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澜/制图
温馨舒适的茶歇车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老年群体的旅游需求愈发旺盛。注重“慢旅行”的老年人逐渐成为旅游出行的“主力军”,“银发列车”也随之成为热词。当银发浪潮与钢铁动脉相互交织,一幅老年人畅游祖国大好河山的画卷正缓缓铺展。
今年1月,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宁夏铁道国际旅行社顺势而为,打造了多个适配老年群体的定制专列。从港澳的碧海到新疆的雪山,从福建的茶园到广西的山水,铁轨延伸之处,不仅串联起山河风光,更织就了一张覆盖“安全、舒适、温暖”的适老服务网。今年,宁夏开行3趟银发专列,输送游客近2000人次;而在全国范围内,银发旅游列车总数预计突破2000列,成为激活服务消费的新引擎。
适老体验 列车比家里还贴心
8月10日下午,宁夏铁道国际旅行社内,72岁的孙建国老人和几个老伙伴正低头看着9月20日开往新疆的银发旅游列车具体行程。这是他们第三次选择搭乘老年人定制旅游专列,这次专列将带他们开启15日的环游新疆南北之旅。“年轻时总说‘等有空了就出去看看’,现在坐上银发旅游列车,才明白‘慢下来’的风景有多好。”孙建国感慨道。
“选这趟车,图的就是省心!”孙建国一边翻着手机里的旅行相册,一边感慨道。今年3月中旬的“环西部火车游·港澳旅游专列”让他记忆犹新——12天的旅程里,列车就像个“移动的家”,载着他们一路畅游港澳、广西、湖南等地,不仅把沿途热门景点“一网打尽”,还精心安排了“港式风味餐”“澳式风味餐”“篝火长桌宴”等特色美食,让老人们既能饱览沿途风景,又能一站式打卡地道美味。“不用拖着行李来回转车,晚上舒舒服服睡软卧,白天精神抖擞逛景点,这样的旅行才适合我们老年人!”孙建国笑着说。
这份“省心”的体验,在列车的每个细节里都能感受到。“车厢干净明亮,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软卧包厢里的床铺特别宽敞,每个铺位都配了柔软的枕头和厚实的毛毯。”65岁的赵春蕾对列车的舒适程度竖起大拇指:“这床睡起来特别踏实,晚上休息得好,白天游玩才带劲。车厢里的温度刚刚好,空调和通风系统都很给力,一点不觉得闷。最难得的是,列车跑得特别稳当,几乎感觉不到晃动。”
更让人暖心的是那些无微不至的服务。乘务组会提前核对每位乘客的信息,遇到老人生日时,还会悄悄准备惊喜。赵春蕾回忆道,去年9月开往福建的专列上,70岁的李学辉老人就收到了全车厢的祝福。宁夏铁道国际旅行社相关负责人补充说:“乘务员在核对信息时发现当天是李老的生日,立即准备了生日蛋糕,餐车师傅还特意煮了长寿面。全车厢的旅客一起为他庆生,场面特别温馨。”
“活了大半辈子,这还是第一次在火车上过生日,当时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李学辉说到这儿,声音有些哽咽。
“银发旅游列车的精髓,就在于‘适老’二字。”宁夏铁道国际旅行社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为了让老年旅客享受更安全、更舒适的旅程,我们特别推出了12项适老化服务新举措,将‘适老’理念渗透到列车服务的方方面面。”说着,他如数家珍地列举起来:“列车上不仅配备了移动充电宝、爱心便民箱等贴心设备,还特别安排了24小时在线的旅游管家、随车医护团队和急救药箱。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把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温馨感人的生日宴会都‘搬’进了车厢,就是要让老年朋友们感受到‘人在旅途,却像在家一样自在’的温暖体验,全方位满足银发一族对舒适、安全、便捷出行的所有期待。”
适老改造 打造移动的“银发家园”
“9月20日,我们将开行《华运号》2025品质再升级・环游南北疆15日游银发旅游列车。这趟以‘服务老年群体,乐享幸福旅途’为宗旨的专列,在以往旅游列车基础上升级‘适老化’改造,将列车打造成移动的‘银发家园’,让老年游客在旅途中感受安全与温暖。”宁夏铁道国际旅行社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群体对高品质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今年以来,兰州铁路局从丰富旅途体验、优化站点服务、保障出行安全等方面对银发旅游列车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改造后的银发旅游列车分为品质型、舒适型、普惠型3 类,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普惠型列车在保持车体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升级了安全与便利设施——通道处的门槛被精心改造成平缓斜坡,避免绊倒风险;所有标识都换上了醒目的大号字体和高对比度配色,让视力减退的老年乘客也能轻松辨认;全车厢配备的紧急呼叫系统,只需轻轻一按就能立即联系到乘务人员。卧铺区的改造更是处处彰显用心:中上铺的护栏不仅加长加固,还增加了扶手;爬梯踏板加宽并做防滑处理,边角导圆避免磕碰;每个铺位旁增设充电插座、USB插口,暖色光源照明则柔和护眼,让老人夜间起身更安心。
“盥洗间与卫生间的适老化改造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区域。”宁夏铁道国际旅行社相关负责人介绍,普惠型列车在这些区域特别增设了防滑扶手,地面铺设特殊防滑材质;24小时恒温热水供应系统配合可伸缩式水龙头,下方还设置了洗脚池;所有挂钩和置物架的边角都经过圆角处理或软性包裹。值得一提的是,列车还专门设置了医疗护理区,配备了基础医疗设备和常用急救药品,为旅客健康提供全程保障。
