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科普 | 告别口腔困扰,从科学护牙开始——2025年全国爱牙日科普特辑

2025年全国爱牙日主题是:科学膳食,促进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

一、科学饮食,牙齿与全身都健康

口腔疾病和很多慢性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高糖、高盐、高脂、低纤维饮食不仅容易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还会引发龋齿、牙周病等口腔问题。建立科学膳食模式,能同时守护口腔与全身健康。

二、认清糖的“真面目”,少吃游离糖

糖分为两类:

非游离糖:天然存在于水果、奶类、谷薯中的糖;

游离糖:食品加工中添加的蔗糖、果糖、糖浆,以及果汁、蜂蜜中的糖。

过量游离糖是导致龋齿和肥胖的主要“元凶”。

建议:每日摄入游离糖不超过 50 克,最好低于 25 克;2 岁以下儿童应避免摄入

三、限糖减酸,保护牙齿不被“腐蚀”

含糖饮料、糖果、糕点是游离糖的主要来源;酸性饮料也会腐蚀牙釉质。

建议:

* 尽量少喝含糖饮料,少吃加工零食;

* 喝饮料时用吸管,减少与牙齿接触;

* 吃完甜食或喝饮料后,及时漱口。

四、彻底清洁,才有健康牙龈

不良饮食和牙菌斑堆积,是龋病和牙周病的重要原因。

清洁要点:

* 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晚上更重要;

* 使用含氟牙膏;

* 配合牙线、牙间隙刷、冲牙器;

* 餐后可咀嚼无糖口香糖或使用漱口水。

五、定期检查,预防胜于治疗

口腔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一旦拖延,常会加重病情。

建议: 一般人群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儿童每半年检查一次;

定期洗牙(洁治)能去除牙结石,预防牙周病,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

六、拔牙与修复:需要专业判断

哪些牙需要拔? 残冠、残根、重度牙周炎导致的松动牙、阻生牙等。

拔牙注意事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需在病情稳定后拔牙;女性月经期、身体疲劳或抵抗力低下时不宜拔牙。拔牙后应休息,预防感染。

缺牙修复方式:

活动义齿:可摘戴,费用较低,但舒适度和咀嚼效率一般;需日常取下清洁。

固定义齿:固定在邻牙上,美观度和功能较好,但需磨除部分健康牙。

种植牙:植入人工牙根再安装牙冠,功能和外观接近天然牙,稳固耐用,但费用稍高,对骨条件和健康状况有一定要求。

七、口腔是全身健康的“窗口”

很多全身疾病会在口腔留下信号:

贫血:舌面光滑或舌炎;

糖尿病:更易加重牙周炎;

干燥综合征:出现严重口干。

此外,口腔溃疡虽常可自愈,但若超过 2–3 周不愈合,伴随硬结或隆起,应警惕口腔癌变风险,需及时就医。

守护牙齿健康的四个关键:

限糖减酸,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坚持清洁,科学刷牙 + 辅助清洁;

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及时修复,维持正常咀嚼与口腔功能。

口腔健康不仅仅是一口好牙,更是全身健康的重要保障。记得:爱护牙齿,从今天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养生   特辑   口腔   困扰   科学   全国   健康   全身   牙齿   牙周病   清洁   饮料   牙周炎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