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武将谁最能打?TOP20 排行 + 独家战例解析,从虎牢关打到北伐路

一、TOP1 吕布:赤兔马下的独一档战神

在三国武将的战力坐标系里,吕布是独一档的“天花板”——人品虽遭诟病,武力却从未有人敢质疑。手持方天画戟、胯下赤兔马,这套“顶配装备”在冷兵器时代堪称“核威慑”。他的战场表现从不是靠斩杀名将刷战绩,而是凭一己之力逼退联军的统治力。

核心依据:虎牢关之战最能体现其硬实力:1-5合速败公孙瓒,要知道后来文丑打公孙瓒还耗了10合;二十合压制许褚后,曹操急得直接派典韦、夏侯惇等六将围殴,这待遇三国仅此一人。

濮阳之战更夸张,他单枪匹马对战夏侯惇、乐进两大猛将仍不落下风,逼得曹操只能用计退敌。辕门射戟时,150步外精准命中靶心,这箭术不仅是技术,更是震慑——纪灵当场就不敢再提攻打刘备的事。

作为“爆发型”巅峰代表,他虽无斩杀超一流武将的记录,但“三英战吕布”足以封神:关羽、张飞两位顶级猛将联手,再加一个刘备牵制,吕布仍能全身而退,这份防御力和突围能力绝无仅有。

陈寿在《三国志》里写下“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不是吹捧,是整个时代对他武力的共识——就像后世说“武圣是关羽”一样,无需多余解释。

二、TOP2 关羽:青龙刀下的“秒杀机器”

关羽是三国“秒杀界”的扛把子,青龙偃月刀下从不缺亡魂,更绝的是他专挑硬骨头啃——颜良、文丑这种级别的猛将,在他刀下都走不过数合,这份“战神收割机”的战绩无人能及。他的武力不仅靠兵器和坐骑,更靠那份“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的气场。

核心依据:白马坡一战堪称闪电战教科书:当时颜良刚二十合败徐晃,曹营诸将吓得没人敢出头,关羽却提着刀就冲了过去。河北军阵脚严密,他却如入无人之境,颜良刚要开口问话,刀已经架在了脖子上——这不是偷袭,是爆发力和胆识的极致体现,换别人根本突破不了军阵。

延津之战更印证实力,文丑刚箭射张辽、逼退徐晃,正意气风发,结果跟关羽打了3合就心怯跑路,被追斩于马下。华雄在他刀下撑不过3合,过五关斩六将时连斩孔秀、孟坦等二流武将如砍瓜切菜。

有人质疑其靠赤兔马提速,但别忘了他“单刀赴会”时手提青龙刀震慑江东诸将的气场——能让甘宁、吕蒙不敢动手的,整个三国只有关云长。

三、TOP3 赵云:七进七出的“持续输出王”

赵云是三国“六边形战士”,兼顾爆发力、续航力和防御力,一生大小数百战从无败绩,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的事迹,更是成了千古佳话,刘备赞他“浑身是胆”,绝非虚言。

核心依据:赵云的起点就很高:磐河之战还是少年,就敢单枪匹马冲阵,跟文丑打了六十合不分胜负。当时文丑刚杀了公孙瓒麾下三将,士气正盛,而赵云还要顾及溃败的公孙瓒军,能打平已非常惊艳——要知道这时他还没到巅峰,若巅峰期对阵文丑,赢面很大。

长坂坡是他的封神战:曹操大军围困,他怀里抱着阿斗从乱军中杀出来,七进七出斩杀曹营五十多员将领,其中不乏淳于导、晏明这种二流猛将。他先救甘夫人,再回头找阿斗,抱着婴儿还能突破重围,这份续航力和爆发力无人能及。

汉水之战更显威慑力,他单枪匹马冲阵,徐晃、张郃这两位曹魏猛将愣是不敢迎战。

更难得的是他“逆生长”,老年北伐时斩杀韩德父子五人,打破“武将年老必衰”的定律,这份战力三国独一份。

四、TOP4 张飞:怒吼破敌的“愤怒型战神”

张飞是三国“愤怒型战神”,涿郡屠夫出身的猛将,把“越生气越能打”发挥到了极致。他的丈八蛇矛耍起来势如破竹,更绝的是他的“声波攻击”,长坂坡一声大喝吓退数十万大军,这战绩三国独一份。

