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生了!当我穿越回天大的历史......

上期小天推出天大原创短剧后

广受大家好评

重磅续章,穿越继续

今天,《我们从1895走来》4集连发

这一次,“大天”将带您亲历

中国第一张大学文凭的诞生

首批留洋学子的远航脚步

“中国奥运之父”王正廷的青春岁月

“实事求是”校训与“贷书制”的淬炼历程

······

原来这些校史高光时刻

藏着如此多动人的细节

原来我们的北洋大学

见证了如此多精彩的故事

↓↓↓



点击查看第一集回顾



1900年的天大书房里
“大天”见证中国首张文凭的诞生

朱砂印下的历史重量
托起一个民族兴学的脊梁


《我们从1895走来》第二集


当十八岁的王宠惠接过这张文凭

中国教育史正被悄然改写

二十门西洋课程密密麻麻

却勾勒出中国第一张大学文凭的筋骨


中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的诞生


《我们从1895走来》第二集片段


1899年,当时年仅18岁的王宠惠,从北洋大学堂毕业,次年元月,他获得了绘有蛟龙出海图样的“钦字第一号”“考凭”。上面记载着他在四年修业期间学习过的所有课程——英文、几何学、八线学、化学、格致学、身理学、天文学、富国策、通商约章、律法总论、罗马律例、英国合同律、英国罪犯律、万国公法、商务律例、民间词讼律、英国宪章、田产易主律例、船政律例、听讼法则,足见其为比较专精的高等法学专业教育。文凭的最上方有“考凭”(即文凭)字样,考凭顶端是一个蝙蝠图案,寓意喜福。考凭下方为祥云纹饰,寓意吉祥,整体为吉祥幸福之意。文凭的正文左右两侧各有两条大龙,跃出海水腾于空中下方为海水波浪,文凭外围左右书有“钦字第壹号”字样。王宠惠的这张“钦字第一号”“考凭”,也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由中国政府颁发的第一张大学本科毕业文凭。


中国近代第一张大学文凭




1903年的天大校园里
"大天"正与盛宣怀校长畅谈

远航改变中国教育的誓言
此刻正从图纸跃入现实


《我们从1895走来》第三集


丁家立手中的花名册

记录着哈佛耶鲁的第一批中国面孔

当北洋学子登上轮船

中国近代教育的星火正越过大洋


中国第一批大学留学生


《我们从1895走来》第三集片段


资送头等学堂毕业生出国留学是北洋大学堂创办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899年第一届毕业生原拟派赴美国留学,因八国联军攻战天津,未能成行,有些毕业生或头等学堂学生到上海经南洋公学派遣出国留学。1903年,北洋大学堂在西沽复校,派遣留学才得实施。


当时社会上对出洋问题,一般存在着相当的顾虑,不少人不愿送子弟出国,因此北洋送出的学生有的是由单独考选而来。学校设“留美学堂监督”一职,由总教习丁家立兼任,每次由丁家立带领赴美留学,把这些学生送入各有关美国学校读书。这些学校,从北洋的立场来看,就是北洋的留美学堂,因此留学生仍是自己的学生,除给予公费待遇外,包括路费、学费、文具费、试验费、衣装费、膳费、住宿费、医药费等,每月还发给比在校时更多的零用钱。


1906年,北洋大学堂复校后第三班全体送出留学,共计34人,爱国教育家赵天麟就在其中。这34人中除3人赴法外,余皆赴美入哈佛、耶鲁、布朗、康乃尔、麻省理工等著名大学学习,其中19人还被哈佛、耶鲁、布朗三大学免学费。之后,又相继选派优秀毕业生出国深造,分别赴美、法、德、日、英等国,他们有幸成为我国第一批大学毕业出国留学者。


1902年2月24日,北洋大学堂的张煜全、严锦荣、薛颂瀛、王宠惠等4名学生入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大约半年之后,联名给盛宣怀写信,向其“抱怨”伯克利大学的办学水平不够高,并请求转学到美国东部地区的其他著名大学去




