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岁这10年要惜命,锻炼不算啥,这7点做好了才重要

六十到七十岁这一段,真不是讲“锻炼”能概括得了的。走一万步、跳广场舞、拉筋扭腰,当然不坏,但光靠这些,真没法把日子过得踏实又安心。这十年,身体的变化不再悄悄来,而是明晃晃地摆在眼前,肌肉量下降、骨密度减少、血管弹性降低,甚至记忆力也开始调皮了。

国家卫健委的报告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有慢性病的比例超过了80%,多病共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在这节骨眼上,若还死磕锻炼而忽略了心脑、情绪、社交、认知、心理这些“软指标”,那才是真正的“惜命不当”。

一、心情比药重要,每天都记得给自己笑一个

人老了,不是身体垮得快,而是情绪垮得早。大医院里常见的并不是“累过头的老年人”,而是“想不开的老年人”。医学上早已证实,慢性应激状态,比如持续压抑、焦虑,会提高血压,干扰血糖,甚至影响肠胃功能。

202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调研数据表明,心理状态不良的老年人,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心态乐观者高出41%。所以说,心情有时比药还重要。不是一句鸡汤,是白纸黑字的研究数据。

每天笑一笑,说句闲话、扯个小段子,让脑子轻松一下,这比去跑步机上走十公里都管用。心里松快了,睡觉也踏实了,吃饭也香,血压也不飘了。

二、 饮食不图精致,只求平淡营养就好

不少人一退休,立马把“精致生活”当成目标。早上手冲咖啡配低糖面包,午餐三文鱼配羽衣甘蓝,晚饭是清水煮菜加代餐粉。看着养生,其实可能适得其反。年纪大了,胃肠吸收功能下降,营养吸收能力大打折扣。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的专家就指出:老年人更需要的,是稳定的主食、充足的蛋白质、足够的膳食纤维,而不是“新潮”饮食。越是简单的食材,比如红薯、豆腐、鸡蛋、燕麦,才越容易被身体接受。

特别是蛋白质,每天1.2克/公斤体重的摄入量不能少,否则肌肉流失得更快。别看餐桌上没摆多华丽,但只要搭配对了,就比什么“低碳轻食”强。

三、朋友常来往,孤独从此拜拜

有人说,年纪越大越安静,这话其实不对。安静不是孤独,也不是社交断裂。清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调研显示,老年人若缺乏有效的社交互动,其抑郁发生率会明显上升。

孤独感不仅影响心理,还直接作用于大脑活动区域,干扰记忆力、判断力。这就解释了为啥有些老人越不出门,越懒得说话,脑子也越来越不灵光。

隔三差五和老朋友见见面,喝杯茶,说说过时的八卦,或者干脆参与个社区小活动,都是一剂强心针。你说不愿意麻烦人?其实身边人也想找你唠唠嗑。关系,得常走常新。

四、 越简单越自在,减少无谓的执着

到了这个年龄,生活越简单越自在,真的不再是空话。有的人啊,心里总放不下以前单位的职位,退休了还总在想“我当年如何如何”,这反而让自己活得很累。

心理学里有个词叫“认知释放”,意思就是适时放下过度的执着,把精力腾出来做更有价值的事。国内一项针对老年人幸福感的调研发现,那些自评“生活简单”的老年人幸福感得分远高于“仍处处较劲”的群体。

简单不是懒,而是懂得轻重缓急。衣柜里不必一季一换,手机不用追着最新款,家里摆设干净整洁就好,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细节,决定了人过得累不累。

五、有困扰及时说,不憋着让内心“生病”

人的身体能生病,心也能“生病”。尤其是这十年,一些事过去了,却像锈迹一样黏在心头。很多人不愿说,怕麻烦家人,怕显得软弱。但其实,压着不说,不但不解决问题,反而让心理负担更重。

研究表明,情绪抑制是老年人群中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甚至躯体不适的常见诱因。有困扰,及时找人聊聊,哪怕是简单的倾诉,也是一种释放。

心理科医生建议,定期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减少约38%的抑郁风险。不要担心被误解,人都有情绪波动,能说出口,是本事,不是负担。

六、 保持学习力,不让脑袋“生锈”

退休不等于脑子就该“退休”。不动脑子,比不动身子更危险。老年痴呆的发生并不是随机的,大量研究已证实,持续用脑的人,其认知功能衰退会明显延迟。记忆不是用完了,而是闲废了。

清华大学的一份调研发现,每周参与三次以上学习活动的老人,其认知能力保持情况远优于不参与的群体。学习不一定非要上课,看看纪录片、学学烹饪、甚至做做手工、听听书,这些都能让脑子“有事干”。保持学习力,不是为了考证书,而是为了不给大脑“上锁”。

七、 活在当下,别总牵挂旧事

不少老人常说“别想以前的事了”,可自己却总在夜里回忆。过去的事,确实没法抹去,但若总挂在心头,容易让人变得迟疑、沮丧。研究显示,沉溺于负面回忆的老年人群,其心理弹性显著下降,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与其反复琢磨过去,不如把注意力放在现在。有空晒晒太阳、给家里阳台的花松松土、去市场转转,说不定会遇见熟人聊上几句,比闷在屋里回忆“谁说了什么话”来得更实在。活在当下,不是要忘记过去,而是要给现在腾出空间。

这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是一个人生命质量能否维持的关键阶段。不是把身体练得像机器就叫健康,而是每个角落都“顺当”。

心要安稳、饭要简单、人要热络、事要少想,哪怕岁数上去了,日子也可以过得很新鲜。医学不止是检测指标和药盒说明,更是生活中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选择。惜命,并不是怕死,而是要活得明白。

参考文献:
[1]李志宏,韩辉.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及干预对策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6):1223-1227.
[2]邓莉,张琴.城市老年人营养摄入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3,27(3):315-319.
[3]高敏,陈虹.孤独感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4,38(1):45-50.
[4]孙永红,张梅.社区老年人学习活动与认知功能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25,41(2):156-160.
[5]林婷婷,李明.简约生活方式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分析[J].中国老龄科学研究,2023,11(5):67-7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养生   老年人   认知   简单   心理   中国   脑子   身体   功能   情绪   孤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