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1901—1990),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人。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敬重和爱戴。
矢志真理终不渝
丹心向党铸忠诚
01
徐向前元帅的革命生涯起始于黄埔军校。1924年5月,徐向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期间,他开始广泛接触进步书刊,对革命有了一定的认识,思想发生了深刻转变。1925年夏天,徐向前被安排到河南安阳的国民军第二军第6混成旅工作。在那里,他积极动员几十名青年学生投考黄埔军校,还参加了五卅运动群众大会,并且深入煤矿工人中间宣传革命道理。北伐战争开始后,徐向前南下回归北伐军,被调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担任学兵队少校队长。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总是挑灯夜读,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同时,他与一些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聚会畅谈,共同探讨救国救民之路。经过深入思考和比较分析,在革命同志的启发下,徐向前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正如他说的:“经过两三个月的思索、比较、学习和同志们的帮助,我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决心走共产主义道路,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好、最壮丽的事业。”
黄埔军校时期的徐向前
1927年初,国民党新右派加紧了反共活动,国共合作危机四伏。徐向前经过慎重考虑,毅然选择追随共产主义信仰。这年3月,经由樊炳星、杨德魁介绍,徐向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将名字从“象谦”改为“向前”,以此表明自己对革命忠贞不渝、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他曾回忆:“樊炳星给我看了党章。记得党章上写着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组织原则等,印象最深的是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流尽最后一滴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徐向前率领部队打了许多大仗、硬仗和恶仗,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作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率领红军指战员先后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取得了黄安、商潢、苏家埠和潢光四大战役的胜利,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取得了反“六路围攻”和嘉陵江战役的胜利,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
在长征途中,徐向前积极拥护党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8月下旬,徐向前率领右路军与党中央排除万难,胜利通过了被称为禁区的草地。9月,张国焘指挥左路军停滞不前,并擅自命令右路军南下。毛泽东前往徐向前住处,询问他的意见。徐向前说:“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9月9日晚,党中央被迫率一、三军团单独北上,有人不明真相,请示徐向前是否派兵拦截。他斩钉截铁地回答:“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在关键时刻,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红四方面军南下期间,他与朱德、刘伯承等同志一起,团结广大指战员,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行为进行了坚决而灵活的斗争。
在这一关乎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紧要关头,徐向前光明磊落,顾全大局,维护团结,坚持原则,表现出了坚强的党性。后来,徐向前回顾这段历史时,明确指出:“党中央和毛泽东确定的北上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毛泽东说过,南下是绝路,事实完全证明了这一正确论断。”
俭素家风传本色
勤廉处事显初心
02
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徐向前始终坚持廉洁奉公、自律自俭,生活上从不提个人要求,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同时,他严树清廉家风,要求子女自强自重,不得借其威望谋私。他还明确交代工作人员,对上门送礼、请托办事的亲友熟人“公事公办”。
1948年冬,徐向前正在部署发起解放太原战役,却突发重病、高烧不退,肋膜积液严重。毛主席亲自来电嘱托:“如病情严重,应来中央医院,至要。”党中央立即派遣医疗小组赶赴太原前线。11月29日,毛主席代表全体中央常委,再次致电徐向前:“闻病极念,务望安心静养,不要挂念工作”,提出安排徐向前回中央休养,“总之,治疗与休养是第一等重要,病好一切好办。”然而徐向前考虑到解放战争进程不可耽搁,拒绝了中央的好意,坐上担架到前沿阵地巡查。一位干部多年以后写诗赞颂他:
“共产党人就应该这样:
任务重于生命!
你说到了,也做到了,
在太原前线,身体力行。”
直到1949年4月太原解放,徐向前才有时间稍事休养。此时,两个姐姐前来探望。他告诉姐姐们,她们只能住几天,期间和自己吃同样的饭菜,而且自己也没有东西能送给她们,因为身边的物品都属于公家。有些亲友熟人看到徐向前成了山西首屈一指的大人物,都想跑来“鸡犬升天”。徐向前对身边工作人员提前作了交代:“一切应酬馈赠全部谢绝,要求解决具体问题的,帮助介绍到人民政府去处理。”
