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与不送,这个让家长纠结的选择题!

九月将至,孩子也即将踏上大学的征程,置办的学习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现在心中纠结的是送不送孩子上大学!


送?儿子今年刚好十八岁,已是一个威武堂堂的男子汉,此去不过是上大学,又不是上战场。清晰的记得,同事家的闺女去年独自一人去了干里之外的沈阳,回来时长大了不少,言谈举止都添了稳重。再说,如今交通便利,视频通话随时可得,何必兴师动众?

不送?我却记得十八年前第一次抱他时,他那么小,我的手臂僵硬着不敢动,生怕一不小心就碰坏了。上小学、初中一般都是我去接送,后来上了中学,离家也近,他不再让我接送,即使同路也总要走在前面,保持三五步的距离。如今他长得比我还高,可在我眼里,终究还是那个过马路要牵着我手的小男孩。

孩子的意见,是自己去就行,有空了也可以送送,倒是他妈妈一直坚持要送儿子上大学。“他一个人哪行?被褥谁铺?生活用品谁带?郑州那么大,走丢了怎么办?”......一连串的不安和关心。作为父亲,我理应表现得豁达些,雄鹰展翅,总要独自迎风,大人护得了一时,护不了一世。这话这么听起来有点违心。

其实,犹豫送与不送,并非担心儿子不能独立,而是我们自己还没准备好完全放手。作为家长我们既想参与孩子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又担心过度干预会影响他们的独立。这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让很多家长纠结的问题。

不送,因为父母之爱,终究是一场得体的退出。而今日的放手,正是为了明日他能更好地翱翔。送,不仅仅是搬运行李,更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家庭仪式,家长的陪伴也是一次强有力的情感支持。

我们要“聪明地送”,“怎么送”比“送不送”更重要,具体就是“帮忙而不添乱,支持而不控制”,“安全送达”和“温暖开场”,而不是“长期驻守”和“事事包办”。

——让孩子自己办理手续:让他自己去排队、交表格、和老师同学交流。您可以在旁边陪着,或者去帮他买水,但不要代劳。

——尊重他的空间:宿舍如何布置,东西怎么摆放,以他的意见为主。您可以提建议,但不要强行按照您的习惯来。那是他的“新家”,不是您的。

——不要停留过久:办完事、收拾好宿舍、一起吃个午饭或晚饭后,就应计划离开。通常送学过程在一天内完成是比较合适的。 长时间的告别会对双方的情绪都是煎熬。

——告别时要干脆、积极,给孩子一个拥抱,说一些鼓励的话,然后就转身离开。不要一步三回头,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流泪不止,这会把你的焦虑和不舍传递给他,增加他的离愁别绪。

祝愿天下的孩子们,大学生活顺利、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8

标签:育儿   选择题   家长   孩子   儿子   生活用品   宿舍   担心   独立   意见   兴师动众   言谈举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