1898年的天大操场上

“大天”竟偶遇了王正廷学长

共论体育兴学的火种

在晨跑声中点燃第一缕光


《我们从1895走来》第四集


当14岁的王正廷脱下长袍

中国体育史正被悄悄改写

文弱书生在体育中完成蜕变

指尖的墨水变作掌心的力量


"中国奥运之父"王正廷的天大岁月


《我们从1895走来》第四集片段


1896年,年仅14岁的王正廷通过蔡绍基在上海主持的招生考试,成为北洋大学堂预科新生。当时,北洋大学采用西方大学模式,教师亦多聘自欧美。学生入学第一年都要先进入预科,顺利完成学业后才能升学。这个学业,既包括当时国人闻所未闻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也包括足球、篮球、体操等近代体育项目和军事操练。当时,国人将学者的形象定义为“清秀儒雅”,许多学生入学时都是身材瘦削,长袍马褂,白净的手上留着尖尖的长指甲。为改变学生的面貌,北洋大学堂将体育和军训融入学生生活,规定只有同时满足课程成绩和体能测试的双重要求,才能升入更高年级。


王正廷似乎天生与体育有缘,在他入学的第二年,适逢北洋大学堂首次举行赛跑比赛,他积极参加并成为校内体育运动的骨干,其对体育的兴趣也从此开始。除了跑步,王正廷还痴迷于各种体育运动,像网球、室内游泳等项目,他几乎达到健将级水平,体格也有了质的变化。“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长高了一尺多,几乎增加了一半的体重”。此外,他还积极参与组织各类体育活动。1899年,北洋大学堂主办了全国首次校际体育运动会——天津学生联合运动会。随后,天津又陆续举办过第一、二次全市年度运动会、天津中等以上学堂联合运动会和北洋大学堂暨新学书院两校运动会。在这些活动的背后,都有着王正廷忙碌的身影。经过这些历练,他对体育活动的驾驭、组织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示,为日后成为近代中国新式体育事业的领导人打下了坚实基础,被人们称为“中国奥运之父”。




1920年的天大图书馆里

“大天”与赵天麟校长深入交流

墨迹未干的四字箴言
照亮未来百年的治学之路


《我们从1895走来》第五集


当赵天麟写下"实事求是"

北洋的精神图腾已然在笔尖凝聚

“贷书制”减轻的不仅是学费重量

更是求真路上的第一块基石


"实事求是"校训的淬炼历程


《我们从1895走来》第五集片段


赵天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1904年入北洋大学法律系学习,1906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法律科,后获法律博士学位。1914年,时任北洋大学校长的赵天麟在总结北洋大学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深深体会到:“一得之愚,实事求是”,概括出“实事求是”四字,并以之教导学生和治理学校,遂定为校训。


赵天麟贯彻“实事求是”的校训,脚踏实地的创造和改善办学条件。他认为优良的办学条件是保持学校办学质量的基础。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和建设。他将学生自行购买教科书改为“贷书制”,即学生之教科书和仪器等可向学校借用,交少量的借用费,由此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费用,此法深受学生欢迎。此外,赵天麟对于学校的体育设施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充实,建设了足球场、篮球场、跑道,并兴建了一幢长40米、宽20米、高8米的室内体操室,运动器具也较为完善。学校聘有体育教员和武术教员。由此,北洋学生喜爱体育运动之风兴起,在以后许多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赵天麟校长亲笔书写的“实事求是”



《我们从1895走来》第2-5集剧照、花絮


特别鸣谢第2-5集校内群演

梅自寒、何佳怡、曹露凡、杨渝、马润潇、王玺岩、李彦祖、任志明、于海泉、马逸飞、洪启迪、邵偃修、陈星翰





四集光影,重现百卅峥嵘岁月

校史长卷,至此铺就灼灼华章

但"大天"的旅程远未结束

下一次点击穿越

“大天”又将有哪些奇遇?

一起期待吧



图片
图片
- tianda1895 -

出品 / 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
策划 / 王鑫 梁绍楠
校史顾问 / 张世轶
参考资料 / 《巍巍学府》 《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历史档案珍藏图录》《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
编辑 / 肖子博 郭卉 张玉涛

审核 / 王鑫 梁绍楠 薛子易


「 天 津 大 学 新 媒 体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们 Tju_nmc@163.com

图片

跟小天一起

“穿越189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历史   北洋   学堂   学生   中国   大学   文凭   实事求是   律例   耶鲁   天津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