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17年《战狼2》上映期间吴京的一句“坦克是没有后视镜的”再度在网络上爆火。各种陈年老梗被嘲讽、调侃、恶搞、AI换脸,视频像是被按了循环播放键,攻击范围早已超出理性范畴,这场全网狂欢到底在骂什么?其中网军的痕迹已经若隐若现。
在“表情包”阶段时,网友对于吴京老师其实并没有恶意,这些表情包大部分都是以一种玩梗的方式呈现的,甚至于大家喜欢用这些表情包来攻击一些“不太好”的言论,但是到了最近这一阶段,感觉已经明显不对了。
画面中《战狼2》里他高举国旗的镜头被配上阴阳怪气的配音:“这旗能挡子弹不? ”评论区高频词是“战狼PTSD”(指对爱国情节过敏)和“京式战术后仰”。这样一条拼接恶搞视频能轻易收获数十万点赞,评论的内容几乎全是类似且毫无下限的嘲讽及谩骂。
为什么吴京成了网友的“众矢之的”?答案藏在三个关键词里:符号、成本、人设。
事实上,吴京只是出演了一部很普通的电影《战狼》,电影改编自真实的撤侨事件,如果放在好莱坞《战狼》这样的影片简直太普通不过了,《壮志凌云》《美国队长》比比皆是。
但在《战狼》之前,中国这样的影片还是太少,部分恨国势力坚持认为这属于爱国题材电影宣扬爱国主义,中国人是不能拍类似于美国能量的片子,拍了就是吃爱国饭。
吴京因《战狼2》成为中国电影票房第一人,56亿票房背后是“虽远必诛”的爱国符号深入人心,这让他成了最显眼的靶子,抹黑一个具象的“战狼”,比直接攻击“爱国主义”安全得多。
某平台统计显示,57%的吴京负面评论聚焦于生活细节:吃饭抖腿、采访翻白眼、甚至“呼吸太大声”,真正讨论他作品的不足四分之一。账号名字基本都是"娱乐八哥""吃瓜老六"等流水线生产的ID。主页中除了黑吴京的内容,其他视频点赞从不过百,业内人都知道,这是标准的"水军矩阵"。
网军深谙此道,雇佣水军快速制造“民意汹涌”的假象,台湾“匿名者64”等组织被曝常年用类似手法,通过煽动对立配合“台独”议程。有博主阴阳怪气的批判吴京的爱国言论,但却丝毫不提他们平日里喊的最响的言论自由。
而最近针对吴京的言论,显然也是近期针对中国将要举行一系列活动,以及南京照相馆等事件某些势力大的舆论攻势的一部分。吴京穿军装照被扒出内搭Nike商标,遭水军带节奏批“伪爱国”;他代言国产手机却被拍到用iPhone,被骂“双面人”。
吴京的困境折射出网络暴力的产业化。 职业黑粉接单后,会批量注册“钓鱼账号”在直播间刷屏,营销号则把“吴京群嘲”做成流量密码,一条标题《战狼跌落神坛! 》能收割百万点击。真正下场骂的没几个活人。某平台数据显示,相关话题下72%的账号注册时间不足三个月,35%的评论是机器生成的"阴阳怪气模板"。
而评论区的攻击者往往自相矛盾。他们一边痛斥缅北诈骗,一边对真正打击电诈的边防官兵视而不见。当为“吴京该不该去缅甸”吵翻天时,却看不见缅北诈骗集团的短视频账号仍在活跃,直播“缅北风情”,评论区却鲜见骂声。
当爱国变成需要自证清白的罪名,当拍主旋律电影成了“原罪”,真正的赢家是那些躲在暗处挑动对立的人。
事实上,在《战狼》系列出现之前,中国网络舆论环境是另一番景象。那时候,网上充斥着各种“反思”文章,经常看到有人诋毁中国的历史或先烈。
比如一些大V会发帖说中国这不好那不好,对比国外如何优越,这种声音占了主流,很多人也已经习惯了这种叙事。但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一大批普通网友开始站出来表达爱国情绪,帖子和评论里支持国家的声音变多了。那些一贯批评中国的人的影响力就下降了。
这直接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比如有些靠批评中国吸引流量的自媒体账号,流量开始减少。所以黑吴京就成了他们的反击手段。
当然批评吴京的声音来源复杂,不全是恨国党,有些网友只是对爱国题材审美疲劳了。 吴京后来拍的《流浪地球》和《长津湖》,都是类似风格,重复看这种电影,部分观众觉得腻了,这是正常的市场反应。
另外,有些电影评论家从专业角度批评,说吴京的作品艺术性不够,太商业化;比如有人说他电影里的特效差,或者剧情漏洞多,但这些批评往往被支持者淹没;加上吴京本人翻车的话题时不时出现。 但这些声音混在一起,就被放大成了全网黑潮。
这种逆反心理在2017年《战狼》中的一句“坦克没有后视镜”,引入高潮。
但是如果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坦克究竟有没有后视镜呢?答案是当时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主战坦克确实不配备传统意义上的后视镜。原因有三,后视镜太过脆弱,在战场上很容易损坏;其次战术要求,坦克驾驶员要习惯“闭舱驾驶”;最后后视镜容易反光暴露自己。
确实也有一些坦克是装有的,最明显的是德国豹2、豹1和英国挑战者2,但是这也和欧洲打仗的环境有关系。
只是最近曝光的中国新型第四代主站坦克,已经标配360度环影,四周装高清摄像头,士兵面前有显示屏能全方位观察,或者戴VR头盔,转头就能看到想看的方向,而这才是真正现代化的“后视镜”。
但这样的老片段突然被翻出来炒作,往往都不是偶然。有人将此事与几天后的阅兵联系起来,认为这是对中国军事实力的暗讽,明明欧洲多年前就有了后视镜。当然不排除有这个可能,只是几天后我们的阅兵式上,将更多展示最先进的军事装备,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国防力量的提升。
在这种强大的实力面前,任何阴阳怪气的言论都显得苍白无力,甚至会沦为笑柄。为了讽刺阅兵而拿吴京开涮,未免有些小题大做。
那么,这股“黑潮”真正的源头在哪里?这或许是某些群体对电影《南京照相馆》成功后的一次反击。近些年,主旋律电影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这让一些长期把持话语权的群体感受到了威胁。既然无法直接否定电影本身的价值,他们便试图通过抹黑吴京,来达到攻击主旋律电影的目的。
黑吴京的现象,本质上不是个人恩怨,而是水军引导的网络冲突的体现,他们最终引导的方向也不是吴京本人,是攻击他所代表的东西——一个自信的中国形象。
吴京一直以来都被视作“战狼”的代表人物,而这个标签在某些圈子里,已经被刻意地污名化。他们抓住吴京不放,翻出多年前的旧事,进行无限放大、恶意解读,试图将“战狼”形象进一步妖魔化。
这种策略看似高明,实则拙劣。这件事也反映出当下网络舆论环境的复杂性。网络既提供了自由表达的渠道,也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他们利用网络,散布谣言、煽动对立情绪,试图操纵舆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玩梗也要有个限度,不能为了黑而黑,更不能进行人身攻击。”在信息泛滥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网络上的杂音所干扰。
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炒作和抹黑,我们要坚决抵制,不给他们任何可乘之机。坦克没后视镜,但中国前进的步伐谁都看得见!
更新时间:2025-08-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