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曹操抢了关羽看中的女人,还赖账,这事儿史书上真写了,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关羽一向义薄云天,怎么会为一个女人翻脸?到底是情欲难控,还是另有隐情?
建安三年,曹操和刘备围吕布于下邳,战局压到城下,吕布死守不降。
关羽在营中提了一个要求——“吕布手下有个叫杜氏的寡妇,我想收做妾。”
《蜀记》说得明明白白,关羽亲自和曹操提过。
“吾妻无子,愿得一室。”东汉讲“不孝有三”,关羽没孩子,想找个能生的女人,很正常。
可这杜氏不是一般人,长相出众,早年是吕布部将秦宜禄的老婆。
吕布派秦宜禄出使袁术,把老婆留在了下邳,曹操听说后心里起疑,派人先把人接来看看,结果一看,这女人长得惊艳。
曹操反手把杜氏收了,关羽傻了。
不是说好的吗?你亲口答应我的,现在女人到了你手里,却反悔?关羽心里不是滋味,但那时他还在人家阵营里,只能忍。
这事裴松之在《三国志》注里写得干脆:“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心不自安”这四个字分量很重。
关羽这人重情重义,容不得别人背信弃义,尤其是曹操,这种说话不算数的做派,从此开始提防。不是怕,而是恶心。
曹操呢?明知道关羽不痛快,还装没事人。
营中该喝酒喝酒,该打仗打仗。可他心里也清楚,这个事把人心搞砸了。
关羽虽然没当场翻脸,但早晚要走,事实很快印证。
杜氏进门后没多久,曹操就封她做了妾,后来还生了三个孩子,其中有个儿子叫曹林,后来当了东汉末年的重要人物,还有个女儿被封为公主。
秦宜禄原本的儿子秦朗,也被曹操收养,改口叫他父亲。
这一家人全进了曹府,关羽彻底死心了。
按理说,这事只是小冲突,不该成大事,可关羽是个记仇的,尤其是对不守承诺的人。
刘备当时就在曹操手下做“客将”,曹操表面上善待兄弟三人,但暗地里早防着关羽和张飞。
据《华阳国志》记载,关羽当时多次催促曹操兑现承诺,曹操一边推脱,一边把杜氏藏得更深,这是怕刘备知道。
刘备一直知道关羽心思正,若真知道曹操耍了手段抢女人,怕是当场翻脸。
曹操只能搞小动作,可纸包不住火,关羽越来越不耐。
最严重的一次,是在许昌狩猎时,关羽借机靠近曹操,准备动手。
《蜀记》写得含蓄:“羽尝猎随公,拔佩刀欲击之,备察其色而止。”
关羽要杀曹操,不是玩笑,要不是刘备在旁盯着,这事可能真干了,一个女人引发的裂痕,已经变成命案前夜。
但关羽没杀,因为他还有更大的算盘,要等刘备东山再起,他要走,但得体面地走。
等机会,建安五年,刘备北上,曹操派关羽随行。
关羽一查消息,刘备已经脱离曹操控制,立刻挂印封金,策马而去。
“千里走单骑”也因为憋了一肚子气。
关羽离开后,曹操只说了一句话:“可惜了。”不是可惜人走,是可惜人心变。
这场“女人之争”没有写进《三国演义》,罗贯中删了,删得干净,因为不符合关羽“义圣”的形象。
可史书留了底,藏在注解里,藏在少有人看的文献边角。
关羽确实不是为了国家大义走的,是因为看透了曹操的性格,女人只是导火索。
曹操这个人,嘴上讲义气,骨子里全是算计。
抢女人、毁承诺、故意挑拨,都在玩手段,关羽能忍一次,不能忍第二次,从下邳带着愤怒走,后来所有的敌意,都能追溯到那一夜。
杜氏最后当了太妃,儿女封王封主,秦宜禄却落得惨死下场。
张飞后来提到他,讥讽道:“你老婆都睡了,还做官?”秦宜禄羞愤反叛,被张飞一刀斩了。
这段恩怨,从女人开始,到刀剑结束。