核心依据:虎牢关之战,他第一次让天下见识了厉害:当时吕布杀得诸侯联军没人敢出头,张飞提着矛就冲上去,喊着“三姓家奴休走”跟吕布打了五十合不分胜负。

要知道此前没人能跟吕布打这么久,这一战直接打出“燕人张翼德”的威名。后来徐州之战更猛,他怒怼吕布一百回合不败,要知道那时吕布还是巅峰状态,这份实力足以傲视同辈。

长坂坡是他的名场面:带二十多个骑兵断后,面对曹操数十万大军,他站在桥上大喊三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第一声喊完就有将领吓掉下马,第三声直接把夏侯杰吓得肝胆俱裂坠马而亡,曹操带头拔马就跑,数十万大军跟着溃退。

巴西之战更显智谋,他用计诱张郃深入,把这位曹魏名将逼得弃马爬山逃窜,要知道张郃后来是曹魏顶梁柱,却被张飞打得毫无脾气。

许褚那么勇猛,面对张飞却多次避战,甚至被一矛刺中肩膀留下阴影,足见其威慑力。许褚裸衣战马超时尚有忌惮,面对张飞却多次避战,足见其威慑力。

五、TOP5 马超:西凉锦马超的“单挑狂魔”

马超是西凉“锦马超”,出身名门的猛将,不仅长得帅,武力更顶尖,手里的长枪耍起来,连许褚、张飞都得全力以赴。他是天生的单挑狂魔,一生大小数十战几乎没输过,羌人见了他直接跪拜,称“神威天将军”,这份待遇没人能比。

核心依据:渭水之战是他的名场面:为父报仇讨伐曹操,八九合败于禁,二十合败张郃,数合斩李通,把曹营将领打得落花流水。曹操吓得“割须弃袍”,为了躲他的长枪,连胡子和袍子都扔了,差点成俘虏。

许褚不服气跟他单挑,两人打了二百多合不分胜负,许褚打得兴起脱了衣服裸衣再战,结果还是没赢,反而中了一箭。

葭萌关之战,他跟张飞打了场“世纪对决”:从白天打到晚上,一百多合不分胜负,刘备怕张飞吃亏好几次鸣金收兵。晚上两人挑灯夜战,还是没分高下,要知道这时张飞是巅峰期,马超能跟他打平,实力可见一斑。

作为西凉骑兵统领,他的马上功夫是顶尖,副将庞德后来也是猛将,却从来不敢挑战他,侧面印证他的战力压制。可惜归降刘备后没太多单挑机会,否则战绩会更辉煌。

六、TOP6 颜良:被低估的河北战神

颜良是三国最冤的“顶级猛将”,作为河北“四庭柱”之首,他的战力本应与关羽平起平坐,却因被秒杀成了背景板,连带着武力值都被低估。其实单看战绩,他在曹营面前几乎是“碾压级”存在。

核心依据:他的核心战绩足以封神:二十回合速败徐晃。要知道徐晃后来跟许褚打了五十合不分胜负,许褚可是曹营武力天花板之一,这意味着颜良的实力能轻松压制曹营绝大多数猛将。

战后曹营“诸将栗然”,许褚缩在后面不敢吭声,夏侯惇、张辽这些敢打硬仗的也没人敢出头,曹操只能无奈感叹“颜良真勇将也”。

他“清杂兵”的效率也很惊人:吕布麾下“八健将”魏续、宋宪,在他面前不堪一击——魏续一合被斩,宋宪撑了3合也成刀下亡魂。这两位能在吕布手下当健将,武力本不弱,却被颜良轻松秒杀。

他的悲剧纯属“剧情杀”,当时刚赢徐晃正得意,没料到关羽会骑着赤兔马搞突袭,连开口问话的机会都没有就殒命,若公平对决,他跟关羽打百回合以上绝无问题,袁绍说“若颜良在,何惧华雄”,还真不是吹牛。

七、TOP7 典韦:双戟护主的“不死战神”

典韦是曹操的“第一保镖”,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手里八十斤双戟舞起来,没人能靠近三步之内。他的武力跟许褚不相上下,可惜死得太早,否则肯定能留下更多传奇。

