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马库斯来了!
德国艺术家奥斯卡意外发现了父亲的遗物,里面记录的都是87年前,日军轰炸广州的未公开相册!
奥斯卡不远万里从德国来到中国广州,把相册捐给了中大,相册将在中大校史馆作为抗战80周年的核心展品公示给民众!
一名德国艺术家捧着一份三百多张照片,飞越万里,带着这段被历史遗忘的血腥记忆,回到了它本应归属的地方——广州。
那些照片中没有奢华的景色,没有温情的笑脸,只有战争带来的废墟与哀嚎。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365张照片,每一张都是战火下的见证,都是对历史的重击。
他是奥斯卡·莱贝克,一名年轻的德国艺术家。
他的父亲,罗伯特·莱贝克,是20世纪德国最具声望的新闻摄影记者之一,曾在世界各地报道过无数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
但对于这本相册,他从未提起过。
直到父亲去世十年后,奥斯卡才在一个无意的整理中,发现了这本尘封的历史相册。
这并不是一部普通的相册,相册中的每一张照片,都讲述了1938年日军轰炸广州的故事,那些悲惨的历史瞬间,奥斯卡的父亲当年是其中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对于奥斯卡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对父亲的探索,也是对历史的追寻,是一段对抗遗忘的旅程。
但是,为什么奥斯卡选择将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送回中国?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情感冲突?
在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奥斯卡·莱贝克正忙着完成自己的硕士学位,专攻语境艺术。
这个领域的研究,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艺术创作的才华,还要有深入挖掘历史和社会背景的能力。而奥斯卡,从未想到,他的父亲罗伯特留给他的遗产,竟会如此震撼。
那是一个冬日的清晨,奥斯卡翻开父亲遗物箱的时候,突然看见了一个厚重的相册。
那本相册的封面,简单却庄重。里面密密麻麻的照片上,全部都是他从未见过的画面。
广州的街头,日军的坦克正在横冲直撞;被炸得四分五裂的建筑,漫天烟雾中,残垣断壁;还有那些流离失所的中国儿童,眼神中透着无助与恐惧。
那一刻,奥斯卡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
父亲罗伯特,曾是一个远见卓识的摄影记者,见证过世界各地的动荡与变迁,可他从未提及这些照片。
在他去世之后,奥斯卡才发现,父亲的遗物中藏着这一段让人痛心的历史。
这些照片上,除了极其珍贵的历史瞬间,还有一些他无法解读的标注:“日本对广州的轰炸,1938年10月22日—26日。”
这是父亲罗伯特留下的文字描述,简单却充满震撼。
奥斯卡看着这些文字,心中瞬间生出一种强烈的情感,这些照片不仅仅属于他父亲,更属于整个历史,属于广州,属于中国,甚至属于全世界。
奥斯卡并没有立刻决定将这些照片公之于众。
因为他深知,这些照片的意义远超过他父亲的私人收藏。
它们是见证历史的残酷证据,是那段曾经被许多人选择遗忘的历史的真相。
但是他又开始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这些照片的价值实在太高,它们记录了广州遭受日军轰炸时的真实面貌;
另一方面,奥斯卡也明白,这段历史对于许多人来说,仍然是伤痛的记忆。
他是否有责任将这段历史带回到广州,让那些曾经受害的人们,重新面对那份血腥与悲痛?
更重要的是,奥斯卡清楚,这些照片如果公开,必定会引起一场巨大的社会反响。
因为随着历史的进程,很多人开始淡忘那段历史,甚至有一些声音在不断地试图抹去这段血腥的过去。
而这些照片,正是抗议历史遗忘、挑战遗忘的力量。
奥斯卡通过网络,联系了很多历史学者和专家,希望能确认这些照片的背景和历史价值。
直到他遇到了中国的历史学者,中山大学哲学系的吴嘉豪博士。
吴嘉豪博士一看这些照片,就震惊了。
他知道这些照片的珍贵,因为这些场景,他在很多历史文献中都见过。
通过与钟剑峰副研究员的协作,二人确认了这些照片的真实背景,确实是1938年,日军在广州实施的轰炸行动。
钟副研究员通过照片中的地名标注,帮助奥斯卡确定了这些照片拍摄的具体地点。
随着调查的深入,奥斯卡开始意识到,他的决定似乎变得越来越明确,这些照片的归属地,是中国,而不仅仅是他的父亲的私人收藏。
2025年5月,奥斯卡向中山大学提出了捐赠相册的请求。
中山大学历史系的张伟教授表示,鉴于这些照片的历史意义,学校愿意接收这本珍贵的相册,并将在即将到来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展中进行展出。
2025年7月4日,奥斯卡和中山大学的历史学者们一同参加了捐赠仪式。
这一场庄重的仪式,见证了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对话。奥斯卡手中的相册,成为了中山大学抗战胜利80周年特展的核心展品。
展览的开幕式上,奥斯卡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他谈到了这本相册对他个人的意义,也谈到了他在历史中的角色,一个记录者,一个见证者。
“历史不能被遗忘,”奥斯卡在捐赠仪式上这样说道,“这本相册不仅仅是我的父亲的作品,它是全世界的历史。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不让历史的伤痛被抹去。”
奥斯卡也亲自参观了广州的多个历史遗址,站在曾经的废墟中,他深刻地感受到,这些照片所记录的,不仅仅是过去的伤痛,更是一种警醒。
站在现代的广州,奥斯卡发现,这座城市早已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和繁华,但那段历史的烙印依然深深印刻在这片土地上。
奥斯卡的捐赠行为,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许多人表示,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未来的警示。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国际青年开始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特别是日军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
奥斯卡的行为,与此前美国的埃文·凯尔、法国的马库斯·德雷特斯等人的捐赠行为,如出一辙,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历史,捍卫历史的真相。
这其中蕴含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尊重,还有对和平的珍视。
奥斯卡通过捐赠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实际上是在提醒世界:
不要让战争的记忆消失,因为正是这些记忆,才让我们更加珍惜如今的和平生活。
奥斯卡的决定,并非出于简单的善意,而是一场深刻的历史觉醒。
对于他来说,捐赠这些照片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意味着要面对父亲曾经见证的那些残酷场景,意味着要将这些历史事件重新呈现给世界。
这是一场关于记忆、历史、责任和和平的深刻对话。
正如奥斯卡所说,历史不能被遗忘。
每一张照片,每一个故事,都是历史的一部分。
只有将这些历史重新捧回它们的故土,才能真正让它们成为不被遗忘的见证。
这不仅仅是奥斯卡一个人的行动,它代表了越来越多愿意站出来,挑战遗忘和沉默的年轻人。
在他们的身上,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也承载着对未来的希望。
文/编辑:财迷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