刘备不是傻子,他比谁都清楚,曹操为什么抢杜氏。
吕布死前,手下人四散而逃,曹操和刘备进了下邳,这一仗,曹操赢得漂亮,吕布被斩,城破人逃,关羽一声不响地找上门,开口就说:“那女人,还给我。”
刘备在场,兄弟三人,情如手足,但这种场合没法开口,曹操表面上点头,实则转手先下手为强,派人把杜氏悄悄带回自己营帐,谁也没拦。
刘备默认了,他知道这个时候站队,就是生死问题。
曹操能用刘备,但从不信他,能用关羽张飞,但当工具看,他很清楚这几个“英雄”不是自己人,终有一日得分道扬镳。
杜氏这件事,算是先打了一记预防针。
刘备忍,关羽更忍,可这口气不是一时半刻能咽下的。
许昌城里,曹操高坐中军,刘备低调隐忍,张飞被隔在千里之外,关羽仿佛成了曹操的“自家人”。
朝廷内外传得沸沸扬扬,说关羽忠于曹操,为他斩将杀敌,连袁绍都信了,派人来劝降。
可只有刘备知道,这是忍耐,是在等一把火烧开局。
那场狩猎,关羽握刀靠近曹操,曹操回头那一瞬,脸色没变,但眼里露出了杀意,刘备在旁看清了,挡了一步,把关羽叫开。
关羽眼里那种不甘,那种“被抢了老婆还要陪笑脸”的愤怒,让刘备明白:这人不能再留许都,再留,迟早出事。
不久,刘备打着北上抗袁的旗号出逃,曹操起初不疑,派关羽带兵追随,关羽一查,刘备已经走远,当即挂印封金,独自南下。
没有解释,没有回头,千里走单骑不是为了报恩,是为了清算。
这一走,关羽从曹操帐下的将领,变成了反贼。
后人都说关羽忠于刘备,千里寻兄,但要真讲原因,杜氏的那口气,不解。
有人说曹操并非真抢,只是想利用杜氏,试探关羽忠心,可若真是试探,为何后来把杜氏纳入后宅,封为太妃?
关羽走后,曹操很快收紧内部戒备。
张辽曾说:“关羽虽走,余心未安。”果然,关羽在荆州集结兵马,不再为曹操卖命。
后来斩颜良、诛文丑,那是为刘备出头,不是为魏报仇。
兄弟仨重聚在荆州,谈的第一件事,就是许都之耻。
张飞爆脾气:“你那会儿怎么没杀了他?”关羽不语,刘备只说:“留得青山在,日后再算。”从那之后,三兄弟誓死不与曹操和。
杜氏没死,但她成了分裂这三人,和曹操关系的引信。
她不出场,但影响整盘棋。
曹操想笼络人,结果把人推走;刘备想稳住局,结果彻底翻脸,关羽原想求后,结果被羞辱。
一个女人,三个男人,没赢家。
历史没写这段事的后续,演义里跳过去了,官修史书只剩寥寥数语,可从那以后,关羽对曹操的敌意,变成刻骨的恨。
后来曹操攻荆州,关羽不顾后果水淹七军。
再后来,关羽守荆州不退,宁死不降,有人说他刚愎自用,但细细想,他早就下定决心:这口气,咽不下去。
史书里,关羽忠、义、勇、仁,千古完人,不贪女色,不受金银,不欺百姓。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在《蜀记》里,偏偏为一个女人,向曹操低头,还差点动刀。
裴松之注里清楚地说,曹操为杜氏毁约,关羽“心不自安”。
那几年,东汉天下乱成一锅粥,谁不是争地、抢人、夺权?可曹操这件事,是伤人骨子。
关羽自负气节,但这口侮辱太深,曹操不止抢了女人,更把他当奴才耍。
这不是谋略,这是羞辱。
正史为何不大书特书?因为太私密,三国志本是为蜀汉正名,关羽是门面人物,写他因女人动杀机,怎么宣传“义”?罗贯中索性一刀删,连名字都不提。
可是,真相就不存在吗?
裴松之读《蜀记》时都觉得意外,还特别标注下来,这段记载被后世学者称为“人性裂缝”。
历史不光是成王败寇,还有男人争女人,英雄起嫉恨。
这才是真实的三国,不是你死我活的战场,是帐中暗斗、人性较量。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