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X300 Pro 影像体验:去年的同档影像最强,今年……还是。

这是来自 vivo X300 Pro 这个十一假期的随手拍。

因为它过分好用,从近的到远的,从明的到暗的,从吃的到跑的,从大的到小的,它几乎都能胜任。严格说来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影像旗舰”,它的硬件看起来和前一代 X200 Pro 没有什么革命性的进步,但实际上,这机器从内到外在影像场景的覆盖、功能性的拓展以及对更多人群影调的“兼容并包”,使它今年还能稳坐 Pro 机型里绝对意义上的影像一把手。

在 X300 系列发布会之前参加了一个蓝厂影像的内部沟通会,会上蓝厂谈到了一件事情:就是随着 vivo 影像口碑在普通消费者群体中的树立,蓝厂正面临着其主打影像的 X 系列手机用户群体的“快速多元化”,尤其是价格低于 Ultra 的 Pro / 标准版,不再是单面向的对影像有一定的认知和经验的用户,也有大量的“什么都不懂但就是想出片”的普通人,更有不少有钱有闲的大龄长辈用户。这些群体对影像功能的需求五花八门,而他们对影像审美的风格喜好也是琳琅满目。和一些厂商一直在拼命主打所谓的“高级感影调”不同(但有意思的是这些厂商在默认模式下还是走了大众风格的影调,而将自己主打的影像风格放入特定模式之中),蓝厂直接说“我们认为审美是多元的”,尊重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喜好。所以在 X100 / X200 两代已经成功积累了影像口碑和用户沉淀的基础上,X300 Pro 的功能场景和用户喜好覆盖的横向维度进一步扩大,几乎所有用户的影像需求,都可以找到满足的方式。

X300 Pro 的影像更新实在是细节过多,多到它需要开一场满满当当的一个小时的影像沟通会才能讲清楚这些细节,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其实所有的更新的基底,都可以放到由 X80 Pro 开启的发哥天玑平台也能做影像机的时代所积累下的“技术资产”。颇多的技术功能细节的提升,都来自于这么多年蓝厂在天玑平台的影像能力上孜孜不倦的开拓,像是这次将自家的 V3+ 融入天玑 9500 之后,不仅惠及 X300 Pro 的功能提升(4K 120fps 杜比视界 / LOG 、4K 60fps 冷胶人像视频、4K 60fps 杜比视界舞台模式),甚至连 X300 标准版都有了这些功能——而在上一代产品里,这些功能的“前一个版本”,很多只有搭载了 V3+ 的 X200 Pro / Ultra 才支持。

X300 Pro 影像的另一个重点升级,就是对 2 亿像素传感器能力的挖掘能力再上新台阶。受限于算法以及处理器算力的影像,以前的 2 亿像素在大家心目中印象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无法真正意义的呈现一张“真 · 2 亿像素”的照片,全像素的画质输出不理想,四合一 1250 万才是家常便饭——但这样也就失去了高像素的意义。在前两代机器里,vivo 开始在照片和视频的 ISZ 2X 上,以及专业模式 SuperRAW / 风光与夜景模式下的 5000 万像素模式发力,为 2 亿像素找到了更多的应用价值。这一代不仅几乎从普通拍照、人像、风光与夜景、专业每个模式都可以输出全焦段 5000 万 / 长焦 2 亿像素的照片,而且照片的细节相较于前代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一次的样张里,5000 万像素的照片数量超过了半数——如果说 2 亿像素的直出照片还存在“分享难”的问题(照片体积过大会被平台直接压缩为几百 K 的照片失去高像素的传播意义),我甚至认为这机器已经可以做到画质足够默认直出 5000 万的水平了,通过光照环境自动判断是否输出 5000 万还是 1250 万,对更多的用户而言,可以尽情的享受高像素带来的“更上一层楼”的清晰细节体验。

如今全国的电视台都在大力进行 4K 频道的开播落地,依我看,现在手机的影像能力到现在的阶段了,是时候改变过去的默认 1XXX 万输出的做法了,在光线良好的环境下默认 5000 万输出的做法,势在必行。

不容易被分享的两亿像素照片,vivo 也在 X300 系列上利用高像素裁切的优势做了一个“电影感三拼 / 胶片风双拼”的模式,用两亿像素照片做“机内二次创作”,开发它的新功能场景和社交传播价值。

