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跟着人走,落户不看户口本,国务院这波操作太懂市场了

近日,国务院批复了一份名为《国务院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的政策文件,同意在10个地区进行要素市场化的综合改革试点,试点期为两年。

这份文件虽然已经出来了几天,但关注的人却很少,实际上它可能决定了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

在经济学中“要素”是指生产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数据。这些要素流动得越自由,配置得越有效率,经济增长就越有活力。

但现实中这些要素往往被“制度的墙”卡住。这次国务院批复的改革,就是要拆掉这些“墙”,建立一个统一、透明、高效的要素市场。

户籍制度是劳动力流动的一道门槛,比如你从南京调到苏州,但因为社保没在苏州交满年限,迟迟落不了户,孩子上学、买房都受影响。

但现在像苏南重点城市群试点的政策中社保年限可以在城市群内累计互认,还推动“以身份证为核心的服务体系”,户口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身份凭证。

这说明人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公共服务也能跟着走,不再会因为户口卡住发展的机会。

过去一个城市能拿多少建设用地,主要看规划和历史数据。现在,郑州、成都等地试点提出,建设用地指标要和常住人口规模相关。

这背后,是土地指标从“审批分发”变成了“人口导向”。谁有发展潜力,谁就能多拿资源。

同时像粤港澳大湾区和郑州等地,也鼓励盘活国有单位的老旧土地资源,放出来城市内部空间,用来建设青年社区、科技园区等,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传统融资方式里,银行最爱看房产证明、厂房、土地。但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改革试点明确提出,支持以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作为贷款抵押物。

比如你是搞新能源材料的,有一项关键技术专利,虽然没厂房,但可以申请评估,拿去银行做抵押贷款。

国家还鼓励保险公司开发科技保险、知识产权保险等新产品,降低银行风险。这背后的转变是:从“看得见的资产”向“看不见但有价值”的创新资产转变。

我国专利申请总量居世界前列,但能落地的成果却不多。一个重要原因是科研人员缺乏成果转化的动力。

这次在苏南地区的试点中,改革提出:高校、科研机构的职务科技成果,可以赋予科研人员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也就是说,教授研发出的技术不再归学校所有,而是可以参与市场化变现。

这次改革覆盖北京通州、苏南、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和成都等10个区域,几乎都是经济活跃、人口密集的区域。

试点期的两年里,政策明确提出,“总结经验、复制推广”,为未来全国统一大市场打下基础。这说明现在已经不是局部试水,而是为全国建立统一规则、统一标准的市场体系做准备。

一个能让人自由流动、地跟着人走、钱投向技术、知识变成资产、数据变成商品的市场,才是真正高效的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2

标签:财经   户口本   国务院   房子   操作   市场   苏南   要素   试点   郑州   高效   苏州   成都   资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