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3台根服务器10台在美国,如果美国关闭服务,我国会断网吗?

《流浪地球2》里有段剧情看得人手心冒汗:月球危机爆发,必须重启根服务器才能启动行星发动机。

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冒着生命危险,在被海水淹没的机房里完成操作,才保住了地球。

这场景让不少人联想到现实:全球13台根服务器10台在美国,要是美国关了服务,咱们会断网吗?

答案其实早就藏在咱们的技术布局里——不仅不会断网,美国这招如今早已不好使了,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这背后的门道,看看中国的网络防线到底有多硬。

先说说根服务器这东西到底是干啥的,很多人以为它是互联网的“总开关”,其实没那么玄乎,它更像个电话接线员,你想找“百度”这个“人”,它不会直接给你号码。

只会告诉你该找下一级的“片区接线员”,也就是顶级域名服务器。

它能耍的花样就两个:要么不告诉你找谁,要么指个错路,没法主动搞破坏。

那美国以前为啥能靠它让伊拉克、利比亚“从互联网消失”?2003年美伊战争时,美国就是让根服务器藏起了伊拉克“.iq”域名的IP地址。

当时伊拉克没技术反制,老百姓上网找不到任何本国网站,等于被从网络世界除名。

2004年对利比亚,美国又故技重施,断了“.ly”域名的解析,让利比亚网络瘫痪三天。

这事儿搁当年确实吓人,但放到现在,这套玩法对中国根本不管用。

先得搞明白一个关键问题:13台根服务器的数量是咋来的?这其实是技术局限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

早期互联网用的是IPv4协议,地址是32位的,总共就43亿个地址,技术上限制了根服务器只能设13台,多了反而会出解析混乱的问题。

互联网诞生在美国,这13台自然被美国攥在手里,1台主根加9台辅根都在美国,欧洲2台,日本1台,中国一台没有。

但现在情况早变了,IPv4的地址早在2019年就全部分完了,现在大家能同时用手机、电脑上网,全靠“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续命,就像好几家人共用一个门牌号。

这招虽然管用,却让网络变得更复杂、更脆弱,IPv4本身早就该被淘汰了。

更重要的是,管理根服务器的ICANN机构,也不是美国想怎么指挥就怎么指挥的。

ICANN1998年成立,头十年确实被美国政府直接管着,帮美国干了不少制裁的活儿。

2009年国际社会强烈反对,ICANN才形式上脱离美国商务部,但美国还有影响力。

不过有个关键制衡点:全球有7位“根服务器恢复密钥持有人”,咱们中国的姚健康博士就是其中之一。

万一根服务器出大问题,得这7个人里凑够5个才能恢复,美国说了不算。

所以说,根服务器的“权力边界”早就被技术发展和国际规则给框住了。

就算美国真要搞事,咱们还有第一道防线——根镜像服务器,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本土屏障”。

镜像服务器说白了就是根服务器的“数据副本”,跟原服务器的数据一模一样。

就像你给手机通讯录做了个备份,就算原手机丢了,备份里的号码照样能用。

咱们国家早就布局了,现在已经有14台根镜像服务器,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14个核心城市。

这些镜像服务器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直接运营管理,完全自主可控。

美国要是想搞鬼,比如删掉根服务器里“.cn”域名的信息,咱们的镜像服务器直接拒绝同步就行。

数据还在咱们自己手里,国内访问根本不受影响。

更关键的是,咱们平时上网,压根就碰不到美国的根服务器。

你刷抖音、聊微信、逛淘宝,电脑会先查自己的本地DNS缓存,就像翻自己的小本本,没找到就问运营商的递归服务器,这些服务器里早存好了常用的解析数据。

只有极少数冷门网站才需要找根服务器,算下来99%的日常访问都跟美国根服务器没关系。

而且全球现在有1518台镜像服务器,咱们的14台是这个大网络的一部分,就算某台镜像出问题,还有其他的顶上来,形成了分布式的安全网,美国想堵都堵不住。

有了短期的镜像服务器保底,咱们还有更彻底的长期解法——IPv6和“雪人计划”,直接重构了互联网的权力格局。

2015年咱们牵头搞了“雪人计划”,专门研发IPv6根服务器,就是要打破美国的垄断,IPv6用的是128位地址,理论上有3.4×10³⁸个地址,能给地球上每粒沙子都编个地址。