核心依据:他的核心战绩是跟许褚“死磕”:在葛陂坞讨伐许褚时,两人从早上打到晚上,几百合不分胜负,曹操看了都赞叹“真乃虎将也”。

濮阳之战曹操被吕布包围,典韦提着双戟冲上去,击退高顺、侯成联手——高顺是吕布麾下“陷阵营”统领,夏侯惇打高顺都花了五十合,而典韦能轻松击退两人联手,实力可见一斑。

他的“装备加成”很关键:八十斤双戟比关羽青龙刀还重,这份力量三国数一数二。他还能单手举牙门旗,那旗子又高又重,通常要好几个人抬,他单手就能举着不动,神力堪称第一。

宛城之战是他的绝唱:张绣叛乱,胡车儿偷了他的双戟,他身无片甲,拿两个士兵当武器死守辕门,斩杀数十叛军,直到战死都没人敢靠近。

曹操后来每次想他都哭,要是典韦没死,赤壁、汉中之战曹操能少受很多损失。

八、TOP8 许褚:曹操的“人形盾牌”

许褚是曹操的“人形盾牌”,谯郡出身的他五大三粗、力大无穷,手里的大刀耍起来没人敢靠近。他一生给曹操当保镖,多次救主于危难,武力跟典韦不相上下,是曹营“双璧”之一。

核心依据:他的战绩很亮眼:五十合战平徐晃,二百合战平马超,三十合战平赵云,这三位都是顶尖猛将,能跟他们打平,实力毋庸置疑。

官渡之战斩杀袁绍大将淳于琼,淳于琼是“河北四庭柱”外的顶尖战力,却被许褚轻松斩杀。渭南之战裸衣斗马超的事迹千古流传,两人打二百多合不分胜负,许褚赤身裸体死战不退,中了两箭还坚持,连马超都赞叹“真虎痴也”。

他的护主战绩也辉煌:讨伐韩遂、马超时,识破刺客偷袭,提着刀斩杀数人;曹操被袁绍包围时,他背着曹操突围,中了好几箭还坚持,没有他曹操早成俘虏。

他的短板是灵活性不足,面对马超这种敏捷型对手略显吃力,但论防御力三国顶尖,身中数箭还能作战,耐力没几人能比。

九、TOP9 文丑:河北双雄的“被低估者”

文丑是颜良的“黄金搭档”,河北“四庭柱”老二,武力仅略逊颜良,却因跟关羽交手时心怯跑路,成了被低估的猛将。其实他的战绩很亮眼,若心态稳定,跟关羽公平对决还真不好说。

核心依据:他的群战能力三国顶尖:磐河之战单枪匹马斗公孙瓒麾下七将,杀三伤四,吓得公孙瓒掉头就跑;延津之战更全能,先箭射张辽,一箭中头盔、一箭中马,逼得张辽退军,再跟徐晃打几十合,把徐晃打得支撑不住跑路。

最能体现他实力的是跟少年赵云对决:磐河之战跟没到巅峰的赵云打了六十合不分胜负,要知道赵云后来是顶尖猛将,文丑能跟少年赵云打平,实力可见一斑。

他输给关羽是心态问题——颜良刚被斩杀,他带着心理阴影出战,打了3合就心虚跑路,被赤兔马追上斩杀。《三国志》记载他其实是被曹军乱军斩杀,罗贯中为烘托关羽刻意弱化了他,让他成了“背景板”。

十、TOP10 黄忠:老当益壮的“神射将军”

黄忠是三国“老当益壮”的代表,年近六旬才出名,用实力打破“老将不行”的偏见,大刀和弓箭都是顶尖水平,跟关羽打百回合不分胜负,定军山斩夏侯渊,堪称“老年战神”。

核心依据:长沙之战是他的成名战:关羽攻打长沙时,一开始看不起他这个“老卒”,结果打了一百多合不分胜负。关羽后来想用拖刀计,黄忠却马失前蹄摔下来,关羽觉得胜之不武放了他;第二天黄忠报恩,故意射中关羽盔缨,既展现箭术又不伤人,这份武德和实力让关羽都赞叹“老将军真乃义士也”。

