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遛娃时,总少不了这样的场景:一个不到1岁的宝宝清晰地喊出“妈妈”“喝水”,周围家长立刻围上来夸“这孩子真聪明”,一旁的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而旁边家长看着自家快2岁还只会说叠词的娃,心里难免犯嘀咕:是不是自家孩子智商不如人?
育儿圈里也一直有两种说法,有人觉得“开口早的孩子更聪明”,也有人认为“说话晚的娃将来更有智慧”。
到底哪种说法对呢?
说话背后,是大脑里的“两个关键角色”
别看孩子喊一声“爸爸”很简单,背后可是大脑在精密操控。
咱们的大脑里藏着两个专门管语言的“关键部门”:布罗卡区和韦尼克区,它们一个负责“说”,一个负责“懂”,配合好了孩子才能顺溜说话。
布罗卡区住在大脑左侧额叶,它像“语言厂长”,它的主要活儿有两样:
一是帮孩子把想法变成句子,比如宝宝饿了,它会先规划好“要说‘喝奶’,还是‘饿饿’”;
二是指挥嘴巴、舌头和声带动起来,把脑子里的话变成声音说出来。那些1岁多就能蹦出不少词的孩子,大多是这个“厂长”上岗早、工作麻利。
韦尼克区则像个“翻译官”,躲在大脑左侧颞叶里。它负责破译语言密码:
听到“洗澡”就知道要去浴室,听见“吃饭”就联想到餐桌。
同时它还是个“仓库管理员”,把孩子学的新词都存起来,还会给词语贴标签,比如“苹果”会和“红色”“水果”“甜”这些词绑在一起,方便下次快速调取。
有些孩子虽然不怎么说话,但你说“把玩具捡起来”他立马照做,就是这个“翻译官”在默默发力。
这俩“部门”配合得好,孩子就能又懂又会说。要是其中一个发育慢点,或者俩部门衔接不顺畅,说话时间就可能往后推。
但这跟智商高低真没啥直接关系,就像有的孩子先长个子,有的孩子先长体重,都是正常发育节奏。
开口早和说话晚的孩子,区别在哪里?
邻居家两个男孩,哥哥10个月会说短句,弟弟快2岁还只会说单字。
但弟弟数学天赋突出,2岁多就能数到100。
这说明,说话早晚和智商真不是一回事。
开口早的孩子,多是布罗卡区和韦尼克区合作愉快,语言表达有优势,让人觉得反应快。
说话晚的孩子情况多样:有的是布罗卡区发育慢,心里明白却说不出;有的是两个区域配合不默契;还有的是家里语言环境太包办,孩子觉得不用说也能得到。
要注意,70%-80%说话晚的孩子是“语言晚发”,并非笨。
只有20%-30%的孩子是因听力、神经发育或情绪问题导致说话晚,这种情况要早找医生。
别被“说话早晚”带偏,这些才是该关注的
不少家长总盯着“孩子几岁会说句子”,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事:
孩子能不能听懂话?能不能用其他方式表达需求?其实语言能力不只“说”这一项,理解、沟通、表达意愿都是重要指标。
我表姐家孩子1岁半还不怎么说话,家里人急得不行,带去医院检查,结果医生说这孩子理解能力特别好。
问“灯在哪里”会抬头指,说“把袜子拿来”能准确找到,只是懒得开口。
医生建议家里人别太勤快,孩子想要东西时,多等几秒让他自己说。
没过俩月,孩子突然就开始蹦词了,现在3岁多能说会道,跟之前判若两人。
这就提醒我们:判断孩子语言发育是否正常,不能只看开口早晚,更要关注这些信号:
只要这些方面没问题,哪怕孩子说话晚点也别急。毕竟智商是个综合活儿,除了语言,还包括记忆力、空间感、逻辑能力等。
有的孩子早早就会背唐诗,但分不清左右;有的孩子说话晚,却能把积木搭出复杂造型,这都是聪明的不同表现。
想让孩子早点开口?做好这几件事能帮大忙
虽然说话早晚不代表智商,但家长肯定希望孩子能顺畅表达。
其实,想帮孩子“启动”语言系统,家长的日常做法很关键,试试这几个简单又管用的方法。
①多跟孩子说话,说简单明白的话
带孩子出门时,别只顾着看手机,多跟他说眼前的事,比如“你看那朵花是红色的,闻起来香香的”“宝宝踩的台阶,一步一步往上走”。
不用追求复杂句子,短句加具体事物,孩子更容易理解。
②同一个词反复说,帮孩子记牢
教孩子认东西时,别今天教“苹果”,明天换“apple”,后天又说“果果”。
就固定一个词,指着苹果说“这是苹果,红色的苹果,宝宝吃苹果”,反复强化,韦尼克区才能把这个词存进仓库。
③读绘本时多互动,别只是念字
拿本动物绘本,不光念“这是小狗”,还可以问“小狗怎么叫呀”,让孩子模仿“汪汪”;或者翻到熟悉的页面问“哪个是小猫呀”,让他用手指。这样既能练理解,又能鼓励表达。
④孩子说话时别打断,多给点耐心
有的家长急着帮孩子说:“你是想说要那个玩具吗?”其实孩子本来想自己说,被打断几次就懒得说了。
不如蹲下来看着他,说“宝宝慢慢说,妈妈在听”,哪怕他说的是“车车……要……”,也及时回应“哦,宝宝想要那个卡车对不对”。
结语
养孩子就像种庄稼,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结果,着急也没用。
说话早的孩子有语言天赋,说话晚的孩子可能在偷偷积攒别的技能。
家长别被“谁更聪明”的比较影响,多观察、多陪伴、多引导,孩子自然会按自己的节奏成长。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家孩子是几岁开始说完整句子的?有没有什么让孩子开口说话的小妙招?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交流育儿经验~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