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每年公历8月7、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我们便迎来了这个重要的时刻。立秋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象征,意味着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到了。
虽然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的结束。立秋后,天气依然炎热,甚至还有“秋老虎”的存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降雨和湿度会逐渐减少,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向秋季的少雨干燥过渡。
老话说“立秋喝三汤,气死好药方”,这是一句流传于民间的俗语,简单理解就是:立秋后,天气逐渐干燥、转凉,人体易受“秋燥”影响,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脾胃功能减弱等问题。而汤品水分充足、营养易吸收,能补充水分、滋润脏腑、调理脾胃,帮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增强抵抗力,从而减少生病的可能。这3碗汤到底是啥呢?接下来咱们就具体看一下吧!
猪肚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能够补虚损、健脾胃,适合身体虚弱、脾胃不和的人;而莲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的功效。两者结合非常适合立秋后体质虚弱的人喝。
食材准备:猪肚一个、莲子、枸杞、小葱2根、生姜3片、料酒、盐
具体做法:
1、猪肚买回来洒上面粉抓5分钟,然后用清水多洗2次;同时将干莲子泡发一下备用。
2、然后将猪肚冷水下锅,加入料酒煮10分钟;猪肚煮好后切片备用;
3、锅中放入生姜片、葱白爆香,再放入切好的猪肚片翻炒3分钟,加入开水大火炖20分钟;再加入莲子,中火炖4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洒上葱花枸杞即可出锅。
竹荪口感脆嫩,有清热润肺、益气补脑的作用,还能让汤味更鲜美;老鸭性偏凉,滋阴补虚、利水消肿,且肉质紧实不油腻,两者搭配相得益彰。立秋后气候渐燥,容易出现口干、鼻燥等问题,这道汤能滋阴润燥,同时补充营养,又不会像温补食材那样让人觉得燥热,适合大多数人饮用。
食材准备:老鸭肉、新鲜竹荪、姜片、香菇、黄芪
具体做法:
1、鸭肉放少许盐、面粉清水洗净,多冲洗几遍
2、锅内热油、把沥干水份的鸭子倒进去翻炒几下后,放入姜片、黄芪、香菇炒一下,再倒入开水。
3、水开之后,倒入电饭煲,煮1个多小时,出锅前20分钟,放竹荪、放盐即可。
这道汤清甜可口,既能润燥又能滋补,非常适合立秋后渐起的秋燥。无花果有清热生津、润肺润肠的作用,立秋后吃能缓解口干舌燥、咽喉不适;玉米清甜多汁,健脾开胃、养护视力;排骨则能补充蛋白质和钙质,滋养身体却不油腻。三者搭配,汤品清爽不厚重,既能补水润燥,又能兼顾营养,尤其适合立秋后需要调理脾胃、预防秋燥的人群。
食材准备:猪骨、玉米一根、胡萝ト一根、山药300克、无花果4个
具体做法:猪骨焯水,所有食材清洗干净倒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15分钟转至小火煲40分钟,出锅前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大家好,我是食养小厨,一个喜欢美食的营养师、食疗养生师,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击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