定军山之战是他的封神战:夏侯渊是曹魏顶尖猛将,擅长闪电战,有“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行军速度,之前斩韩猛、败成宜,实力强悍。黄忠奉命攻定军山,用计诱夏侯渊出战,趁其不备提刀冲上去斩杀夏侯渊。

夏侯渊身边有不少护卫,黄忠能在乱军中精准锁定主将并斩杀,战力和胆识惊人,刘备都赞叹“黄汉升真乃虎将也”。

他的箭术三国第一,百步外射中关羽盔缨却不伤人,控制力无人能及。更厉害的是六旬后仍保持巅峰,比同期夏侯惇、程普等老将状态好太多,北伐还能上阵杀敌,“逆生长”战力独一份。

十一、TOP11 庞德:抬棺死战的“西凉悍将”

庞德是马超的“副将天花板”,西凉出身的他跟着马超南征北战,武力仅略逊马超,归降曹操后在樊城之战跟关羽打百回合不分胜负,还一箭射中关羽额头,差点杀了关羽,是后起之秀中的顶尖猛将。

核心依据:樊城之战是他的巅峰战:当时关羽威震华夏,曹营诸将不敢出战,庞德主动请缨还抬着棺材出征,发誓“要么斩关羽,要么死在关羽刀下”。两人打了一百多合不分胜负。

关羽回营后对关平说“庞德刀法惯熟,真吾敌手也”——关羽很少夸人,这评价足以见庞德实力。第二天两人再打几十合,庞德假装败退,一箭射中关羽额头,差点得手,要不是关平救驾,关羽就危险了。

汉中之战他也展现了实力:魏延偷袭曹操,曹操差点被斩,庞德提刀冲上去,跟魏延打几十合后奋力战退对方。魏延后来是蜀汉顶梁柱,武力强悍,却被庞德战退,足见庞德实力。

作为马超旧部,他从不敢挑战马超,侧面印证马超压制力,但他自身实力也不容小觑。

他的悲剧是遇人不淑:抬棺战关羽时,于禁因嫉妒掣肘他,不让他乘胜追击,最后关羽水淹七军,庞德被俘宁死不降,被关羽斩杀,一代猛将殒命。

十二、TOP12 夏侯惇:曹营的“拼命三郎”

夏侯惇是曹营“拼命三郎”,作为曹操堂弟,他是曹营最早的猛将标杆,打仗从不惜命,瞎了一只眼后更勇猛,人送“盲夏侯”,武力虽不算顶尖,但敢打敢拼的劲头没人能比。

核心依据:他的核心战绩很硬核:濮阳之战跟吕布打十余合不退,虽败犹荣——要知道吕布是独一档战神,能跟他打十余合不被斩杀,已经很厉害。博望坡之战他诱敌深入,跟赵云交手数十合,虽没赢,但也没吃亏。

他最拿得出手的是五十合败高顺,高顺是吕布麾下猛将,陷阵营战斗力极强,夏侯惇能五十合击败他,实力在曹营中上游。

他的“拼命精神”是最大优势:跟吕布交手时被射中眼睛,他直接拔下眼球吞进肚子里,大喊“父精母血,不可弃也”,然后提着刀继续冲,吓得吕布军都懵了。这种不要命的打法,让很多猛将都忌惮。

作为曹营元老,他不仅武力强,还会统兵,曹操前期很多硬仗都靠他撑着,排名在庞德之后,主要是因为他跟超一流武将交手次数少,战绩不够亮眼。

十三、TOP13 张辽:威震江东的“守城战神”

张辽是三国“全能型名将”,不仅武力强,统兵能力更是顶尖,合肥之战率八百人冲垮孙权十万大军,吓得江东小儿夜不敢啼,“威震逍遥津”的名声流传千古。

核心依据:他的武力战绩很扎实:跟张郃打五十合不分胜负,张郃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后期曹魏顶梁柱,能跟他打平,足见张辽武力。

赤壁之战他箭射黄盖,精准度很高;官渡之战斩杀袁绍部将蒋奇,帮曹操解了白马之围。

最传奇的是合肥之战:他率八百勇士冲击孙权十万大军,一路杀到孙权帅帐前,差点活捉孙权,孙权吓得躲在土坡后不敢出来,这一战让江东人彻底怕了他,民间甚至有“张辽止啼”的说法。

关羽曾对张飞说“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虽有夸张,但也能看出张辽武力得到顶尖猛将认可。