以后物联网时代,每个智能家居、每个自动驾驶汽车,都能有自己的专属IP地址,再也不用抢了。

“雪人计划”在全球部署了25台IPv6根服务器,咱们中国直接拿下1台主根和3台辅根,从“零”实现了“从有到优”的突破,这可不是实验室里的摆设,已经实实在在落地了。

工信部2024年5月的数据显示,咱们IPv6活跃用户已经有7.94亿,占网民总数的六成多。

移动网络里IPv6的流量占比达到64.56%,新生产的互联网设备全是支持IPv6的,老设备也在逐步替换。

国家还在推“网络去NAT”专项行动,2024年底固定宽带用户IPv6连通率不低于80%,这步完成,咱们彻底摆脱IPv4的束缚,美国想靠旧体系卡脖子都没机会。

技术上突破了还不够,咱们还主动走进国际舞台,争取话语权,这是第三重保障。

以前国际互联网规则都是美国说了算,咱们只能被动接受,现在不一样了,在2025年ICANN第82次会议上,中国信通院、CNNIC的代表直接担任了关键角色。

像新通用顶级域的规则制定、域名注册数据政策这些核心议题,咱们都能直接参与讨论,甚至影响结果。

中国信通院还和ICANN建立了年度交流机制,专门聊DNS滥用治理、中文域名普及这些事儿。

这就好比以前别人定好游戏规则让你玩,现在你能坐到桌前一起改规则了,这种参与可不是象征性的,姚健康博士手握根服务器恢复密钥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和北斗导航、天宫空间站的道理一样,都是国家“技术自主”战略的一部分。

互联网主权不是喊出来的,是靠这些实实在在的技术和规则话语权撑起来的,美国当然不甘心失去霸权,还在搞其他小动作,比如封禁伊朗网站、搞排他性的“未来互联网联盟”。

俄乌冲突时,乌克兰还请求ICANN封禁俄罗斯的顶级域名,只不过ICANN没敢答应。

因为现在全球都有了反制能力,美国要是真敢随便封禁大国,只会让更多国家加速脱离它的体系。

就像俄罗斯搞了自己的主权网络RuNet,能随时和全球互联网断开还正常运行。

咱们虽然不用走这条路,但技术储备和国际话语权已经足够应对各种风险。

说到底,美国的互联网霸权正在被一点点消解,IPv6的普及打破了技术垄断,镜像服务器削弱了根服务器的控制力,国际治理参与稀释了美国的单边权力。

现在再回头看开头的问题:美国关闭根服务器,我国会断网吗?答案已经很明确了——绝对不会。

短期有14台镜像服务器顶着,国内访问自给自足;中期IPv6正在全面普及,很快就能彻底摆脱旧体系;长期咱们在国际规则制定中越来越有话语权,能从源头防范风险。

这三重保障形成了闭环,断网威胁早就成了“过去时”。

当然,咱们也得清醒,网络空间的博弈还没结束,美国还会在其他领域施压,但和当年“银河号事件”时咱们没GPS可用不同,现在的中国已经有了足够的技术反制和规则博弈能力。

随着IPv6全面替代IPv4,随着中国在国际治理中话语权越来越重,互联网会从“美国中心”转向“多极共治”。

到那时候,根服务器的分布格局再也不是衡量网络主权的唯一标准。

《流浪地球2》里重启北京根服务器的剧情,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对现实的预言,中国已经从互联网规则的接受者,变成了未来互联网的建设者。

所谓的“断网威胁”,不过是技术发展路上的一块小石子,根本挡不住中国互联网前进的脚步。

咱们普通人不用瞎担心,安心刷手机、用网络就行,背后有足够硬的技术防线在守护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科技   美国   国会   服务器   全球   中国   规则   网络   技术   地址   伊拉克   反制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