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W.n
11月10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要暂停人民币等非美货币的期货合约交易,理由说得挺冠冕堂皇:“非美货币合约没流动性,没人交易”。但这话真能信吗?

全球最大工业金属交易平台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发布一则重磅公告,宣布自 11 月 10 日起全面暂停欧元、英镑、人民币等所有非美元计价的金属期权交易,仅保留美元计价合约,且未设置任何缓冲期与过渡方案。
这一突如其来的决定,瞬间引发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震动。

LME 在公告中给出的理由看似合理,声称非美元计价合约 “长期无实际成交、流动性枯竭”,维持运营所需的技术维护与人员成本过高,暂停交易是为了 “优化市场结构、集中资源保障核心美元合约流动性”。
但这一说法与市场实际表现存在明显出入,仅以铜金属为例,2024 年初人民币计价的铜期货日交易量就已达到 35.7 万手,到 2025 年上半年这一数字直接攀升至 48.2 万手,较上年同期增长 35%,流动性指标远超许多中小型交易品种。

更值得关注的是,上海期货交易所同期数据显示,其人民币计价的铜、铝、锌等主力合约持仓量已连续三年稳居全球首位,全球近三成矿产长单交易已采用人民币点价模式,这些数据都与 LME 所谓 “流动性枯竭” 的表述形成鲜明反差,让市场对其停单背后的真实意图充满猜测。
就在 LME 宣布停单计划的同时,美国的一系列举动让事件更显微妙。
美国财政部于 2025 年 10 月底透露,计划在 12 月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通过购买国债等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也是自 2020 年疫情以来美国首次重启大规模 “印钱” 操作。

市场分析认为,此举将进一步巩固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支付地位,尤其是在大宗商品交易领域。
不仅如此,美国已联合 G7 国家及澳大利亚、韩国等共 10 个国家,正式组建 “关键矿产联盟”,该联盟涵盖锂、钴、镍、稀土等 20 余种对新能源与高端制造至关重要的矿产资源。
联盟内部达成协议,将通过共享矿产勘探数据、协调开采配额、统一出口管制标准等方式,构建 “排他性的矿产供应链体系”,甚至明确提出 “减少对单一供应方的依赖”,其针对性不言而喻。

联盟成立后迅速采取行动,11 月初美国与加拿大签署《北美矿产合作协议》,计划共同开发安大略省的镍矿与魁北克省的锂矿;同时美国还与澳大利亚达成协议,为其西澳大利亚州的稀土矿山提供 12 亿美元补贴,用于扩建矿山与升级提炼设施。
这些动作与 LME 的停单决定在时间上高度重合,形成了对全球金属市场的连环影响。

无论 LME 的停单还是美国主导的联盟,都似乎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 —— 中国是全球金属矿产市场无可争议的最大买家,这种需求体量构成了市场无法绕过的核心支撑。
以镍资源为例,2025 年 9 月份中国镍精矿进口量达到 611.45 万公吨,较去年同期的 456.62 万公吨增加 33.91%,1-9 月累计进口量更是突破 3224.81 万公吨,同比增长 10.77%。

菲律宾、危地马拉、科特迪瓦等主要出口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持续攀升,其中危地马拉对中国的镍精矿出口量同比增幅高达 315.75%,科特迪瓦的出口增幅也达到 141.92%,中国市场的波动直接影响这些国家的矿产出口收入。
这种 “买家优势” 不仅体现在镍资源上,中国每年消耗的铜占全球总产量的 53%,铝占 57%,稀土占 68%,锂和钴的消费量更是分别占全球的 72% 和 65%。

在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2025 年中国对动力电池用金属材料的需求较上年再增 28%,国内新能源企业与全球 120 多个矿产开采项目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这些协议中已有 42% 采用人民币结算,较 2023 年提升 17 个百分点。
国内交易市场的崛起更强化了这种优势,上海期货交易所的 “沪铜指数” 已成为东南亚地区铜价定价的重要参考,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吸引了全球 86 个国家的贸易商参与交易,人民币计价的金属衍生品正逐步获得国际市场认可。

LME 停单与美国联盟的动作已引发全球金属市场的连锁反应。11 月 10 日停单生效当天,LME 铜价盘中暴涨 4.2%,镍价一度突破每吨 2.2 万美元,创 2023 年以来新高,价格波动幅度较平日扩大 3 倍以上。
许多依赖 LME 进行套期保值的亚洲贸易商被迫调整策略,部分企业因无法使用人民币结算而暂停交易,导致单日成交量骤降 60%。

与此同时,交易转向的趋势开始显现。韩国三星物产宣布将其与中国企业的铜材采购合同结算货币从美元改为人民币,印尼青山集团也表示,旗下镍产品出口中国的订单全部采用人民币计价。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1 月 11 日人民币计价的铜期货交易量较上周增长 22%,新增开户数中境外贸易商占比达 35%,较上月提升 12 个百分点。

一些矿产出口国也开始调整策略,菲律宾矿产与地质局透露,正与中国相关机构协商建立 “镍矿人民币结算通道”,计划将对中国的镍矿出口人民币结算比例从目前的 28% 提升至 50% 以上;科特迪瓦矿业部长更是公开表示,“将尊重最大买家的结算需求,不排除采用多种货币进行交易”。

LME 暂停人民币计价合约与美国组建关键矿产联盟,本质上是全球金属市场定价权与货币主导权博弈的集中体现,但其行动显然低估了中国作为 “最大买家” 的市场分量。
中国庞大且稳定的资源需求,不仅支撑着全球矿产市场的运行,更赋予了人民币在结算领域的天然优势,这种基于市场规律的影响力,并非人为干预就能轻易削弱。

从市场反应来看,强制排他的布局已引发价格紊乱与交易转向,反而加速了多元结算体系的形成。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任何试图通过垄断或排他性手段掌控市场的做法,都难以适应资源互补的客观需求。
中国始终坚持开放的市场态度,这种基于实际需求的市场地位,终将在全球资源贸易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尊重市场规律、构建多元包容的交易体系,才是全球金属市场健康发展的正道。
中国新闻网:《2025 年上半年人民币计价铜期货日交易量达 48.2 万手》
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5/07-15/10021345.shtml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