他的优势是“文武双全”,很多武将只能单挑,而他既能冲锋陷阵,又能指挥大军,合肥之战他用计以少胜多,比单纯的猛将更有价值。

排名在夏侯惇之后,是因为他的单挑战绩不如夏侯惇亮眼,但综合能力其实更胜一筹。

十四、TOP14 张郃:越老越妖的“常青树”

张郃是三国“越老越妖”的代表,作为“河北四庭柱”老三,前期在超一流武将面前屡败,但后期熬死了一众猛将,成了曹魏顶梁柱,堪称“大器晚成”的典范。

核心依据:他前期战绩确实不够看:三十合败给赵云,二十合败给马超,在颜良、文丑面前更是不敢出头。但这不能怪他,毕竟对手都是独一档或顶尖猛将,能全身而退已经不错。

他的成长曲线很惊人:汉中之战跟张飞打五十合不分胜负,要知道张飞是顶尖猛将,这时张郃的武力已经明显提升;诸葛亮北伐时,他成了曹魏的“救火队长”,街亭之战大败马谡,把诸葛亮的北伐计划打乱,这一战展现了他的智谋和统兵能力。

张郃后期几乎没对手:赵云、马超等猛将去世后,张郃成了三国武力天花板之一,诸葛亮都很忌惮他,说“张郃乃魏之名将,非等闲可及”。

木门道之战,诸葛亮只能用计诱杀他,正面交手根本没把握打赢。他的优势是“经验丰富”,打了几十年仗,对战局的判断很准,前期输多了反而积累了经验,后期越打越精,这种“大器晚成”的特质,在三国武将中很罕见。

十五、TOP15 太史慈:江东的“全能战神”

太史慈是东吴“第一猛将”,猿臂善射、武艺高强,神亭岭之战跟孙策打了一场千古经典的单挑,两人从马上打到马下,不分胜负,堪称“江东双璧”。

核心依据:他的核心战绩就是神亭岭之战:当时他为了帮刘繇侦查,跟孙策在神亭岭相遇,两人都没带随从,直接打了起来。从马上打到马下,孙策夺了太史慈的戟,太史慈抢了孙策的头盔,打了一百多合不分胜负。

这一战不仅展现了他的武力,更显他的勇猛——孙策当时已经平定了不少地方,手下猛将众多,太史慈敢单枪匹马跟他打,胆识过人。

作为东吴早期第一猛将,他的战力远超程普、黄盖等老将。可惜英年早逝,否则大概率能与张辽一较高下。

他的箭术也很厉害:曾在城楼下一箭射穿敌人的手掌,钉在城楼柱子上,吓得敌人不敢再露头。归降孙策后,他帮孙策平定江东,斩杀了不少地方势力的猛将。

十六、TOP16 甘宁:百骑劫营的“锦帆贼”

甘宁是东吴武将里最具“江湖传奇色彩”的狠角色,早年在长江上做过海盗,带着一群弟兄驾着船头挂着锦缎的快船劫掠富商,人送外号“锦帆贼”。这份绿林生涯没让他染上匪气,反倒练就了一身“不按常理出牌”的实战功夫——既能马战冲阵,又善水战奇袭,还精于箭术,是东吴少有的“全能型悍将”。

核心依据:最能彰显其传奇色彩的当属“百骑劫魏营”。合肥之战时,孙权被曹操数十万大军困在濡须口,士气低迷,甘宁主动请缨带百人夜袭魏营。他亲手砍翻十余名魏兵、烧了敌军粮草营帐,还顺手割了三个敌将首级,回程时百骑一个不少,曹操气得直骂“此贼真乃悍勇无匹”。

更早的夏口之战中,他单人独骑登上敌军城楼,一刀斩杀黄祖部将邓龙,要知道邓龙麾下有数百守军,却没人能拦得住他;合肥会战中,他瞅准曹营名将乐进冲锋的间隙,一箭射中其面门,当场将这位“五子良将”射落马下,吓得曹营先锋军不敢再进。

