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长圈”
“小学优秀、初中中等”,小学到初中的落差,让初中生家长把“优秀”定义在年级排名前100,校门口的家长也因着成绩三五组成固定的圈子。
接初中生放学最有乐趣的一件事:站在校门口的角落里静静听“家长圈”高谈阔论。你总会在这些圈子里听到第一手小道消息,学校因为什么被哪个年级学生举报了;今天又突击组织了月考,大多数孩子哪门课最后大题空着;什么菜降价了,食堂最近一直在做什么菜······

“小丸子圈”是我一直关注的,习惯提前十五分钟到校门口角落站着,听他们的对话,了解信息差。短发齐刘海,黑边框眼镜,身着劣质毛流大衣和划痕很多皮鞋的大姐已经站到常驻位置,因其发型太像樱桃小丸子,故称他们“小丸子圈”。她是这个圈子的中心,几个家长围着听她“指点江山”。
“XX学案可好用了,后面都给总结了,可惜这学期学校都不发教辅了,我只能给娃在网上买了,让他继续用着。”“小丸子”大姐手在空里比划着,边说边用脚尖点着地面。
“那你娃愿意听呢,你也可以,现在课程这么难,能看懂给娃辅导。我娃英语差的,单词听写不过关群里已经被通报好几次了。”旁边中年男人无奈搓着手。
“哪有,我其实也不会,但咱大人能看来好赖嘛,那资料总结的详细不,咱是能看明白的。初二单词就是词汇量,你娃要提前背呢,每天回家盯着背呗!”
这一幕每天都要过一遍,其他家长总有说不完的苦恼,“小丸子”大姐有讲不完的解决办法。每次她像个斗胜的大公鸡一样,鼻孔上扬45°,享受着他人的膜拜。
大多数家庭认为孩子成绩不好,不是自己孩子不优秀,而是自己陪伴和管理得不够。由此,产生了一批又一批全职妈妈和全职爸爸。
2.被两句话困住的家长
毕业后,多次联系朋友,问她在忙啥呢,回复都是“给我娃做手工作业”“给娃画手抄报”。我问她为啥不让孩子自己做?说孩子放学回来后虽然小学布置作业不多,但是家里有一堆课外作业要写。现在又不让上学科类辅导班,托管又不放心,如果孩子再做学科外作业,晚上又不能保证10点前睡觉,这样只能自己亲力亲为。
孩子人生第一粒扣子,扣住的是家长。

刷到一些名校学生的采访,小学就背完初中单词和学完初中数学,“提前”似乎已经是常态。中考分流,一考定终身,担心自家孩子考不上高中的焦虑;看到别的孩子去补课去培优,自己不敢松懈的疲惫;自家孩子学习内驱力不足,沉迷手机,需要自己不停催促。
青春期的孩子是已经破土很久的幼苗,即便多次修剪,仍要随意发芽。进屋就关门,挑战家长权威,遇问题报喜不报忧,敏感易怒的青春期像一颗不定时炸弹,时不时炸得家长体无完肤。
一道道像紧箍咒一样勒紧快要窒息的家长。
3.需要课题分离的家长
一切的矛盾起源于对他人人生的妄加干涉。
我们是孩子的顾问不是管理者。将学习的责任逐步归还给他们,多一些倾听和提问,少一些命令说教。
先接住孩子的情绪,再处理问题。话要温和地说,爱要大声地讲。“我感到你不开心,说说看,我能帮你解决什么?”而不是“你又玩手机!”
有管理边界,侧重于关注孩子的能力大于分数。一起协商电子产品的使用规则,时长、时段、内容。让孩子对电子产品由他律变成自律。
请专注自我学习和提升。孩子也有鄙视链,一个在家只会刷短视频玩游戏的家长,不论他说出来的道理再怎么是对的,在孩子心里都会大打折扣。
亲子教育中的无奈和迷茫是千万家长共同面对的难题,保持耐心、接纳不完美,给予无条件的爱和有边界的规则,才是最好的教育。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