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轮胎巨头倍耐力近日宣布,中国中化对其的控制权已终止。这一消息在轮胎行业引发震动。
据悉,倍耐力董事会已于近日召开会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全年财务业绩进行表决。在15名董事会成员中,9人同意,董事长焦健等5名与中国中化相关的董事投出反对票,1名董事弃权。倍耐力方面表示,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以及“黄金权利法案”规则,并经过审计和律师事务所的深入分析,认定中国中化对倍耐力的控制权已终止。
倍耐力方面强调,中国中化的控制权终止是公司治理调整的第一步,目的是更好地适应美国监管环境,进一步开拓美国这一高价值轮胎市场,并推动其Cyber Tyre(智能轮胎)技术的开发和分销。
倍耐力高管指出,投反对票或弃权票的董事,其反对的唯一原因是他们不认同宣布中国中化终止对倍耐力的控制。然而,官方文件也指出,Camfin和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之间的股东协议仍然有效,因此,在他们看来,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仍然对倍耐力拥有控制权。
尽管如此,倍耐力管理层明确表示,此次控制权变更并非最终结果。公司将继续与主要股东对话,使倍耐力的治理符合美国法规,特别是在联网汽车方面,以符合公司及其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此次控制权变更的背景,是倍耐力担心中国中化过于强大的影响力,可能会阻碍其在美国的业务发展。美国是倍耐力在高性能轮胎领域以及智能轮胎技术开发和分销的关键市场。
【历史背景】
倍耐力,成立于151年前,是全球知名的轮胎公司之一。其产品因百年制造经验而广受认可,被众多豪华汽车品牌选用。2005年,倍耐力进入中国市场,建立了其在亚洲的第一个生产基地。
然而,倍耐力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欧洲债务危机导致意大利经济陷入困境,急需外国投资。中国公司的进入和收购行为在当时被视为市场的救星,包括倍耐力在内的多家意大利公司被中国企业收购。
2015年6月8日,中化集团以约55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倍耐力,成为其最大股东。中国化工集团的投资使倍耐力成功摆脱困境,并实现了令人满意的业绩。
收购后,中化集团在倍耐力董事会中占据9个席位,具有决定性影响力。但倍耐力首席执行官的任命权仍由现任CEO普罗维拉掌握,直至2026年。
普罗维拉的突然辞职及其提议的继任者任命引发了控制权争夺。意大利政府支持普罗维拉的建议,拒绝了中方的要求,指出倍耐力的活动对意大利的发展至关重要,总经理的任命应由意大利决定。
这一决定遭到了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对收购协议的背弃。更严重的是,意大利政府无端剥夺了中国化工集团在董事会的一个席位,限制了中方在董事会中的发言权。
2024年10月30日,意大利政府使用“黄金权力”对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CNRC)进行调查,来干涉此事,希望借此机会削弱中方在倍耐力公司的话语权,获取更多利益。
2025年3月,倍耐力轮胎提议中化集团将持股比例减至25%以下,但双方并未达成一致。
据倍耐力财报显示,其2024年全年销售额达到了67.73亿欧元(约515.6亿人民币),同比实现了1.85%的提升;营业利润实现了5.89%的增长,至10.61亿欧元(约80.77亿人民币),营业利润率比2023年增长15.7%。倍耐力2024年的净利润是6.16亿欧元(约46.74亿人民币),较2023年提升超过3%,盈利能力高于预期。
尽管倍耐力方面表示此次控制权变更旨在优化公司治理,并进一步开拓美国市场,但中化方面显然并不认同。这场控制权之争的后续发展,以及倍耐力未来的战略走向,仍充满变数。是中化彻底退出,还是双方达成新的协议?倍耐力的未来,值得持续关注。
更新时间:2025-05-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