连一向高傲的关羽都曾对张飞说“东吴甘宁,虽出身绿林,其勇不亚于你我”,能让关羽如此评价,足见其威慑力。

东吴武将里,周泰、凌统都是敢打硬仗的狠角色,却唯独对甘宁服服帖帖——凌统早年因父亲被甘宁误杀而记恨他,后来甘宁在战场上救了凌统一命,两人从此结为兄弟,这段“不打不相识”的故事也成了三国佳话。孙权更是直言“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匹敌矣”,把他视作对抗张辽的王牌。

十七、TOP17 夏侯渊:闪电战大师

夏侯渊是曹操麾下的“闪电战鼻祖”,作为夏侯惇的堂弟,他不像兄长那样靠“拼命”赢阵,而是靠“快”——行军快、接战快、突袭快,曹操评价他“虎步关右,所向无前”,这份赞誉全靠实打实的战绩堆出来的。

核心依据:官渡之战时,他率轻骑奔袭袁绍的粮道,亲手斩杀负责护粮的大将韩猛,一把火烧光了袁绍的军粮,为曹操获胜立下关键功劳——要知道韩猛是袁绍麾下少有的“悍将”,曾与徐晃交手数十合不分胜负,却被夏侯渊突袭斩杀。

渭南之战更显其“快战”风格,马超率西凉铁骑作乱,夏侯渊带着部队“三日五百里”急行军,绕到马超后方偷袭,击败其部将成宜,还生擒了马超的妻儿,逼得马超不得不向张鲁求援。他驻守凉州时,羌人部落叛乱,他往往不等叛军集结就率军杀到,几次下来羌人都怕了,私下里称他“白地将军”。

定军山之败其实是“功亏一篑”:当时他已经占据有利地形,黄忠率军进攻了好几次都被打退,可他仗着自己行军快,想亲自带少量精锐去修鹿角(防御工事),结果被黄忠抓住机会突袭。死前他还斩杀了黄忠麾下两员偏将,可见其武力并未缩水。

作为曹操的“西北屏障”,他平定凉州、压制羌胡的功劳,比单纯的武力比拼更有价值,若论“以战止战”的能力,他在曹营能排进前三。

十八、TOP18 徐晃:曹营的“五子良将”

徐晃是曹营“五子良将”里的“技术流天花板”,他早年跟着杨奉混的时候就以“刀法精湛”闻名,归降曹操后更是靠实打实的战绩一步步晋升,没有裙带关系,全凭本事吃饭,是三国里“草根逆袭”的典型武将。

核心依据:他的“成名战”是官渡之战的乌巢劫粮——当时曹操派他和史涣去偷袭袁绍的粮库,面对袁绍部将蒋奇的援军,他不慌不忙摆开阵型,用“拖刀计”斩杀蒋奇,顺利烧光粮库,这一战让曹操对他刮目相看。

最能体现其武力的是与许褚的对决:两人在葛陂坞交手五十合不分胜负,许褚打急了就想靠蛮力压制,可徐晃刀法精妙,总能四两拨千斤化解,曹操看了都忍不住喊“好刀法”。

樊城之战更是他的“封神战”:当时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营没人敢去解围,徐晃主动率军出征,他不跟关羽硬拼,而是先声东击西打垮关羽的先锋营,再跟关羽单挑八十合不分胜负,最后率军反包围,硬生生解了樊城之围。

二十合败给颜良其实不丢人:当时颜良刚杀了魏续、宋宪,士气正盛,曹营诸将都怯战,徐晃第一个冲上去,打了二十合发现颜良力大无穷,自己的巧劲很难发挥,为了保存实力才主动退走——能在颜良手下全身而退,已经比缩在后面的许褚强多了。

他的刀法讲究“稳、准、狠”,不像关羽、张飞那样靠爆发力,而是靠节奏把控,打持久战越打越有优势。关羽曾跟张飞说“徐晃的刀法越来越精,跟他打不能急”,能让骄傲的关羽这么评价,足见其技术功底。他不仅武力强,统兵也有一套,每次作战都先勘察地形、制定战术,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曹操称他“有周亚夫之风”,意思是他打仗跟汉朝名将周亚夫一样沉稳靠谱。

十九、TOP19 孙策:江东小霸王

孙策是三国“少年英雄”的天花板,十七岁跟着父亲孙坚打仗,父亲死后他靠着父亲留下的一千多兵马,硬生生打下江东六郡,人称“小霸王”——敢跟项羽比,这份实力和气场可不是吹出来的。

