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走近乌镇,西栅似乎已不是过去的样子了,大厅里没有刘若英的英的柔情了。二零零零年,时间过去了二十余年,那是黄磊拍摄电视剧的时间。那一年黄磊怀揣着三百多万来到周庄,想在那儿拍摄似水年华的电视剧,女主人公英他特邀台湾的影星刘若英扮演,自己扮演文。那三百万的资金拍一部电视剧有些太难了,周庄是个理想的外景拍摄地点,因为周庄很美,也有小桥流水枕水人家。然而周庄当时却提出每天要支付五千元的场地设施费用,黄磊只好放弃了周庄。他来到乌镇,这儿的书记很好客,也很热情,也很有远见卓识。他每天还支付一万元的赞助,因而似水年华就在乌镇拍摄了。没想到那柔情蜜意熏染了许多人,让乌镇成了江南最美的小镇,丰厚也许不仅仅只是那儿也有枕水人家。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我是又一次走近似水年华,依旧的白墙徽瓦,让我又一次感受似水年华的褶皱。这一次完全不同了,我和妻子带着三岁的小孙女来到乌镇,昨日去了东栅,今天又一次来到西栅。我不是走马观花的看小桥流水,而是细细的品味那水木年华,不然我不会把东栅与西栅分开,用两天时间去信步这运河边的小镇,唯美赏心悦目。
走过检票口后有两种选择,一可以乘乌篷船去枕水人家一览风物,赏花踏青。也许那扁舟一叶赋予了风情,然而我却选择了步行。从栈道上走过感受那木欣欣以向荣的水韵,欣赏那湖光舟影。乌篷很美的名字,泛舟耐人寻味,我也想荡一叶轻舟,但我还是觉得沿着西栅大街能感受到乌镇最美的风景。小桥流水,枕水人家,一道小桥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听说乌镇有七十多个桥,那会是多少风景呢,在桥下看桥上宛如人在云中,在桥上看桥下只觉得蓝盈盈的水面上仿佛人在画中。


又是那一片蓝天,又是那一座桥,这是经过乌镇大剧院见到的第一桥,用石条垒砌的古代建筑,站在桥上一眼看到的木心美术馆,一大片湖色,这儿是拍照的绝佳地方,来往的游客都会在这儿驻足欣赏那溪湖的美色,那乌篷船的游弋。那儿既游船码头,我没有选择乘船,只能在那儿看看远处的风景。走过木心美术馆,又是一座小桥,而桥却是用木方勾勒成桥,不是很陡也就几个台阶,但走过去另是一层云天。不远的一块空阔的场地竖着许多高高的木杆,上面挂着明清时代。那儿是西栅的人间艺术天地历史的传承,乌镇蓝花布的印染回顾。风吹起的蓝色印花布,飘逸自然的感觉,身心完全被印花土布所感染。印花土布的色泽非常的古朴,记得那年在北京的大栅栏,特意给妻子买了件印花土布的上衣,因为那秀色与羞涩很美。没想到几十年后在浙江乌镇又见到印花布的成色,蓝花夺目。这儿即西栅大街,又称通霅大街,霅也许就是霅溪,两条河汇集在一起。西栅大街全长一千八百米,宽三至五米,紧临西市河,贯穿西栅东西。因街在镇之西隅,故名西栅大街。这儿的第一个古建筑是安渡坊,也就是蓝印花布作坊。第一个楼是明月楼,第一个小桥流水那么婉丽俊秀,圆拱着的小桥,爬满青藤,显示着古老。旁边是一个咖啡厅,古老与文明在这儿彰显,文明与理想在这儿称之为现实的人生。小桥旁的台阶几步就是霅溪,水润小桥石拱,一条乌篷船悄悄的从桥下摇过,绝美的一景。我让小孙女站在那儿,给她拍下西栅霅溪边的宁静,三岁女婴,天真烂漫集于一身,美的是聪灵秀气。



我该怎样去描述乌镇小桥流水·潺潺溪流,香樟喷绿·柳韵悠悠。年年柳色,到这儿却决然不同,没有伤别。在这儿目不暇睫,不想放过那远近的风景,一河的倒影。枕水人家就是在这儿繁衍生息,延续着江南水乡人类的文明。我站在桥下,望着桥上的玉树凌霄,三三倆倆的身影,她们在那儿写满人生。小桥流水只是衬托,真正的幸福喜悦尽皆挂在脸上,藏在眉宇间。人生何处不相逢,能在桥上站着,也许此生有幸,遇见就是缘分。我也没有想到我会再来乌镇霅溪,前面不远就是雨读桥,我得去哪儿感受那雨读的滋味。雨读与耕读别一种滋味,耕读是劳作之余翻几页书,而雨读正是水乡的写照。他们在桥上的回廊边品读,眼前是细细的雨丝。
又是一桥一座书院,这儿是昭阳书院,这儿是乌镇的古代文明的再现,是萧统曾经读书的地方。萧统可是个了不起的人,走近昭阳书院就看见一个石牌坊上镌刻着四个字,『六朝遗胜』,落款梁昭阳太子与沈尚书读书处。梁属于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的梁国,萧统贵为太子,六朝遗胜则说明昭阳书院建于梁武帝萧衍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从明代万历年间的牌坊可以看到昭阳书院的历史渊源。



