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衍 本文作者摄
夏衍先生名作《包身工》,我是在中学就读过的。参加工作以后,经常采访一些文化名人,也很想有机会去拜见他。那年,知道夏公已年近九旬,这个愿望就更迫切了。好不容易从北京朋友处打听到一个地址,驱车赶到北京朝内北小街,敲开四合院大门时,一个小帅哥却告诉我,夏公乔迁了。至于新地址,人家就是知道了,也不能告诉我。后来有朋友又告诉我一个地址,我终于如愿以偿。1988年夏的一天,我赶到北京大六部口街,考虑到老人要午休,所以约好下午三点见面,这是我第一次拜见夏公。
夏公坐在一个藤靠椅上,藤靠椅左右以及后背都有倚靠,所以特别舒服。他穿着一件白色略带淡灰滚边的睡衣,领子是香蕉形的,看着很时髦。前庭头发较少,发丝很清晰地向后梳去,好似一个大背头。他虽然有点清瘦,但精神矍铄,反应敏捷。虚岁90的年纪,行动还很利索。夏公说,就在今年春天,他去广州转了一圈,由于劳累,腰肌劳损又复发了,所以经常躺着。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现在已经三四个月了,仍不见好,走路也不方便,看来要康复,还得有点时间。我随口说,要不您躺着,这样腰会舒服点。夏公立刻说,那不行,整天躺着对恢复不利,我们这样交谈很随意就可以了。

本文作者与夏衍先生合影
夏公还说,我今年88岁,比巴金大,比冰心小20天,冰心现在在房间里还能自己做些事情,我虽然瘦,但我的肠胃内脏等都没有毛病,精神还是可以的。
由于夏公是杭州人,又多年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和领导,所以这次采访的最大特点是,我们全程用上海话交流,过程相当流畅和融洽。我当时替《语文学习》做采访,话题自然集中在语文学习上。夏公说,语文这门学科很重要,中小学阶段如果底子打不好,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个必须重视的大问题。现在教材中有的东西太深,学生写的文章还有点“党八股”。去年他到家乡去了一次,看到学生思想受束缚,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小孩讲大人话,文字写不通,还做作,套话连篇,语言不流畅。感动了只会写“热泪盈眶”,交谈时总说“促膝谈心”。再说到电影电视中,古人讲现代人的流行语言,言行也是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一些得奖小说,也是又长又空。鲁迅的小说尽管只有几千字,但揭露的社会问题却很深刻,作品所以得以流传,值得我们深思。还有,现在的一些流行歌曲,歌词好的也不多。夏公说到这里,特地强调了一下,“我说的是不多,不是说没有”。我国几千年来的诗歌都是押韵的,是可以吟诵和歌唱的,而现在的一些流行歌曲,文字水平较差,不押韵,有的连语句都不通,歌词也味同嚼蜡,唱起来更是拗口。夏公还开玩笑说,我也真佩服那些演唱者,他们的本事真大。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语文基础太差。当然,问题不能全部归咎于老师,有个教育制度问题,学生钻在课本里跑不出来,学的知识就很“死”,不活。
夏公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当年的采访设备很简陋,除了沉重的相机就是圆珠笔,一面交流,一面要看着被采访者,同时用自己创造的速记方法,在大大的纸上“盲”记,回来马上还原记录,回到上海再把整理稿寄给被采访者审阅。
第二次拜访夏公,他把小保姆请过来为我俩照了相,我也顺势为夏公拍了几张照。随后夏公拿出一张他逗猫的照片赠我。这使我想起了夏公关于猫的小插曲。夏公在动乱年代中腿被打断,造成日后行动困难,所以他总是坐在藤椅上看书,休息时就转身逗猫玩耍。他被带走时,猫也失踪了。神奇的是,夏公过段时间回来时,那只猫又出现了,还跟着夏公不离,然而一天后,那猫就死了。他赠我的逗猫照片,是后来养的猫,画面清晰:夏公坐在藤椅上,满脸笑容地用一张纸片在逗引小猫,藤椅边还搁着一根逗猫的细竹竿。夏公还特别在照片后面写上“忠麟同志 夏衍”几个字,虽然笔触有点抖动,但却十分苍劲有力。因为体会到夏公对小猫的珍爱,所以我对这张照片也特别珍惜。

夏衍赠作者照片及背面题字
能单独在文学巨匠的家里,亲耳聆听他坦率、精辟、独到的见解,是我一生中的荣幸,至今无法忘怀。
原标题:《周忠麟:忆访夏公》
栏目编辑:郭影 文字编辑:史佳林
来源:作者:周忠麟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