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三大著名奸臣,一人都留下一个成语,如今还广为流传!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三位“奸臣”堪称最为臭名昭著,甚至他们的名字成了人人熟知的成语,至今还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

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刺激。他们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局势,也让他们永远镌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那么,这三位奸臣究竟是谁?他们的成语背后,又有着哪些令人惊讶的历史细节?

赵高——指鹿为马

秦朝统一六国后不久,一场权力的大戏就在咸阳宫内悄然上演。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突然驾崩。此时,秦始皇最信任的中车府令赵高看到了自己翻身的机会。

赵高原本只是个宫廷里的小太监,因为精通文字被选为胡亥的老师。

他教会胡亥读书写字,但更多地灌输了如何玩弄权术的技巧。秦始皇在位时,赵高表现得极为谨慎,从不显露野心。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丞相李斯密谋伪造了秦始皇的遗诏,篡改了真正的继承人。

他们俩联手排挤太子扶苏,伪造诏书命令扶苏自杀,立胡亥为秦二世皇帝。这一切都在赵高的精心策划下完成。

胡亥登基后,赵高成了实际掌权者。李斯在这场权力游戏中以为自己是赢家,没想到很快就被赵高算计。

赵高先是离间胡亥和李斯的关系,然后以"谋反"罪名将李斯投入大牢,最终处以五马分尸的极刑。

权力完全掌握在赵高手中后,他变得越来越狂妄。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测试自己的权力到底有多大。于是他牵着一只鹿走进朝堂,指着鹿对胡亥和众大臣说:"这是一匹好马啊!"

胡亥被这荒唐的举动惊呆了,笑着说:"丞相大概弄错了吧,这明明是鹿,怎么会是马呢?"

赵高面不改色,坚持说这是马。朝中大臣们面面相觑,有的明知是鹿却附和说是马,有的实话实说这是鹿。

赵高暗暗记下那些说实话的大臣,不久后就找借口将他们全部处死。

从此以后,朝堂上再没人敢说真话,"指鹿为马"也成了形容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成语。

赵高的独裁统治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他让胡亥沉迷于享乐,自己则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农民起义四起,曾经强大的秦朝在短短三年内就土崩瓦解。最终,连赵高自己也没逃过被杀的命运,被胡亥的侄子子婴所杀。

李林甫——"口蜜腹剑"

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国家繁荣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一场宫廷权力斗争正在暗流涌动。

李林甫出身于唐朝宗室,家世显赫。但他本人才能平庸,性格阴险。

他深知自己无法靠真才实学得到重用,便专心研究如何讨好皇帝。每次上朝,李林甫总是笑容可掬,言语谦恭,对唐玄宗极尽奉承之能事。

唐玄宗晚年沉迷女色,特别宠爱武惠妃。

李林甫看准时机,不断向武惠妃献媚,送上珍奇礼物,说尽甜言蜜语。武惠妃被他哄得很开心,在唐玄宗面前频频为他说好话。

李林甫对同僚表面和气,见人就笑,嘴上说着关心的话,背后却设下各种陷阱。

有能力的官员被他视为眼中钉,他就挑拨离间,或者在皇帝面前进谗言。

当时朝中两个有才干的官员卢绚和严挺之,都被李林甫用这种手段挤出了朝廷。

一位当时的诗人写道:"口含天宪面如蜜,心藏鬼域腹如渊。"完美描述了李林甫的为人处世方式。

久而久之,朝中大臣都知道这个看似和善的宰相其实心狠手辣,背后都称他为"口蜜腹剑"

李林甫当政期间,朋比为奸,排除异己,使得唐朝政治日渐腐败。

他还极力推荐安禄山为边防大将,没想到后来安禄山竟然发动叛乱,差点颠覆大唐王朝。

李林甫执政十九年,到死都没人能动摇他的地位。他死后不久,安史之乱爆发,唐朝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走向衰败。

李绅——"司空见惯"

唐文宗时期,一位叫李绅的诗人声名鹊起。

他年轻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形象。

李绅最初做官时,确实兢兢业业,体恤民情。

他曾多次向皇帝上书,反映百姓疾苦,提出改革建议。文宗皇帝赏识他的才华和品格,逐渐提拔他担任要职。

人们常说,时间和地位能改变一个人。这句话在李绅身上得到了验证。

随着官位越来越高,李绅的生活方式和为人处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开始享受权力带来的特权,住进了豪华的府邸,出行有成队的仆人随从。曾经那个关心农民疾苦的诗人,逐渐变成了一个贪图享乐的权贵。

李绅官至宰相后,更是飞扬跋扈,目中无人。

他家中经常举办奢华的宴会,宾客如云。有一次,他邀请当时的苏州刺史刘禹锡赴宴。刘禹锡是文坛大家,为人正直。

宴会当天,李绅府上张灯结彩,美酒佳肴摆满桌案。

李绅还特意召来了苏州最著名的歌姬表演助兴。他看似在尊重客人,实际上是在炫耀自己的权势和财富。

刘禹锡看在眼里,心中不是滋味。

他想起了李绅年轻时写的《悯农》,再看看眼前奢靡的场景,不禁感慨万千。酒席间,刘禹锡即兴写下一句:"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司空"是李绅的官职,"司空见惯"意为李绅对这种奢靡场面已经习以为常。

而作为地方长官的刘禹锡,看到这种景象却心如刀割。这句诗含蓄地讽刺了李绅的变质,也表达了刘禹锡的无奈。

后来,"司空见惯"这个词逐渐脱离了讽刺的语境,变成了形容常见事物的成语。

《——【·结语·】——》

历史中这三个典故,透过时间的流沙依然清晰可见。

李林甫的"口蜜腹剑"、赵高的"指鹿为马"和李绅的"司空见惯",都反映了权力对人性的扭曲。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哪个朝代,权力游戏的本质没有变化,人性的弱点也始终如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资料来源:《唐史演义考证》、《秦汉政治制度研究》、《中国成语典故溯源》,中华书局历史研究院古籍整理组,2023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4

标签:历史   奸臣   广为流传   中国古代   成语   著名   权力   司空见惯   口蜜腹剑   指鹿为马   大臣   唐朝   皇帝   秦朝   苏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