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决心已下,大幅买俄油,还通告全球,绝不将中国稀土卖给美国

文|沈言论

文章由沈言论头条原创首发,请勿抄袭转


特别是今年以来,美印关系大不如从前,可莫迪日前的一连串“实在操作”,更让原本就紧张的全球格局又添了不少变数。

起初是美国方面表示,莫迪已经承诺不再买俄罗斯原油,结果话刚说完没多久,印度就用实际行动“打脸”了这番表态。

他们不仅俄罗斯的油不仅照买不误,而且进口量反而刷新了历史纪录,紧接着,在稀土这块,印度又非常明确地对外宣布,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材料,绝不会转卖给美国。

两个表态,节奏紧凑,信号明确,让全球都看得很清楚,莫迪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已经下了决心,要走自己的路。

10月下旬的航运数据显示,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不减反增,单日到港量一度飙到180万桶,创下历史新高,直接把市场预期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确实不是个小数目,印度这波操作,相当于把之前欧洲没禁运俄油前,俄罗斯全球出口的三分之一给接了过来,关键是,印度买的还是那种叫“乌拉尔原油”的俄油。

这种油的价格,比欧盟给俄罗斯设定的限价还要高一点,但比起目前全球主流的布伦特原油,还是便宜不少,算下来,每桶能便宜个七八美元,印度每天买个一百多万桶,一年下来能省好几十亿美元,如此划算,印度自然不会错过。

而且,美国对印度商品加了高额关税,印度当然也不是吃素的,既然美国不管买不买俄油都要加税,那印度干脆就多买点,先把国内能源价格稳住再说,这个逻辑挺直接,也挺实在。

印度人当然知道,既然俄油价格更有优势,那就没理由不买,外界可能会觉得印度在打美国脸,但对印度来说,这就是一笔账,怎么算都划得来。

可还没等美国想好怎么制裁,印度就又在稀土这块有了新动作,这次不是暗中操作,而是公开表态,10月18日,印度方面表示,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材料和永磁体,印度已经签署了承诺书,不会把这些材料以任何形式卖给美国。

所有用中国稀土的公司都得填一份“终端用户证明”,详细写明这些稀土用在哪个工厂、做什么产品、产品的序列号都要列出来,要是被中国发现这些货最后流到美国,那就会被列入“不可靠清单”,三年内不许再从中国买东西。

这套机制,看起来很繁琐,但对印度企业来说,没办法,只能配合,原因很简单,印度现在根本离不开中国的稀土材料,数据显示,去年一年时间,印度进口了将近900吨稀土磁体,其中九成都来自中国。

这些磁体不是小玩意儿,是实打实用在电动车、电机、风力发电、通信设备这些领域的关键部件,尤其是莫迪政府这几年大力推进“印度制造”计划,像电动汽车、5G基站、风能设备这些产业,都是重点,少了稀土,很多项目根本推进不下去。

所以印度这次给中国出具承诺书,是有实质背景的,不是说莫迪特别怕美国,而是他知道,要是稀土这块出了问题,很多产业会直接“趴窝”,而且中国掌握着稀土加工和永磁体制造的绝对优势,不是说换个国家就能拿到同样的产能和质量。

全球范围内,有稀土矿的不少,但能规模化、精密化处理和制成高性能磁体的,基本还是中国一家独大,哪怕澳大利亚、美国开始挖稀土矿,生产链也还没建起来,短期内根本指望不上。

在这么一个背景下,印度这两个选择,他们继续多买俄油,同时承诺不给美国转卖中国稀土,而这就显得特别有意思了。

如此一来,印度既没有完全站队美国,甚至在某些关键领域反其道而行,并且这又不是要彻底投靠中俄,而是想尽量在三个大国之间找到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

这几年印度在国际事务里越来越活跃,但同时也越来越谨慎,莫迪看得很清楚,跟美国走太近,可能会被当成对抗中国的工具,但靠得太近中俄,又会让西方不放心。

所以他们采取的路线就是“多边下注”,能从哪边拿到好处就从哪边入手,美国要加税,印度就去找俄罗斯谈更便宜的石油;担心稀土被卡脖子,就主动跟中国签协议,确保供应链不断。

其实这种“左右逢源”的做法,早在前几年,印度就在“四方安全对话”机制里实施了,印度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搞合作,参加军演,又跟俄罗斯买武器,还不时跟中国在多边平台上互动。

从2019年到2024年,美印防务贸易额涨得很快,但到了2025年,情况就变了,尤其是特朗普重新执政以后,把“美国优先”又搬了回来,印度这边也就开始重新调整策略。

印度外长苏杰生也公开表示,印度不会当任何国家的“副驾驶”,自己有方向盘,他们不想再被人当作棋子,而是要变成一个能自己下棋的参与者。

但话说得再好听,如今的印度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处理,他们对中国的原料依赖也不是小数目,2024年光是中印贸易逆差就超过了一千亿美元,印度的手机制造、药品生产、汽车组装,很多关键零部件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要是中印边境再出点什么事,中国一旦收紧某些品类出口,印度那边的产业链就很可能崩一截。

所以从现在看,莫迪这波操作更多是为了短期稳住经济和战略安全,通过买俄油降成本,通过承诺稀土不转口稳供应,通过多边合作争取更大的自主空间。

这些做法不复杂,逻辑也不绕,就是现实需求推动出来的,长期来看,印度要想真正实现“自主”,还得补上高端制造、技术研发、产业配套这些短板,不然再怎么“左右开弓”,还是可能碰上天花板。

印度“实用主义”的做法,短期内,确实能帮印度获得一些利益,但能不能一直走下去,还要看后面几年的产业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

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指亲戚靠邻居,不如发展自己。

#头条媒体人计划#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印度是否继续购买俄油?美印各执一词,特朗普再发威胁

2025-10-20 18:22·中国新闻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财经   稀土   美国   中国   大幅   决心   通告   全球   印度   俄罗斯   磁体   原油   永磁   关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