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坑惨人!“HUAWEL”仿冒“HUAWEI”,三公司赔305万元

导语:网购华为手表却买到“HUAWEL”?三家公司故意改一字蹭名牌,宣传喊华为、实物无标识,之前侵权被罚还死性不改!法院判赔305万,你网购时遇过这种“李鬼”品牌吗?


如今网购已成日常,可“李鬼”商品总能钻空子坑人。不少商家动起“傍名牌”的歪脑筋,靠着模仿知名品牌的名字、logo,让消费者真假难辨,花正品的钱买劣质货。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些仿冒行为不仅砸了正规品牌的口碑,还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华为的“HUAWEI”商标家喻户晓,其智能手表凭借过硬品质圈粉无数,可就有公司敢在商标上动手脚,把“HUAWEI”改成“HUAWEL”就敢公然叫卖,这样的“小聪明”真能蒙混过关吗?




三家公司上演了一出“偷梁换柱”的戏码:墨某公司A牵头,拉着关联的墨某公司B和德某公司,在电商平台卖智能手表。他们在商品标题、宣传图里大张旗鼓写着“HUAWEL”“华为适用”,故意让消费者以为是华为旗下产品,可商品和包装上压根没正经华为标识。更过分的是,墨某公司之前就因类似侵权被处理过,签了和解协议还死性不改,换个马甲继续作案。华为关联公司发现后直接起诉,法院查明三家是共同侵权,主观恶意极强,还符合惩罚性赔偿条件。最终福州中院一审判三公司连带赔偿300万经济损失+5万维权费,二审也维持了原判,这波“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真是得不偿失。


一字之差,差的是诚信,更是底线。“HUAWEL”仿冒“HUAWEI”的闹剧,最终以305万元赔偿收场,彰显了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品牌不是一天做成的,知名企业的商标背后是多年的技术沉淀和口碑积累,岂能容不法商家肆意窃取?就像鸟儿离不开翅膀,企业发展离不开诚信经营,靠“傍名牌”投机取巧,终究是镜花水月。这起案件也给所有商家提了醒:侵权之路走不远,唯有脚踏实地做品质,才能长久立足。同时也提醒消费者,购物时多留个心眼,看清商标细节,不让“李鬼”有可乘之机,共同守护公平的市场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科技   公司   华为   某公司   消费者   商标   手表   名牌   商家   品牌   商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