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月亮
编辑| 王红
初审|文瑞
郑智化这次算是栽了个大跟头。
一个励志歌手,用"连滚带爬"四个字把深圳机场骂上热搜,结果监控视频一出来,打脸打得啪啪响。
本来全网都在帮他说话,转眼间风向就变了。

更有意思的是,央媒这时候站出来,三个问题问得那叫一个狠,既没偏袒谁,也没放过谁。
这事儿闹到现在,到底谁对谁错?残障人士出行难的问题,是真的该解决了,还是被拿来当挡箭牌了?
10月25日晚上,不少人刷手机的时候都看到了郑智化的动态。

这位63岁的老歌手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两条帖子,火气大得不行。
他说自己在深圳机场登机的时候,工作人员态度冷漠,服务差劲,自己只能"连滚带爬"地上飞机。
这四个字一出来,立马炸了锅。
郑智化写得很激动,字里行间都透着憋屈和愤怒。

他说机场没有提供轮椅,没有工作人员主动帮忙,自己腿脚不便,在舷梯上艰难移动的样子被无数旅客围观。
他甚至用了"无人性"这样的重话来形容深圳机场的服务。
要知道,郑智化因为小儿麻痹症失去了双腿,出行本来就不方便,这样的遭遇确实让人同情。
网友们看到这些内容,瞬间就站到了郑智化这边。

评论区里全是声援的声音,大家纷纷指责深圳机场管理混乱,对残障人士不够关照。
有人说这是服务意识缺失,有人说这是制度设计有问题,还有人直接喊话相关部门要严肃处理。
短短几个小时,这件事就冲上了热搜榜,深圳机场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
机场方面也慌了神。

当天晚上,深圳机场就发布了致歉声明,承认服务存在不足,向郑智化表示歉意,还承诺会立即整改,加强对特殊旅客的服务保障。
这个反应速度不可谓不快,态度也算诚恳,很多人觉得机场这次确实做得不到位,道歉也是应该的。
事情发展到这里,本来应该就此平息了。

郑智化得到了道歉,机场也承诺整改,看起来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没想到不到24小时,剧情就来了个大反转。
有人把郑智化登机时的监控视频放到了网上。
这段一分钟左右的视频,把当时的情况拍得清清楚楚。

画面里,郑智化在舷梯上,前后左右各有一名工作人员。
四个人围着他,有人扶着他的胳膊,有人在旁边保护,还有人在前面引导。
整个过程看起来井然有序,工作人员的动作也很小心,生怕郑智化磕着碰着。
这视频一出来,网友们都傻眼了。

说好的"连滚带爬"呢?说好的"无人性"呢?四个工作人员全程陪护,这服务标准放在哪个机场都不算差啊。
评论区的风向立马就变了,刚才还在骂机场的人,现在开始质疑郑智化是不是夸大其词了。
有人仔细数了数,四名工作人员,一个都不少。
有人截图放大,证明工作人员确实在搀扶。

还有人翻出民航的相关规定,说舷梯和机舱之间那个台阶高差是安全规范要求的,不是机场故意设置的障碍。
一时间,原本同情郑智化的声音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对他的质疑。
面对舆论的反转,郑智化没有第一时间回应。

他反而又发了几条动态,开始控诉其他机场。
南京的、新疆的、上海的,一个接一个地点名批评,说这些机场对残障人士都不够友好。
他甚至放话说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自己就要退出娱乐圈,不再演出了。
这番操作让不少人觉得有点离谱。

原本是深圳机场的事,怎么突然扯到全国各地去了?这是真的想推动残障人士权益保护,还是在转移话题?网友们的疑惑越来越多,对郑智化的信任也在一点点流失。
郑智化的团队可能也意识到情况不妙,过了几天,他终于发布了道歉声明。
声明里,他承认"连滚带爬"这个说法是"一时气愤的遣词",不够准确,给深圳机场造成了困扰,向机场和公众道歉。

他解释说自己当时确实很难受,情绪有些激动,用词不当,但初衷是想呼吁社会关注残障人士的出行问题。
这份道歉来得有点晚了。
很多人觉得,如果他早点澄清,早点承认表达有误,事情不至于闹成这样。
道歉声明发出后,网上的声音更加两极分化。

有人觉得郑智化知错能改,值得理解;也有人认为他这是被监控视频逼得没办法了,才不得不道歉,诚意不足。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央视网在10月31日发了一篇评论文章,标题叫《公共议题讨论,要允许"不完美表达"》。

