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行万步”成了很多人衡量健康的标准,朋友圈里晒步数、运动APP里打卡,仿佛走得越多,身体就越健康。可走着走着,不少人发现膝盖开始“抗议”:走久了膝盖发酸、上下楼时隐隐作痛,甚至有人越走膝盖越疼,不得不停下脚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李君指出:“日行万步”不能盲目跟风,其对膝盖的影响因人而异,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我们需要科学看待并掌握正确方法,才能让走路真正成为护膝的良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每天走1万步到底是护膝还是伤膝。
一、先搞懂:为什么有人走1万步护膝,有人却伤膝?
膝关节就像一个“精密轴承”,软骨负责缓冲压力,韧带和肌肉负责稳定。“日行万步”是否伤膝,关键看3个核心因素:
1.“基础”好不好:如果本身膝盖健康,肌肉有力(尤其是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走1万步能促进关节液循环,相当于给膝盖“做保养”;但如果本身有骨关节炎、半月板轻微损伤,或大腿肌肉无力,强行走1万步会让膝盖承受额外压力,加速软骨磨损。
2.“姿势 对不对:弯腰驼背走、内八字/外八字走、脚落地时重重砸向地面...这些错误姿势会让膝盖受力不均,原本该由脚掌、小腿分担的压力,全集中在膝盖上,走得越多,伤得越重。
3.“强度”超没超:对久坐不动的人来说,突然从每天走2000步跳到1万步,膝盖来不及适应;对体重偏大的人来说,每多走一步,膝盖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4倍,1万步下来,膝盖相当于“扛着”4 倍体重走了几万米,自然容易累、容易疼。

二、正确走路姿势,让膝盖少受罪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会走路”比 “走得多” 更重要。掌握这4个细节,能大幅减少膝盖压力。
1.站姿先调对:走路前先站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别锁死),腹部收紧、肩膀放松,眼睛平视前方,这个姿势能让身体重心落在脚掌中部,而不是膝盖上。
2.迈步有技巧:迈步时,先让脚后跟轻轻落地,再过渡到前脚掌,最后脚尖蹬地发力;步幅别太大(建议和自己的肩宽差不多),避免膝盖过度伸直或弯曲。
3.手臂配合动:走路时自然摆臂,幅度不用太大(前后摆动不超过身体侧面),这样能帮助身体保持平衡,减少下半身的负担。
4.速度别太快:以“走起来不喘气,能正常说话”的速度为准,一般每分钟 100-120步就够了,太快会让膝盖受力瞬间增加。
三、2 个超实用护膝小技巧,比“多走路”更管用
除了正确走路,还有2个日常能做的护膝技巧,简单易操作,坚持做能让膝盖更“耐用”。
技巧1:每天5分钟“靠墙静蹲”,练强膝盖“保护罩”
膝盖的“保护罩”其实是大腿肌肉(尤其是股四头肌),肌肉越有力,膝盖承受的压力就越小。
做法:后背贴墙,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慢慢下蹲至膝盖呈90°(膝盖别超过脚尖),双手自然放在腿上,保持这个姿势30 秒-1分钟,休息10秒,重复 3-5组。
注意:如果蹲到90°膝盖疼,可适当减少下蹲幅度(比如膝盖呈 120°),以不疼为原则;中老年人可以在脚下垫个薄垫子,减轻膝盖压力。
技巧2:选对“护具+鞋子”,给膝盖 “减负”
鞋子别乱穿:避免穿高跟鞋、平底鞋(比如薄底帆布鞋),选有一定鞋底厚度(2-3 厘米)、带足弓支撑的运动鞋,能缓冲走路时的冲击力,减少膝盖震动。
护膝按需戴:如果本身膝盖有点弱,或需要长时间走路(比如逛街、旅游),可以戴“弹性护膝”(别选太紧绷的),能帮膝盖稳定关节,减少晃动带来的损伤;但别平时总戴,否则会让肌肉变 “懒”,反而不利于膝盖健康。

健康没有“统一标准”,与其纠结 “要不要走 1 万步”,不如关注身体的信号。如果走3000-5000步后膝盖就开始疼,那就别硬撑;如果走1万步后身体轻松,没有不适,那就继续保持。护膝的核心不是“多运动”,而是“科学运动”。先练强肌肉、掌握正确姿势,再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步数,才能让膝盖既得到锻炼,又不被伤害。
#合理运动量#膝盖痛#关节痛#疾病年轻化#面对疼痛#忍痛误区#止痛药认知误区#心理性疼痛#年轻人慢性疼痛#颈肩痛#腰背痛#对乙酰氨基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李君#及时就医#规范用药
免责声明:1.个体差异请遵医嘱,特殊人群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2.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和设计图片,我方并非此类图片的原创者,所引用的图片素材的知识产权归原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指导专家


编辑:于航
图文:吴钰
监审:高洪刚
更新时间:2025-11-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