数据,说虽然统计上有点相关性,但实际影响小得可以忽略。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年青少年吸烟率在降,可电影里的抽烟镜头反而变多了,这显然对不上“镜头诱导吸烟”的说法。
纠结壁画上的烟到底该不该有,有点抓错了重点。
真正该管的是公共场所的二手烟问题,是怎么用规矩把现实里的吸烟行为管起来,而不是对着一幅几十年的壁画吵来吵去。
举报卡通人物的家长常被说“奇葩”,举报鲁迅壁画的却被夸“文明”,本质上都是没把青少年当成有判断力的个体。
说到底,看不惯壁画可以提意见,但不能编瞎话、传谣言。
鲁迅当年抽烟是事实,壁画能留下来是多方认可的结果,这些都摆着明明白白的证据。
与其盯着画里的烟较劲,不如多想想怎么让“无烟环境”真正落地,这比逮着一幅历史人物壁画吵架,实在多了。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