舒适型列车在普惠型的基础上实现了全方位提升。车厢通道经过拓宽处理,并采用隔音材料有效降低噪声干扰;定制化的卧具、升级版窗帘和地毯,配合高档墙板贴面材料和雅致的车身涂装,整体质感显著提升。硬卧铺位不仅优化了尺寸和软硬度,还增加了日间靠坐的角度调节功能;软卧包厢则扩大了使用面积,抬升了下铺高度,通过精准调节铺位角度和软硬度,白天可转换为“沙发座”,再搭配衣帽收纳区和行李存放空间,将舒适性发挥到极致。特别设置的娱乐车厢更是一大亮点,这个集休闲娱乐、品茶小憩、文化展示和观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让老年旅客可以在此对弈畅谈、欣赏窗外美景,使漫长的旅途变得丰富多彩。
而面向高消费群体的豪华型列车,则对标“陆地邮轮”标准,以稀缺性、差异化服务打造高端体验。在舒适型基础上,其空间设计与设备配置更趋奢华,具体方案将结合舒适型列车运营经验,经详细调研后定制,力求满足老年游客对专属礼遇与文化附加值的追求。
从普惠到豪华,兰州铁路局的银发旅游列车用“适老化”改造的细致考量,将移动的列车变成温暖的“银发家园”。在这里,安全有保障、出行更便利、体验够舒适,让每一位老年游客都能在旅途中感受幸福,乐享晚年时光。
创新玩法 “铁路+”解锁无限可能
当银发旅游专列缓缓驶入天山脚下,车厢里的老人们正透过车窗欣赏着秋日风光——这样一幅人随车游的画面,正是铁路部门以“铁路+”模式激活旅游市场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铁路系统不断突破传统运输边界,通过线路创新、服务升级、业态融合,让钢轨延伸之处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成为串联山水、连接情谊、赋能发展的黄金纽带。
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背景下,银发群体的旅游需求日益凸显。铁路部门精准捕捉这一趋势,推出“车随人走、铺位固定”的银发旅游专列,从根本上解决了老年人换车换铺、搬运行李的出行痛点。宁夏铁道国际旅行社率先探索“轻旅慢游”模式,通过错峰出行设计、适老化服务升级,让老年游客得以在15天的新疆专列旅程中,从容领略天山天池的壮阔与喀纳斯湖的静谧。这种“移动生活空间”的理念,使列车不再仅是交通工具,更成为集休憩、社交、观景于一体的移动家园。
线路创新是“铁路+”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从“南国踏春”到“东北暖阳行”,从港珠澳大桥到福建泰宁的丹霞秘境,宁夏铁道国际旅行社已构建起6大类122条特色线路的产品矩阵。今年推出的“一车三线”玩法更具突破性:港澳主线可无缝衔接广西巴马康养支线与北海观海支线,让游客在一次行程中体验多元风情。即将开行的新疆线更实现甘宁青三省区游客同步集结,通过铁路网络的串联,大幅降低长途出行门槛,使西域风光不再遥不可及。
“铁路+”的乘数效应正持续释放。银发旅游专列以其载客量大、停留时间长的特点,为途经地带来集中性消费增量,从景区门票到特色餐饮,从手工艺品到住宿服务,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消费链。宁夏开行的“闽宁一家亲”专列,不仅让老年人饱览福建风光,更成为两地协作成果的展示窗口,实现了旅游体验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展望未来,“铁路+”的边界仍在不断拓展。随着适老化列车改造的推进,福建、华东、云南、四川等新线路将逐步开通,铁路网络将进一步联动乡村振兴、扶贫成果展示等主题。而“铁路+邮轮”“铁路+民航”“铁路+国际列车”等跨界融合模式,正让旅途拥有更多可能。当钢轨与风景相遇,当服务与需求共鸣,“铁路+”不仅解锁了旅游市场的无限潜力,更让“老有颐养、游有所乐”的幸福图景照进现实。
记者手记 铁轨上的诗意旅程
火车站内即将启程的一列列银发旅游列车,不仅是旅行的完美搭子,更是移动的“银发家园”。银发旅游列车的车轮与铁轨碰撞出的声响,是老年人对生活品质的执着追求,也是社会对老年群体人文关怀的生动回响。
“年轻时总说‘等有空了就出去看看’,现在才明白‘慢下来’的风景有多好。”这句话道出了无数老年人的心声。银发旅游列车提供的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让老年人能以适合自己的节奏,重新打量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细节之处见真章。从加宽防滑的爬梯踏板,到夜间柔和的暖色光源;从24小时供应的温水,到生日时意外出现的长寿面,这些看似微小的设计,实则是对老年群体最深切的尊重。李学辉老人在火车上收到生日蛋糕时流下的热泪,不正是对这份尊重的最佳回应吗?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不应止步于基本生活保障,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与出行体验。
银发旅游列车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老龄化社会的全新图景。今年,宁夏已开行3趟专列,输送游客近2000人次;全国范围内,这一数字预计突破2000列。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正在崛起的“银发经济”新赛道。但比经济价值更珍贵的,是它所展现的社会价值——当我们将适老化服务做到极致,老年人便成为了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铁轨向着远方延伸,载着银发游客驶向诗意的栖居。这趟旅程告诉我们:老龄化并非危机,而是新的机遇,是另一种生活的崭新起点。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鲍淑玲 文/图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