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人员透露:今明两年,最好不要把钱存定期,这2个原因很扎心

自从2008年10月国家正式取消对存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以来,银行挂牌利率似乎已经成为普通储户唯一关注的“利益指标”。

不过按照银行内部人员的说法,刨除通货膨胀的实际利率才是真正决定储户最终利益得失的关键指标。

公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商业银行3月期整存整取的年化利率平均约为1.249%。由于一季度我国CPI仅为负的0.1%,3月期整存整取的实际利率升高至1.349%,显然在通缩环境下存款的收益更大。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银行工作人员居然说今明两年大家尽量别存定期,并且还列出两个理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净息差”的困局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职”,曾经拼命拉存款的银行工作人员之所以一反常态劝大家不要存定期,主要是因为面临“存款过剩”压力的银行不希望继续扩大存款的规模。

“存款过剩”并不是说银行的存款规模超过了某个具体目标值,而是说过多的存款无法给银行带来更高的“净利息收益”(贷款利息收入减去存款利息支出)。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仅为1.52%,相比2023年同期缩水0.17个百分点。

比如,一家拥有100亿“生息资产”的商业银行,2023年“净利息收益”约为1.69亿元,然而2024年这家银行的“净利息收益”却只有1.52亿元。

明明全国银行存款已经进入“1%时代”,为什么银行还会遇到“净息差”缩小的困局呢?

首先,贷款增长放缓是造成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的直接原因。就拿房贷来说,受到“房价永涨不跌”信仰被打破的影响,2024年全国新房销售额下降超过17%,再加上一些高利率存量房贷客户提前还贷的影响,去年全国个人房贷余额下降超过1%。

银行显然不能强制老百姓办理房贷,所以在贷款增速放缓的情况下,银行工作人员只能劝导客户少存定期。

其次,明显提高的逾期率也让“净息差”承压。近几年开发商、造车新势力等企业破产的情况非常普遍,并且曾经比较少见的“断供”也成为阻碍银行盈利的难题。

在贷款难以按时、足额收回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定期存款这种高成本“银行债务”的规模,显然可以缓解银行盈利压力。

二、“开闸放水”的困局

今年是我国启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启航之年,央行已经多次透露“适时降准降息”的政策信号,甚至有外媒猜测中国很可能进入“负利率”时代。

表面来看“开闸放水”对银行是具有真金白银价值的政策利好,但是目前的存款政策却对银行十分不利。

从1993年1月施行至今的《储蓄管理条例》明确禁止银行在存款到期前调整利率,也就是说我国的定期存款是100%固定利率的金融产品。在央行“开闸放水”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大量涌入的定期存款将会对银行造成三大危害。

第一,平均利息支出成本明显提高。假设现在某家银行吸收了一笔金额高达300亿的三年期定期存款,未来三年银行需要一直按照2.042%的年化利率向储户支付利息。然而如果银行在三年中每年吸收100亿存款,在存款利率逐年下调的影响下,银行承担的利息成本显然会低于2.042%。

第二,贷款利率难以下调。在贷款需求明显放缓的情况下,银行需要及时配合央行降准降息的政策下调贷款利率。假设某家银行短期内存入大量定期存款,这笔存款到期前银行必须保证贷款利息收益足以支付存款利息成本,这就让银行很难迅速大幅下调贷款利率。

第三,低成本融资渠道面临阻断风险。随着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大部分商业银行可以靠“金融债”“中期借贷便利”等低成本融资渠道快速扩充资产负债表。

如果银行账上“躺着”的定期存款过多,并且贷款增速又不够快,他们将很难使用这些成本低廉的融资工具。

三、普通储户的考量

银行工作人员不希望大家存定期主要是担心以上两个风险因素影响银行利益,如果银行“净息差”持续缩小或者高息存款占比过大,最终为银行金融风险买单的群体中少不了普通储户。那么,作为普通储户我们究竟该如何调整资产配置呢?

首先,适当增加黄金等“硬通货”投资占比。在国际局势升温、央行“开闸放水”的双重刺激下,国内金价连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已经累计上涨近30%。虽然金价短期回落的风险比较大,但是坚持“定存式”投资显然可以获得不错的回报。

其次,适当增加消费支出占比。在国家大力提振内需的今天,那些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的消费者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政策红包”,而且还能够促进宏观经济回暖。这种用真金白银支持中国经济崛起的爱国者,显然值得我们大力赞扬。

最后,适当增加对个人能力提升的投资。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工薪族来说,单纯依赖定期存款的微薄收益很难明显提升生活质量。与其让宝贵的血汗钱躺在银行账户里钱生钱,不如学习一些可以变现的专业技能(比如视频剪辑、AI编辑等),这些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很可能产生终身回报的利好。

结语

“存款过剩”已经对我国银行业造成明显冲击,2024年全国有10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下滑。

银行工作人员从两个方面考虑建议大家不要盲目存定期,既是为了保障银行安全运营,也是为了全体储户长远利益。

相比单纯靠存款的微薄利息收入赚钱,投资黄金、增加消费或者提升自身技能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

那么,你还会继续增加存款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我们的文章,麻烦大家点个关注哦!

参考资料:

1.《2024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

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501/t20250117_1958328.html

2.《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9522742881042085&wfr=spider&for=pc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标签:财经   原因   人员   银行   存款   储户   息差   利率   商业银行   央行   收益   全国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