但这机器我最想强调的,还不是这个高像素的点,而是……蓝厂以前被部分特定影调风格爱好者诟病的直出画面风格的问题,在这个机器上,解决了。

而且还是一个意想不到的“解决方式”。

如果把手机影像的人群分成三大类的话,可以按照用户层级做这样一个划分:一种是精通拍照,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各种功能“为我所用”拍出自己心仪照片的专业用户;而还有一些人,就是什么都不懂甚至也不怎么会 P 图,想手机拿到手上就能无脑咔嚓拍出“好照片”的普罗大众——他们对照片的评判标准简单粗暴:清晰、明亮、色彩名言,随拍随有。这两类用户代表了手机影像用户群体的两端,而以前蓝厂的手机对这两类用户的需求都是很好满足的,它的自动模式算法强大,专业模式功能也足够丰富,所以你能看到有意思的现象:熟练的摄影师,和什么都不会但是有闲有钱有时间的退休长辈,都爱用 vivo 的手机拍照。

这两个群体的中间,还有一群用户,他们介乎于两者之间:懂一些拍照的方式,例如构图和拍照手法,有自己对影像风格的个性化喜好,但又不像专业用户一样喜欢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希望以一种更方便的方式,能够实现自己喜好风格的直出——如果把前面两种用户看作是全自动和手动的话,这类用户,其实就算是“半自动”,希望自己能主导一些自己喜欢的影像风格,但又不想过于麻烦。

蓝厂在使用过去这群用户的使用,其实不算太完好。你能在很多社交网路平台上看到对 vivo 手机影像的抱怨,几乎都是“算法算得太狠”“看起来和取景框不一样”,那些计算过后的凌厉细节和明暗变化,这些用户不喜欢,包括人像的风格,他们甚至希望可以保留脸上的各种褶皱细节“看起来更自然”。在前一代产品上,vivo 给人像模式做了“分级”:传统的蓝厂绝对优势的“透亮人像”得到了保留,而新增的“自然人像”则大力的满足了这类用户的需求。在这个功能推出之后,蓝厂人像拍摄的一些“不满”评价就消失了不少,其实就是你要什么,我都给你。

而这一次,普通模式下的算法呈现问题,蓝厂通过一个新加入的开关来解决了问题,在 X300 Pro 功能设置栏里的“原生光影”——这个名字足够直接,强调拍出来的画面和取景框一样,“所见即所得”,没有算一下在发现细节变化(包括但不限于光影关系变化、细节锐化、降噪更明显等)。从实际出来的表现来看,它的确极大程度的还原了你在拍照取景时画面的呈现,该黑的地方是黑的不给你提亮,可能亮的接近过曝的地方也是保留着同样的亮度,而细节也没有做更多的锐化增强。对之前对 vivo 手机直出的强力算法不满的用户来说,这绝对是一个“重磅功能”。

虽然蓝厂在影像沟通会和发布会上都没有重点提及这个小功能,但我认为这是它拉拢更多的用户(尤其是之前因为直出影调不选择它的产品)以及解决部分网络舆情的“重点特性”。毕竟现在的问题就是蓝厂的手机也可以拍出这种原生质感和光影的照片了(而且不是特定模式,是普通模式下的直出)。

但蓝厂手机所拥有的极为丰富的影像功能,其它品牌的手机,未必有。

但“原生光影”也并不意味着什么算法都没有,包括像细节降噪之类的,还是有的,只不过不再那么“简单粗暴”。所以有必要提醒的是这个功能开启之后,照片细节看起来会感觉“没那么清晰”(其实是不做额外锐化小图看起来不够“清晰”,但你放大之后可以看到细节是都有的),而暗部也不做提亮、亮部也不做怎么“压高光”。我一直觉得这类功能是可以很好的鉴定谁是“叶公好龙”的好功能——就像隔壁品牌的 JPG MAX / RAW MAX 网上看到有一大堆用户觉得它“不清楚”,但没这功能的时候又说锐化太重……

真的这种不加额外锐化、真实还原风格的东西给你了,你又不喜欢了,蛮好笑的。

就还是那句话,“按需开启”——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原生光影”提供的质感会是很多人喜欢的,但到了暗光场景(尤其是夜景的时候),我只能说……