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历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军委)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但是他从不居功自傲、贪图享受,而是仍然保持着战争年代廉洁奉公的品质,始终不搞特殊,同时对家人要求非常严格。
1949年夏天,徐向前偕同夫人黄杰、孩子和几个警卫人员一起到山东青岛养病。只要身体能下得了床,他必与工作人员一同就餐,坚决不许为自己开小灶;还常过问生活开支,要求不买价钱稍高的食品,反复告诫工作人员:“钱是人民的,是公家的,不能乱花!”市委招待所送来的东西,以及影剧院招待券,他都拒绝收下。有时他外出散步,看见院子里多开的路灯,都会亲手关掉,并教育身边人:省下电力,好让工厂多出产品。在他的影响下,周围工作人员都自觉保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优良传统。
1950年徐向前和夫人黄杰在青岛
徐向前的女儿徐鲁溪所在单位调整住房时,一家三口从居住多年的8平米小屋搬入新住所。得知此事后,徐向前对女儿进行了一番“审问”,仔细核实情况,直至确认此次调房是单位正常安排、并非特殊照顾,他才放下心来。小女儿徐小涛中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插队。当时徐小涛年幼体弱,只要徐向前向有关部门打个招呼,便能帮女儿免除插队。但他始终没有这样做,只是对女儿说:“孩子的路要靠自己去走。”徐小涛听从父亲的教导,默默背起行李,远赴荒凉的大草原,投身插队生活。
在徐向前影响下,家人都十分自律,不搞特殊,不占公家便宜,尤其体现在用车方面。独子徐小岩上小学时,徐家已迁居北京,母亲黄杰每天坐公交上下班,从不使用徐向前的专车。徐小岩上学需倒一次公交,车费两毛五,家里会给三毛钱。那时学校伙食不算好,徐小岩有时就用车费买零食,把车票钱吃了,就只能走路回家。一次,他从下午两点放学,走到晚上六点多才到家,即使这样,他也未坐过父亲的专车。
徐向前夫妇与徐小岩一家三口
徐向前对孙辈同样严格。徐向前给孙子取名“徐珞”,“珞”本义是有棱有角的坚硬玉石,借此寄望孙辈能如玉石般坚强。徐珞幼时随母亲王彦彦去中南海怀仁堂看电影,王彦彦用装了挂斗的自行车载他前往,警卫看到这辆特殊的自行车,开玩笑称“没有一家是坐这个车来看电影的”。侄孙女在北大荒插队,侄子希望徐向前关照一下,让孩子通过参军免除插队,徐向前却说:“我不能破这个例。孩子要当兵,就按正常手续办,不许走后门。”后来侄孙女边劳动边自学,通过自身努力考取了大学。
徐帅家客厅有一幅红旗牌轿车的照片,徐小岩曾对客人说:“那是父亲的专车,母亲和我们姐弟都几乎没坐过,但印象很深”,“公私分明一直是我们家的家规。”
位高不傲怀谦谨
情暖同志若春风
03
徐向前一生以低调谦逊、简朴廉洁著称,位高不自傲,功高不自居,名重不自恃,谦虚谨慎,从善如流,对同志温暖如春,对群众感情深厚,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布衣元帅”。
1951年5月,时任总参谋长的徐向前率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工代表团赴苏联访问。出发时中国正值夏季,代表团成员仅身着薄军服,随身只带一套便衣。由于中苏关于军事订货、技术资料转让、援建军工工厂等问题的谈判进展缓慢,代表团在苏联一住就是四个多月。莫斯科入秋后气温骤降,9月便北风凛冽、寒气刺骨,徐向前与成员们将带去的衣服全穿上仍难以御寒。负责生活管理的同志请示能否在莫斯科给大家每人做一套冬衣。徐向前考虑此举会耗费国家大量外汇,决定让使馆的同志告诉莫斯科的信使,请他把代表团成员家里的冬衣捎来,并特别嘱咐那位同志:“我家里有一件大衣,你帮忙取来。”有人提议单独为他在莫斯科买件大衣,他也摇头拒绝:“我家里有大衣嘛,为什么要在这里买?呢料贵,做工也贵。如今,每一块钱的外汇,我们都要付金子呀!我们国家建设正需要钱,能不花的钱尽量不花。就是将来富裕了,不该花的钱也不能乱花。”他还用“历览前朝兴与亡,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名言教育开导众人。
徐向前对身边工作人员同样注重言传身教,既严格要求又讲究方式。有一次换发制服,一位老战士见另一位成了干部的警卫员领到四个兜的上衣,自己领到的却是两个兜的,大为不满。徐向前得知后,将老战士叫到屋里,未加过多批评,反而拿出自己节省的一套干部服,劝道:“待遇是党和人民给的,自己不应说什么,如果你感到没穿上四个兜不高兴,我这套没穿过的送给你穿倒是可以的。我们不能进了大城市就忘记了打仗牺牲的同志,要比待遇首先要和他们比。”老战士反思后主动承认错误,徐向前欣慰地说:“认识到错了就是好同志。我们是革命来了,不是为吃为穿。”后来,这位老战士在党小组会上作了深刻自我批评,许多年以后他还牢记着徐帅的教诲。
1983年,徐向前去北戴河视察海军部队。海军干部战士们看到他还穿着一件褪色的灰涤卡上衣,不敢相信元帅竟然就穿这样的衣服,对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实际上徐向前从不讲究个人穿衣好坏,解放战争时期他穿着一件自己亲手织的毛衣,后来一穿就是十几年。但是,他在支援灾区时,总是捐出自己最好的单衣、棉衣、棉裤。
徐向前80高龄的时候,仍然关爱着普通战士。他冬天常到警卫班宿舍,摸摸被子厚不厚,试试暖气热不热。到了节假日,他就派人给战士们送去水果、月饼等。有的刚入伍的新战士,看到赫赫有名的元帅这样关心大家,常常激动得夜不能寐。徐向前和身边朝夕相处的工作人员亲如一家,与他们结下了深情厚谊。1986年,大家都发自内心想为他庆祝85岁寿辰。可是徐向前早在生日一个月前就明令:谢绝一切祝寿的要求。于是到了他生日那天,大家恳请和徐帅一起合影留念。徐向前欣然同意,还特别点名要同跟随自己多年的司机、炊事员、管理员单独合影。
晚年的徐向前元帅
徐向前元帅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严守纪律、胸怀坦荡、敢于斗争的高贵品质,学习他实事求是、立党为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学习他谦虚谨慎、联系群众、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
作者 | 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大二学员 谭祥勤
指导教员 | 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副教授 李超
整理 | 国防科技大学纪委监委
编辑 | 王珺艺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