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6G产业专利差距:美国专利占比35.2%,日本9.9%,中国多少

文| 凭栏

编辑| 凭栏

前言

当不少人还在琢磨5G套餐到底划不划算的时候,科技领域的领头羊们早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6G。

这场关系到未来十年甚至更久的技术主导权的竞争,其实已经在实验室和专利局里悄无声息地展开了。

最新数据显示,全球6G专利申请已经达到3.8万件,其中美国的占比是35.2%,日本则是以9.9%位居第三,那么中国呢?中国以40.3%的占比遥遥领先,全球第一。

这些数字不只是纸面上的数字,可以决定了谁能在接下来的通信技术革命中掌握话语权。

中美日6G专利对比

为什么5G还没捂热乎,大家就要急着搞6G呢?

这得从身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说起,现在的人,刷短视频、看高清直播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家里装的智能设备也越来越多,工厂里的机器也学会了互相“聊天”。

所有这些,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有专家预测,到2030年,全球移动数据总量会比现在翻上好几十倍,达到一个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到那个时候,现在的5G网络可能就会变得拥挤不堪,6G要做的,就是提前修建一条更宽阔、更智能的“超级公路”。

它不仅速度要比5G快上百倍,快到下载一部超高清电影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更重要的是它的反应速度要变得非常快,延迟要降到微秒级别。

这种近乎“零等待”的体验,是远程控制精密手术机器人、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这些技术的前提。

可以说,6G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未来数字化社会发展的必需品。

对普通人的生活而言,6G带来的变化将是深远的,可以想象一下,有了6G网络,真正的“全息通信”可能会成为现实,远隔重洋的亲人朋友能以立体的投影形式“坐”在你面前交谈。

城市的交通系统将成为一个整体,自动驾驶汽车之间可以实时共享路况信息,极大提升安全和效率。

工厂的生产环节将完全实现无线化和智能化,这些愿景的实现,靠的不仅仅是专利纸面上的数字,更是把这些专利技术转化为稳定、可靠、且成本可被市场接受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这次中国是处在领头羊的位置,中国在6G专利数量上遥遥领先,这40.3%的占比,背后是一盘谋划已久的“大棋局”。

早在2019年,也就是5G刚开始投入商用的时候,相关的政府部门就已经牵头,把国内顶尖的通信企业、运营商和科研院所组织到一起,成立了6G推进组。

这种常被外界称为“举国体制”的模式,优势就是能够集中力量,避免重复投入,朝着几个明确的技术方向一起使劲。

比如,有的公司主攻太赫兹通信,这是一种频率更高、能承载极大数据量的技术,被看作是6G的潜在核心。

还有的公司专注研究“通感一体化”,让未来的通信基站不仅能传输数据,还能像雷达一样感知周围的环境、物体的形状和运动。

有实验表明,这项技术已经能在百米范围内,以厘米级的精度识别出移动的物体。

这种系统性的布局,使中国的6G专利申请不仅数量上去了,质量也不错,其中超过九成都是含金量较高的发明专利。

目前,在一些重要的国际电信组织会议上,已经有来自中国的技术提案被纳入讨论,甚至被采纳为未来标准的一部分,这标志着在规则制定方面,中国的话语权上正在逐步提升。

再看看美国,它拥有的35.2%专利份额,体现的是另一种发展模式,就是企业主导,政府助推。

像高通、英特尔这样的科技巨头,凭借着它们在芯片设计和通信技术领域深厚的积累,很早就开始了6G前沿技术的研发。

美国政府的主要角色是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并为他们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为了保持领先优势,美国还联合了日本等盟友,共同投入巨额资金,重点攻关网络安全和下一代通信芯片等关键领域。

美国企业的强项往往在于基础理论、原始创新和构建产业生态发展这些方面上。

但这种方式也有它的风险,那就是整个国家的6G进展,很大程度上是靠着这几家巨头企业的判断和表现来影响市场的。

日本的策略有所不同,它的9.9%占比,日本觉得自己在整体研发投入和市场规模上难以和中美抗衡,所以它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比如,日本的公司在硬件制造、材料科学和精密加工方面有着传统优势,它们就在亚太赫兹无线设备等特定硬件技术上寻求突破。

有日本企业就展示了在短距离内实现超高速度数据传输的技术,效果非常惊人。

但日本的挑战是它需要通过与美国等国家合作来弥补自身市场和资源的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独立自主性。

总的来看,专利数量是实力的重要体现,但这场竞争的下一个关键阶段,是标准制定的争夺。

简单来说,就是未来全球的6G网络按照谁提出的技术规则来开展,还要有能力参与制定比赛规则,这显然更具有影响力。

但一个全球性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如果主要经济体出于竞争考虑,都各自推出一套技术标准,最终可能导致6G网络在全球不兼容,这对任何一个国家和企业都不是好事。

现在6G的赛道已经变得十分热闹,但这场竞赛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路程依然充满变数。

面临的挑战也有很多,包括基础理论的突破、工程实现的难题、商业化成本的控制,以及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变化。

现在普遍预期的6G商用起点还有时间,这场围绕未来通信制高点的竞争,无疑还会更加精彩。

信源:新浪财经 2025-07-24 黄仁勋:美国在5G惨败 我们不能在AI和6G重蹈覆辙!

2021-09-24 光明网 专利领跑,我国6G布局在路上

环球网 2021-09-18 日本调查:中国占6G专利申请量40.3%,高居榜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科技   美日   专利   日本   美国   中国   差距   产业   通信   技术   竞争   未来   企业   专利申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