萧统贵为太子,却是一个文学的撰书人,他编撰的昭阳文选,收集了南北朝以前许多著名的诗人所写的诗,文选编撰的诗文源于周朝到南北朝时期的一百三十位文人雅士的杰作。走近书院,院内亭亭翠竹苍松,掩映着一座书院,有一种气氛,满院竹青摇曳,无不透着文学气息扑面而来,你不会认为它只是简单的一个院落。霓虹装点的院落宛如仙境,在此处读书,文苑雅趣让你忘记了世事纷纭沧桑,宛若梦境。整座书院坐北朝南,院内有四个水池子,四周古木参天,书院一楼有以木心先生命名的阅览室,耐人寻味的是木心,也许它的内涵不仅仅书院。这是让乌镇人说乌镇,木心先生与萧统皆乌镇人,可以看出乌镇的厚重,不仅仅是小桥流水。
来到乌镇能感受到的是它的历史厚重,小桥流水是它的一部分画面,然而它的精髓却是萧统与木心。也许一个美丽的乌镇,不少的游客只把它看作是一个小桥时代,小桥流水,枕水人家,然而真正的底蕴是这两个景点。走出昭阳书院,我就把一切时间留给木心美术馆。木心美术馆是单独收费的,不包括在一百五十元的门票之内,可以看出木心艺术的魅力的厚重。我把一个小时的时光留给木心美术馆,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因为乌镇曾来过,但我却没有认真的去读木心,也没有用墨迹去渲染木心,一个简单的行踪不可能领会木心美术馆,也许它的庄重是因为他是一个时代的强者,还受过十年的牢狱之灾,这对一个学者真的不公平。




早已准备为木心写一篇文章,只是对木心了解太少了,木心美术馆灯光有点太暗,不知这也是艺术。美术馆的工作人员特意嘱咐,灯光有些暗淡,走着要谨慎小心些。美术天地也许是用铅笔素描的,不需要太多的观赏,也许是让你慢慢领会,木心的那些手迹看着是一塌糊涂,但它倾注木心的全部心血。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拍摄那些日记,用手机去拍摄木心美术馆的娄离光怪,美术的感觉最美的是立体感,那儿的陈设确实很美,玻璃幕墙的外表是墙壁斑驳,竹枝的青翠碧嫩。那儿的一面墙上全是时代的精英,艺术的魅力只显示他们的头像,但那儿的上下天光,却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不一样的氛围。




那儿的立体显示在静止不动,没有一个动着的物体,然而那儿却让你看到鲜活的人生。我的第一个镜头拍的是一位女子,她静静地看着窗外的翠竹,阿娜多姿卓然不群,一下子似乎就勾勒出来一位现代女性的美丽魅力。我不会审美,但我的审美观却让你觉得这个摄影很美,它是艺术的留白,留青。留下的是人世间的情感堆积,我是悄悄的拍下的,总之觉得她很美。


这是我的小孙女,我带她走近木心,她还只有三岁,懵懂无知,还不具备审美的观点。然而乐的蹦跳在木心美术馆的回廊前,脚下是绿水涟漪。这儿是木心美术馆的三楼,然而那别出心裁的设想,让艺术有了立体的感觉。小小天地,梦幻神奇,艺术画廊是艺术家的汇聚,木心也在集中,他是那么从容。在国外,木心是以一个画家的身份闻名于世,而在乌镇,木心是一个文学家。木心美术馆的落成是多少外国人慕名而来,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教授第一次来乌镇,就直奔这个美术馆,沉浸其中的他不时面露惊异,轻轻说,这画比 我想象的还神奇。这个身处中国小镇的美术馆,为什么会这样受人青睐,我有些不解。当我走近木心的展厅,我才明白他的存在与魅力。『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是一首名为从前慢的歌,歌词出于木心的诗集,令许多人感动的落泪。木心的画曾经不被人了解,为此他伤心过。他写给一个朋友的信是这样写的,『收拾若归,嗒然若丧,途中斜阳余晖,晚晴可爱,就饮小肆,不觉微熏。窃以为明月清风易共识,高山流水固难求也』。这就是木心,一个锲而不舍的学者。


走近木心美术馆这是我又来乌镇的唯一念想,因为几次来乌镇都没有走进木心美术馆,只是从旁边绕过。因为乌镇毕竟是以小桥流水着色,枕上人家风流,两岸蒲柳千条万絮,香樟喷绿木叶葱茏,竹隐风姿绰约,霅溪飘逸一叶轻舟。乌篷船载着远古,走近疑是画中,所以人们大多把美术馆给忽略而最后看它一眼,等到美术馆五点闭馆时,却觉得自己耽误了最好的艺术欣赏。只能带着不舍而离开那楼台胜境,仍不忘在那儿留下自己的身影,留下似水的年华,留下竹枝青青。

