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天气越热,越要“以热养生”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_养生保健】

夏季人体阳气浮越于外,此时,脏腑相对处在虚寒的环境中,脾胃运化功能也比其他季节要弱一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吃冰棍、喝冷饮,就会导致脾胃不适,出现大便清稀、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会寒湿困体,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天气越热,越要“趁热打铁”——喝热茶、晒晒背、泡泡脚……这些看似“矛盾”的做法,实则蕴含着中医的养生智慧。学会“以热制热”的养生妙招,还能有效逼出体内寒气。

夏季养生妙招,以热制热

01

喝热茶,饮热汤

饮温热茶水和汤水可使汗腺舒张、散发热量、降低体温,有助消暑;汤品推荐冬瓜排骨汤、荷叶冬瓜老鸭汤。

冬瓜排骨汤

【材料】冬瓜500克(可带皮)、排骨400克,枸杞、盐、生姜、料酒适里。

【做法】1、把排骨斩段焯水,冬瓜洗净切块备用;2、砂锅中放适量热水,放入排骨、姜片、料酒大火烧开后,小火慢炖40分钟;3、放入冬瓜继续炖30分钟左右,直到冬瓜软烂为止,关火前10分钟左右可以放一点温水泡过的枸杞,加盐调味。

荷叶冬瓜老鸭汤

【材料】鲜荷叶1张(切丝),冬瓜750克(可带皮),老鸭250克,盐适量。

【做法】冬瓜洗净切成块;鲜荷叶洗净拭干水;老鸭洗净,斩成大块焯水。将冬瓜、鲜荷叶和老鸭放进瓦煲,注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改中小火煲1小时左右。加适量盐调味,便可食用。

02

洗热水澡

洗热水澡能使气血运行通畅,有利身体排热、排毒,帮助补充阳气。

夏天用冷水洗澡、擦汗,会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反而觉得更热。建议选择与体温相近的水温,约35℃~37℃,适度刺激皮肤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散发热量,比冷水的降温效果更明显,也更健康。

03

热水泡脚

夏季,阳气聚集于体表,脏腑反而寒凉。热水洗脚时,虽然会感觉有点热,但洗后就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水温以40℃左右为宜,时间别超过20分钟。泡脚时可加入生姜、艾叶,能祛寒补阳,改善虚寒体质。

04

做艾灸

中医认为,每年最热的“三伏天”施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施灸时会适量出汗,体内的暑湿邪气也随之排出,可治疗因寒凝引起的各种瘀证、痛证。灸完后,再喝一些温热的薄荷叶水,身体会感到无比清爽。

05

适当运动

适当锻炼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并且通过适量出汗,起到散出体内热量的作用。

但不要选择太阳最毒的正午,为避免中暑,锻炼时间以傍晚六七点为宜,选择慢跑、打太极、做八段锦等不过于剧烈的运动方式,避免出汗过多耗气伤阴。

06

晒背补阳

在清晨或傍晚(避开正午时段),背对太阳晒后背,重点照射大椎穴(低头时,颈后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凹陷处))至命门穴(第2腰椎下方凹陷处)。

晒后饮一杯温水,驱散体内寒气。不过,阴虚火旺者要少晒。

07

穿衣不露腰与腹

中医把肚脐称为“神阙”,是腹部最薄弱的部位,不适宜任其“暴露”。

因此不建议经常着露脐装或上衣过短,尤其是在吹风扇时或空调房中。■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2

标签:养生   中医   天气   冬瓜   阳气   体内   排骨   热量   体温   脏腑   料酒   夏季   脾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