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包,又称香囊、香缨等,在古代作为一种随身配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独特符号,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
陈琳是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李水琴香包缝制技艺第四代传人。她介绍:“我从小就向母亲学习制作手工香包,在一针一线中,我感受到绣出的不仅是图样本身,也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如今,随着传统文化复兴和洛阳文旅出圈,香包作为文创产品被更多年轻人喜爱。陈琳瞄准这一切入点,联合文创公司和青年设计师推出了二里头绿松石铜牌饰文创香包,广受顾客好评。
陈琳认为,非遗传承,既要不失传统,又要有现代创新思维。“将传统香包转化为人们愿意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融入日常穿搭,让大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才是我们需要去做的。”陈琳说。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