木心美术馆尽管琳琅满目,而我却把最后的时光留给孙女小梓萌。在最后的那一刻我拍下她三岁的天真烂漫,拍下那美院的艺术巅峰。台阶象征着木心艺术的木叶葱茏,象征着学无止境,勇于攀登。木心先生才是乌镇的艺术坐标,不然不会在运河畔矗立着两大建筑物,乌镇大剧院,木心美术馆。只可惜因为时间没有走进乌镇大剧院,一年一度的乌镇戏剧节十月十六日已经在乌镇落下帷幕,那天那儿演绎的绝不是单纯的风景。

我该怎样去写乌镇,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乌镇,也许这是第六篇乌镇随笔。曾经来过的乌镇在我心里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不仅仅是小桥流水,它流淌的是运河的气息。我还记得我的第一篇随笔,那只是形象思维,因为从来没有来过江南小镇,只是喜欢画中的小桥流水。所以文笔就是模拟的乌镇,那是第一篇乌镇,二零二二年的二月,题目是这样写的『水乡乌镇似乎一梦、年华似水寓意深情』,第二篇的乌镇『乌镇千年水木年华、首届奇葩钟灵毓秀』。第三篇的乌镇『紫陌红尘晚晴小筑木心、乌镇西栅水乡耐人寻味』。第四篇乌镇,『江南小镇轧轧橹声余音、秀水村落乌篷情侣英文』。第五篇是前几天写的,那天下着雨去了乌镇,灵感来袭就写下了『雨中的乌镇、青石板上的宁静』。因为是雨天游客三三俩倆大非情侣,而是真正喜爱乌镇的小桥流水,楼台烟雨的乌镇朋友。那写的是乌镇的东栅,而我的心还是在西栅,因为木心先生。


我查阅了许多木心先生的信息,木心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归侨、游子,浙江乌镇人。先生已不在人间,二零壹壹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辞世,享年八十四岁。木心,原名孙璞,璞玉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一九八二年游学美国,后来定居纽约,所以说它是游子,也是归侨。木心的文章大多是怀念,仰中就是最好的解释。在他给朋友的信中这样写到『什么是艺术家,人从悲哀中大大方方走出来就是艺术家』。木心是一个有着十年牢狱经历的艺术家,一九七七年才被平反,一九八二年走出国门。他曾在他的一篇文字里透露出自己的伤感『在习惯的概念里,故乡就是最熟识的地方,而目前我只知地名、对的,方言、没变,此外、一无是处……永别了,我不会再回来』,一篇失望与伤感的文章《乌镇》出自木心的手笔,一文尽是失望与破烂不堪,先生的心冷了。



木心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木心的画曾不被人所理解,木心的文字也带有一丝孤独与忧伤。伤感的文字读之让人潸然泪下,但纵使命运如惊涛,木心内心的追求依然执着。正如给朋友信中所写『璞本狷介、蛰居年年,尘缘渐尽,祸福皆忘。其所以耿耿长夜,如病似醒者,方寸间豪情逸性颉颃未已耳』,木心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啊。




木心曾经是这样概括自己的人生,『从中国出发、向世界流亡,千山万水, 天涯海角,一直流浪到中国故乡』。狭长简洁的木心美术馆,迎风临水而立,而桥的隐喻来袭,为木心毕生融汇中西文化与美学的艺术实践做出了绝佳的写照。美国的评论家彼得·冉,在参观了美术馆后感慨的说,『文化就像风,没有东,西』,【而是内心自由的表现】。木心美术馆旁的湖岸蜿蜒曲折,很难想象在中国的一个小镇上,有这样精美的艺术天地,在这儿可以看到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如尼采、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以及中国的汤显祖。沉浸其间画面上流淌着声音,文字当中闪烁着光芒,音乐遗稿正等待着演奏。在那儿的读书馆坐下来,有木心先生所有的书籍,和他喜欢过的世界文豪作品,任意挑选一本认真的去读,感受不同的韵味。那儿有咖啡吧,饮一杯『阿尔比斯山的阳光』再试一杯「歌剧」,或许可以尝出先生的诗意。我是用别人的寓意陶冶自己的情操,用别人的话语娓娓道来,即感受到美术天地的温馨,也领略到木心的人生。




这就是我的乌镇之行,也算是为了木心。因为他在心里入住了很久。我买下了陈丹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布面精装版,那是木心在美国纽约的文学演讲稿,它囊括了木心的全部人生。不能不佩服陈丹心先生的孜孜不倦、乐此不疲,锲而不舍。五年的时间,木心在台上授课,学生在下面一字一字的默记,不遗余力。在这儿真感谢陈丹心老师为我们留下木心一笔丰厚的财富,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悠然随笔~中国浙江乌镇木心美术馆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