这篇文章没有简单地站队,而是提出了三个问题,每一个都戳到了要害。
第一个问题:残障人士登机不便,这个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吗?央媒直接指出,不管郑智化的表达是否准确,残障人士在出行过程中确实面临很多困难,这是客观事实。
不能因为他用词夸张,就否认这个群体的真实需求。

第二个问题:我们是在讨论问题,还是在站队骂人?文章提醒大家,舆论不应该变成站队游戏。
一开始所有人都骂机场,后来又都骂郑智化,这种一边倒的倾向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改善残障人士的出行环境,而不是纠结谁说错了话。
第三个问题:公众人物发声,就必须完美无缺吗?央媒指出,郑智化虽然是公众人物,但他也是一个普通的残障人士。

当他遇到困难时,可能会情绪化,可能会表达不准确,这是人之常情。
社会应该允许这种"不完美表达",透过情绪化的语言看到背后的真实诉求。
这三个问题一出来,不少人都愣住了。
大家突然发现,自己确实陷入了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

要么全力支持郑智化,要么彻底否定他,却忘了去思考事件背后真正的意义。
央媒这篇文章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不少人。
央媒的评论把讨论拉回到了正轨。

很多人开始冷静下来,思考残障人士出行到底有哪些困难。
机场的无障碍设施够不够?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到不到位?相关制度是否需要完善?这些才是应该关注的重点。
有残障人士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出行经历。

有人说自己坐飞机时,经常遇到没有轮椅的情况,要自己想办法;有人说有些机场的无障碍通道形同虚设,根本无法使用;还有人说工作人员虽然会帮忙,但态度生硬,让人感觉像是在施舍。
这些声音让大家意识到,郑智化虽然表达有问题,但他反映的困境是真实的。

深圳机场在这次事件后,确实加强了对特殊旅客的服务。
他们增加了轮椅数量,优化了登机流程,还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
其他机场也开始自查,看看自己的无障碍设施和服务是否到位。
从这个角度看,郑智化的那条动态,虽然引发了争议,但也确实推动了一些改变。
郑智化这件事也给公众人物上了一课。

作为有影响力的人,发声要更加慎重,因为一句话可能影响很多人的判断。
"连滚带爬"这四个字,听起来确实很惨,很容易激发同情心,但事实证明这个描述并不准确。
公众人物在表达诉求的时候,应该尽量客观,避免情绪化的夸张,否则很容易适得其反。

郑智化年轻时凭借《水手》《星星点灯》等歌曲,成为一代人的励志偶像。
他用音乐告诉大家,即使身体有缺陷,也可以活得精彩。
很多80后听着他的歌长大,对他有着特殊的感情。
这次事件让不少粉丝感到失望,不是因为他维权,而是因为他的方式出了问题。

有人说,郑智化如果一开始就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比如"机场提供了帮助,但我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或许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夸张的表达虽然能迅速引起关注,但一旦被戳穿,后果会更严重。

这次事件让郑智化的公信力受损,以后他再为残障人士发声,可能就没那么多人相信了。
郑智化道歉了,深圳机场整改了,央媒发声了,这件事看起来告一段落了。
网上的讨论热度也在慢慢降温,大家又开始关注别的新闻了。

但这场风波留下的思考,不应该随着热度消退而消失。
残障人士的权益保障,确实需要更多的关注。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出行不便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就业歧视、社会认同、心理支持等问题同样存在。

郑智化虽然用词不当,但他至少让这个议题进入了公众视野,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舆论的理性也值得反思。
从一边倒地支持郑智化,到一边倒地批评他,再到央媒引导大家冷静思考,这个过程暴露出网络舆论的盲目性。

很多人在发表观点之前,并没有了解完整的事实,只是凭着情绪在站队。
这种倾向不仅对当事人不公平,对解决问题也没有帮助。
机场和其他公共服务机构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面对投诉和批评,不能只是道歉了事,而是要真正去改进服务。

深圳机场这次虽然被误解了,但他们的快速反应和整改措施,还是值得肯定的。
其他机场也应该主动排查,看看自己的无障碍服务是否真正做到位了。
结语
郑智化这次算是给大家上了一课。

发声要讲事实,维权要讲方法,情绪化的夸张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央媒那三个问题问得好,提醒我们不要只盯着表达方式,更要看到背后的真问题。
残障人士的出行困难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这个社会确实需要对他们更友好一些。

希望这次风波过后,各方都能有所收获,真正推动问题的解决,而不是让它变成又一场没有意义的网络闹剧。
信息来源:
央视网评论文章《公共议题讨论,要允许"不完美表达"》(2025年10月31日)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官方声明(2025年10月25日)
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机场旅客服务规范》相关条款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细则
更新时间:2025-11-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