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夏季高温作业者的比例不占少数,如环卫工人、夏收夏种期间的农民、建筑工人、野外训练的军人以及炼钢工人等,都需要格外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概括来讲,在高温情况下,提高抗“热”能力,是人体内调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的关键要素。
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气温或在强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按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干热型、湿热型和夏季露天作业等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高温作业环境在石油行业工作中均可遇到。
高温作业时,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这些变化在一定限度内是适应性反应,但如超过限度则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病变。
1.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高温作业时,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使血液浓缩,造成心脏活动增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血管负担增加。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高温对唾液分泌有抑制作用,使胃液分泌减少,胃蠕动减慢,造成食欲不振。大量出汗和氯化物的丧失,使胃液酸度降低,易造成消化不良。此外,高温可使小肠的蠕动减慢,形成其他胃肠道疾病。
3.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高温下,人体的大部分体液由汗腺排出,经肾脏排出的水盐量大大减少,使尿液浓缩,肾脏负担加重。
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在高温及热辐射作用下,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大脑反应速度及注意力均会降低。高温下,人体热量消耗大,出汗多,易有食欲不振、恶心、头晕、体力下降等,甚至发生抽筋或中暑.所以要做好卫生防护。一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个人防护。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隔热或防晒的工作服、工作帽、手套、面罩、鞋盖、防护服等,并正确合理使用及佩戴。
(2)做好医疗预防保健工作。高温作业工人上岗前及入暑前要进行体格检查。有高温禁忌证的工人,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3)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保证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
(4)正确执行操作规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高温的适应能力。
(5)一些高温地区经水传播的疾病较多,其原因是地下水位高,工作环境设施简陋,污水易渗入:在水网地区河流交错,难分上下游。因此,在钩端螺旋体病和血吸虫病流行地区野外作业,不仅要做好饮水消毒,而且对生活用水的选择和处理也须十分注意,涉水过河时要做好个体防护,预防感染。
(6)平时要准备一些中暑急救品(如一片丹、人丹、十滴水、清凉油)、抗疟药、止泻药、避蚊剂、消毒剂(如净水片)、蛇药、碘药、碘酒、氨水等。中暑药、避蚊药、净水片、蛇药片可随身携带。还有,高温条件下,人体内的水分、盐流失量很大。保健原则是“补充”人体动力之源--水分和盐。
一般来说,高温作业者每人每天至少应补充水分5000毫升左右,补充食盐15~25克以上(食物中含的盐在内)。补充的方法可以经常喝点盐开水,每500克水中加食盐1克左右为宜。还可以喝盐茶水、咸绿豆汤、咸菜汤和含盐汽水,等等。这样既可消暑解渴,又能及时补充必需的食盐。饮水原则是多次少量,每次饮一两茶杯为好,不要喝得过多过快,这样可减少汗液排出,有利于增加饮食。
同时,为了身体健康,高温作业的朋友在饮食与营养原则上,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平衡膳食为主,总热量应较正常环境下的作业人员高出15%左右,即中等体力劳动者每日应补充3300~3500千卡,重体力劳动者每日4000~4500千卡。在每日的膳食中应有一定比例的营养价值较高的动物或豆类蛋白并注意维生素供给,首先应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
四季养生小贴士
国家规定,患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的工人,应调离高温工作岗位。此外,有研究表明,高温有损精子质量。若男性长期高温作业,可能影响生殖时,应做精液检查。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