核心依据:他的“封神战”是平定江东的一系列战役:攻打刘繇时,他单枪匹马冲阵,遇到刘繇部将于糜,打了三合就把对方挟在腋下往回走,另一员部将樊能从背后偷袭,孙策回头大喝一声,吓得樊能直接坠马而死,等他回到营中,被挟着的于糜也断了气——“挟死一将、喝死一将”的战绩,三国独一份。

最经典的还是神亭岭之战:他带着十三名随从去侦查,碰到太史慈带着一名随从,两人二话不说就打了起来,从马上打到马下,孙策夺了太史慈的短戟,太史慈抢了孙策的头盔,打了一百多合不分胜负,最后双方大军赶到才罢手,这一战让两人成了“不打不相识”的好友。

他的武力不仅体现在单挑,更体现在“带队能力”:他带着一千多兵马起家,短短几年就平定了江东六郡,靠的就是“身先士卒”——每次打仗他都第一个冲上去,手下将士跟着他打都士气高涨。比如攻打严白虎时,严白虎派部将陈武守关,孙策亲自爬城,一刀斩杀陈武,吓得守军直接投降。

他26岁就奠定了东吴的基业,不仅武力强,还会招揽人才,周瑜、张昭等顶尖人才都是他请过来的。可惜天妒英才,他在丹徒狩猎时被许贡的门客刺杀,重伤而亡。

如果他能活下来,赤壁之战时东吴可能就不用联合刘备抗曹,甚至有机会北伐中原——毕竟他的武力和统帅能力都在孙权之上,连曹操都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后面还有半句“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可见曹操对孙策的认可,若孙策在世,曹操大概率会说“生子当如孙伯符”。

二十、TOP20 魏延:蜀汉后期的“擎天柱”

魏延是三国“大器晚成”的猛将典范,早年在荆州牧刘表麾下效力,在刘备携民渡江时主动开城归顺。这位面生“反骨”的武将,前期在关羽、张飞、赵云等超一流猛将的光环下,多以副将身份参战,却凭借“勇冠三军+善用谋略”的特质,逐渐成长为蜀汉后期的核心战力。

核心依据:汉中之战是魏延武力的“试金石”。当时曹操派庞德率军支援夏侯渊,魏延奉命拦截,两人在阵前大战数十合不分胜负。要知道庞德后来在樊城之战中与关羽打了一百多合不分胜负,还一箭射中关羽额头,是曹魏后期的顶尖猛将,魏延能与他僵持且不落下风,硬实力远超同期的廖化、张翼等蜀汉将领。更关键的是,此战魏延并非单纯单挑,而是“边打边诱”——故意示弱引庞德追击,将其诱入诸葛亮设下的伏击圈,既展现了武力,又体现了谋略,这份“文武双全”在蜀汉武将中极为罕见。

北伐期间,魏延成为蜀汉“攻坚主力”,最亮眼的战绩是斩杀曹魏大将王双。王双是曹真麾下的猛将,手持六十斤大刀,曾“三合斩谢雄、五合杀龚起”,连续击败蜀汉两员偏将,诸葛亮“闻之大惊”。魏延主动请缨出战,两人在阵前交手十余合,魏延“诈败而走”,王双以为魏延不敌,纵马追击,魏延突然转身“回马一枪”,刺穿王双咽喉,当场将其斩杀。

阳溪之战中,魏延更显统帅能力:他率部深入羌中,以少胜多大破曹魏名将郭淮、费曜的联军,斩获“甲首三千级,粮谷数万斛”,创下蜀汉北伐以来少有的野战大捷。

诸葛亮北伐时,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虽未被采纳,但也体现了他的战略眼光——以五千精兵奇袭长安,若成功可一举改变北伐战局,这份胆识连诸葛亮都赞叹“魏延之勇,兼带将略”。

魏延排名第二十位,核心原因是“前期战绩支撑不足”。早年他与超一流武将直接交手机会极少,能镇守汉中十年,“实战+统帅”双重能力加持,足以跻身二十强。若他能早三十年成名,与吕布、关羽等猛将交手,排名或许能更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6

标签:游戏   战例   武将   猛将   庞德   胜负   夏侯   战绩   核心   战力   蜀汉   文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