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出片”成为借口!两大景区的惨状警示:我们是不是在透支旅行的意义?

近日

两则关于景区的新闻引发热议

01

辽宁一景区禁止游客捡枫叶的规定

引发关注

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10月8日,有网友发布视频,在辽宁本溪的老边沟景区,有广播提醒游客:禁止采摘枫叶、手持枫叶,捡的也不行。不少网友对此感到疑惑:禁止采摘可以理解,为什么不能捡枫叶呢?

该规定引发网友争议,有人认为景区“小题大做”。

也有网友表示理解,“因为有人摘了会说是捡的”。

10月9日上午,老边沟景区工作人员回应称,一直以来都有这个规定,是出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记者注意到,2024年就有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该景区多处广播提示:“景区禁止采摘枫叶、手持枫叶、捡枫叶,你比枫叶更美丽,无需把它带回家,游客朋友爱护环境,文明游览。”

02

与此同时

云南大理喜洲古镇

一片三千亩的网红稻田被游客踩踏

视频中,不少游客进入稻田中不停拍照

已经成熟的稻谷出现大面积倒伏

现场一片狼藉

从视频中可以见到,不少游客走入稻田拍照,毫不顾忌一旁竖立的标示牌上写着“爱惜粮食,请勿踩踏”。而在有旁人规劝“不要往里踩了,报警了”之际,有游客甚至嚣张回应“报吧,现在就报,吓唬谁呢”。视频显示,这片已经成熟的稻子东倒西伏,大批游客走入稻田,甚至还有躺卧拍照的,现场一片狼藉。

对此,古镇景区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稻田是免费开放的,可以在田埂上拍照打卡。有专门的城管人员,但游客太多了,实在管不过来,后续会加强巡视。

青年时评

不要让美好的相遇被“打卡”思维异化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唐骋华

上述两个案例,指向了同一个命题:我们在旅游时是否过分追求体验感,遗忘了更为基本的价值底线?

枫叶飘落大地而不允许捡拾,这样的规定看似不近人情,却是景区基于生态保护的正当之举。据科普解释,林地上枯枝、落叶、树皮、花、果等的堆积层,通过微生物作用腐烂分解成腐殖质,能为林地的土壤提供养分,并有保蓄水分的作用。

喜洲古镇网红稻田的归属性质就更明显。它并非无主之地,而是被所有者用作景观。既然只是景观,游客就应当遵守限定,止于在稻田外驻足欣赏,而不应践踏亵玩。这是对财产权的尊重,也是遵守法律底线。

道理如此简单,景区的规定也很明晰,遗憾的是部分游客仍然表示不理解,反倒质疑景区“不近人情”。在网红稻田里,有游客在面对“不要往里踩了,报警了”的规劝时,竟有恃无恐地回应“报吧,吓唬谁呢”。

这种倾向背后或许有着复杂的社会心理机制。在社交媒体时代,旅游已然从私人体验转变为公共展示,“打卡”文化催生出将一切景观道具化、背景化的冲动。枫叶不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而成为照片中的道具;稻田也不再是珍贵的粮食,而是自拍的背景板。

这种道具化思维还延伸到个体身上。今年双节长假期间,大量游客涌向景德镇,围堵“鸡排哥”求合影,全然不顾他的体力消耗,最终,疲于奔命的“鸡排哥”不得不暂停营业休息。

当景观、个体都被简化为流量素材、社交货币,其原本的生态意义、法规限定、财产属性、人格尊严便被抛诸脑后,内在价值不可避免地被稀释、被异化。

然而,旅游不是无拘无束地放纵情绪,对“打卡”的追求更不能凌驾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范之上。时至今日,我们应该建立符合时代需求的旅游伦理,认识到最美的风景是能够持续存在的风景,最有价值的体验是不损害他人权益的体验。当我们学会在界限内欣赏美,美才能获得最长久的生命力,旅游也才能真正成为一场与自然、与他人和谐共处的美好相遇。

沪团团来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动了吗?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获得呢?

点亮本文文末

】与

】,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当数达到200时,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

青年时评: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唐骋华

部分来源:新华每日电讯、第一现场、南方周末、齐鲁晚报等

责任编辑:粟瑶

校审:姚佳森

终审:沈蔚

点亮

风景美好,看看就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旅游   惨状   景区   借口   意义   旅行   游客   枫叶   稻田   网友   边沟   景观   视频   古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