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新政来了,网友:给吃不起饭的人又贷了一个碗

国家喊你加杠杆了,加还是不加?

一个大新闻在朋友圈疯传,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涉及了两点:

①消费贷额度提高,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上限,从30万临时提到50万;

②贷款期限延长,个人消费贷期限从最多5年延长到7年。但也不是人人适用,前提是你的符合信用良好和有大额消费需求的条件,才能享受这个政策。



看到这,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有个疑惑:现在还有多人信用良好?信用良好基本上不缺钱,真正缺钱的人往往又信用可能不太好…

这个时候,有网友说了个段子:前几年某借贷平台拍了一个感人短片——“把你手机拿过来,升舱的钱我来出”,有种又给吃不起饭的人贷了一个碗的即视感。



其实,这两年的消费情况大家心理应该都有底,今年五一假期出游3.14亿人次,总花费为1802.69 亿元,看这数据感觉玩的人多,花钱也豪爽。但平均算下来:今年五一出游人均每天的消费却只有114元,与2019年相比缩水6.7%。

而且能从根本上改善消费的办法,想必你也能猜到,比如提高收入、加强保障等等…就是这些办法推进起来慢得像挤牙膏。反倒最直接的办法,居然是多给大家点贷款。甚至有网友评论说:在直接发钱和发消费劵之间,选择了发贷款。


当然了,这个措施也确实对于一部分人有用,比如有些人的信用良好,但短期却面临较大的还款压力,他们可以债务置换,这样也不至于走上极端。

比如网上有人说,现在的公积金贷款要2.85%,房贷最低要3.3%,但是消费贷只要2.49%。说的更简单点,就是给那些人一个用低利息贷款置换高利息债务的机会,这样这些人的压力也就没那么大了。


而且这种贷还有几个好处:你如果短期还不上本,没事!可以先还利息。其次还帮你把利息降低,接着给你将时间再往后拖个七年,看看七年后经济能不能好转,只是这话不能说得太直白。

当然,能够享受这种化债机会的,都是信用良好和有大额消费需求的,优质客户才有,而那些信用特别差的客户,救的概率就不大。如果是那些资质差的客户,根本连贷款审核都通不过。

至于七年后的情况,那就因人而异了,这个都不能确定。当然这也不是银行要做慈善,毕竟银行主要是靠息差来“吃饭”的。

但银行要赚钱,要看息差的前提,也得有人愿意借钱,还利息,这个玩法才能继续运作下去。所以银行方面肯定是希望给有还款能力的业主,自然他们也是银行的优质客户。

而且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最近两年居民贷款意愿不断下降,比如今年前两个月,居民新增贷款就同比下降86%。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之后,各大银行就掀起了一轮“消费贷价格战”,纷纷下调消费贷利率 。

网传有的降到了3%以下,但你要知道,前些年,消费贷平均利率基本上10%左右,可见以前银行的日子确实过得不错。而且这个降幅也确实惊人。

对于他们来说,我们的负债就是他们的资产,而眼下相比资产贬值,他们更害怕资产的彻底毁灭。所以这个时候他们也在赌,赌现在没能力还贷的人,将来会收入大涨继续还贷。因为消费贷现在很多还的是利息,本金还款时间往后挪,未来的还款压力同样会增加。


不过说实话,如果当初疫情冲击导致的循环停滞,他们如果采取的另一套方法,不是一次次观望,不是既要又要,或许今天也不会陷入这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比如那个时候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大,最需要援手,毕竟咱们的这类企业很多,规模明显多过那些大企,这些企业一旦经营停滞,大家无法工作,没有收入,房贷就很难持续,所以那个时候很多人都渴望、甚至有人呼吁能不能暂停片刻的房贷?租金能不能减免一些?



但事实恰恰相反,回应的却是冰冷的拒绝。无奈之下,大家就只能咬紧牙关,动用积蓄硬撑。所以前两年,甚至有银行净利润又创下了历史新高,用网友的话来说,银行本可伸出援手,帮助减轻债务重担,修复受损的资产负债表,果断让利,携手共渡难关。

可银行却偏偏等到民众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资产价格又持续下滑,心态已然转变之时,才恍然大悟,想要亡羊补牢,却早已为时过晚,羊儿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所以当前,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有一个道理起码你得清楚,如果收入预期不太理想,债务进入收缩周期,那么加杠杆这事就一定要慎重。以前通胀下,大家总觉得持有现金会慢慢变纸,所以那个时候大家疯狂加杠杆,因为当时大家都认为加杠杆这事会随着未来通胀,债务慢慢被稀释。

但是一旦出现收入下降,很多人又发现,原来拥有更多现金,才能拥有安全感和对生活的掌控感。所以这两年不少人排队也要提前还贷,这也使得上层不得不下调存量房贷利率,


有人问,这一波转折对谁影响最大?

其实现实情况,没人能够在一波周期转折独善其身,但是要论谁刚好踩在了转折的点,当属90后、90后!

毕竟他们毕业时,赶上的是上一波扩张周期的尾声,如果没有很强的判断力,谁也抵挡不住财富的诱惑。可当他们快马跑进去时,却发现的不是财富快车上升期,反而很快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债务收缩,这个时候,他们的心里不平衡就很正常。


比方说我身边有好几个90后,都是2021年最高峰买的房,而且很多都是掏空几代人的家底,付的首付上的车。现在看来,这波人踩在了最高峰,如果按照下行40%来计算,现在不仅亏首付,亏利息支出,而且还倒欠银行的钱。

所以,他们心理不平衡就不难理解了。不过,不平衡归不平衡,现在还是要苟住,毕竟经济还是波动向前的,等到杠杆风险出清之后便是信用重建,以后又会迎来一轮新的信用扩张,到时90后又会迎来新的机会。



所以这个时候,理性消费,好好攒钱,兜里多积累一些本金,将来新一轮机会来临,再借助杠杆搭上财务自由的列车。只是眼下,去杠杆周期借钱就要慎重了!

既然看到这,就点个赞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财经   新政   网友   杠杆   银行   利息   债务   信用   贷款   不平衡   收入   周期   息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