不要浪费 vivo 这么好的夜景算法。

增距镜是 X300 Pro 上的另一大“进步”——蓝厂继成功的引领了 2 亿像素长焦的风潮之后,再度引领了增距镜的潮流,竞品也跟进了,这差不多已经说明蓝厂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当下移动影像理念的“引领者”了。而当竞品刚刚开始进入增距镜配备、依旧还是使用 X200 Ultra 上的独立增距镜模式的时候,蓝厂的增距镜已经进化到 NEXT LEVEL 了,而这个进化,并不需要更换增距镜硬件。这一次新出的增距镜硬件,仅仅是一个新配色银色而已,之前的黑色增距镜依旧可以用。而且蓝厂充分“保护投资”,你之前买的增距镜,现在 X200 Ultra / X300 标准版 / X300 Pro 都支持(X300 标准版目前的媒体机版本等待增距镜功能推送)。

那硬件没变,到底什么变了?

这一次,增距镜使用的逻辑,变了。

X200 Ultra 的增距镜,是以一个独立的模式存在的,在这个模式下,增距镜可以使用有限的几个功能,而这几个功能,的确也核心是为了演唱会场景设计的,包括了舞台模式等。而现在,蓝厂不打算只将增距镜在演唱会场景里“发扬光大”(虽然它已经是演唱会租赁市场的 No.1 了),而是像那些“大三元/小三元”镜头里的 200mm 超长焦镜头一样,真正的成为一支可以全场景使用的镜头,而不是一个特殊的“模式”。在 X300 Pro 的相机界面上,“长焦增距”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模式,而是你点击之后它会提醒你在常见的几种功能模式下点击一个按键后启用。之前的长焦增距模式只有拍照、普通视频、舞台模式可用,而现在……风光与夜景、抓拍、专业拍照及视频(包括 4K 120fps LOG 和 5000 万高像素 14bit 多帧 SuperRAW)、延时摄影、慢动作甚至人像模式、以及 5000 万 / 2 亿像素的各种模式直出……

统统可以使用 200mm 增距镜!

这意味着 X300 Pro 其实就是拥有了一个真正意义的“原生 200mm 镜头”,不仅服务于演唱会场景,长焦风光、打鸟/拍飞机、特写人像……通通可用。就传统相机 200mm 能拍的场景,它都可以了,叠加上 X300 Pro 本身就强悍的夜景算法,我甚至在重庆南岸一棵树的观景台拍到了无比清晰的 200mm 长焦夜景的照片,建筑上暗部细节的字体都清晰可见,属实震撼(对于一部手机来说)。而在成都天府美术馆,使用 200mm 长焦的人像模式,拍摄到了一些常规手机难以拍到的构图。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0mm 在传统意义上并不是一个适合人像的焦段(因为会把人脸拍的比较扁),但对于一些强调画面张力、喜剧感的肖像特写或是特别构图,200mm 的人像也为创作开辟更多的可能性。

前面提到过 vivo 在发哥平台影像能力上的深耕,这次的增距镜拍摄特别能感受到几点:一是抓拍能力大幅提升,而且是在 成片 ISO 都飙升到几千的同时依旧能保持画面主体的清晰,大幅增强了增距镜的“出片率”;二是在 400mm / 800mm 这些 ISZ 焦段上的成像素质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尤其是你开启“原生光影”之后,整个画面变得更加自然,也没有之前的一些过重的锐化感——但如果你放大的话会发现细节其实是变好了。新升级算法后的增距镜在 800mm 焦段下都有高度可用的画质。而这一次提升的长焦防抖能力也为增距镜高倍率变焦之后的拍照和视频体验大加分。11 号晚上在广州用 X300 Pro + 增距镜的组合全程拍完了许茹芸演唱会,在内场倒数第二排的位置上,照片拉到 400-800mm 焦段的细节画质比 X200 Ultra 时期有比较明显的提升,而如果你坐得更近,你甚至可以……用增距镜直出 5000 万的高像素照片或是开启手动大法直接拍 RAW。而视频除了稳定加倍之外,舞台模式支持 4K 60fps 杜比视界(相信你在微博上已经看到了它拍摄的视频画面,焦段都是拉到 400-600mm 的距离拍摄的)的升级为演唱会拍摄提供了“更上一级”的画质表现。而如果你足够“有能力”,甚至还可以用专业模式拍 4K120 LOG 回去自己好好剪辑调色……

X300 Pro 的影像能力,足够全面,足够 Pro,它依旧是今年 Pro 档产品里的综合影像实力 No.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数码   影像   最强   去年   模式   功能   用户   锐化   照片   细节   人像   像素   算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