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天津接受采访时说,二战的开端不是1939年,而是1931年9月18日。
一番话,直接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从西方教科书铁律般的1939年,生生向前推了八年。
那么,古特雷斯的依据是什么?当时又发生了什么?

在西方主流视野中的二战,所谓的“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是起点”,这种说法本身就带着浓厚的“欧洲中心论”傲慢。
然而,1931年沈阳柳条湖的一声爆破,炸断的不只是南满铁路的铁轨,而是炸开了法西斯向全球扩张的潘多拉魔盒。
与西方所谓“治安战”的轻描淡写截然不同,这是一场从第一天起就注定是你死我活的全面战争。

1931年日军在东北伤亡2817人,到了1932年这个数字飙升过3万,而到了1935年,也就是西方世界还在享受所谓“和平”的时候,日军在东北的伤亡已经高达54766人。
如果仅仅是几个不听话的军阀在捣乱,需要一支现代化军队付出五万多人的伤亡代价吗?这分明是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之间真刀真枪的意志对决。
但彼时的西方世界,却对东方大陆上早已流淌成河的鲜血视而不见。

美军在太平洋战区的伤亡大约是17万人,哪怕是加上当时仍在这一区域拥有殖民势力的英军,伤亡也不到10万。
反观中国战场,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超过3500万,正规军队的损耗就高达450万。
而且没有任何外援,没有先进武器,甚至连粮食都被切断,中国人在1931年到1937年那段至暗时刻,是在一种近乎“孤岛”的状态下,独自承受着日本法西斯最疯狂的第一波冲击。

古特雷斯之所以说“中国的抗日斗争是决定性因素”,并非是客套的恭维,而是基于地缘战略的推演。
日本那台庞大而精密的战争机器,原本有着横扫东南亚、甚至向西与纳粹德国在波斯湾会师的狂野计划。
但现实是,日本陆军的主力始终像是陷进了无底沼泽,有超过70%的兵力被死死钉在了中国这片土地上。

哪怕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急需兵力去对付美军的时候,这七成以上的兵力依然动弹不得。
数据显示,整个二战期间,中国军队消灭的日军数量超过150万,占到了日军二战总伤亡的七成。
如果没有中国军队这种不要命的阻击,如果这上百万精锐日军在那“空白的八年”里被释放出来,世界局势会走向何方?

那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他曾公开推演:如果中国倒下了,这几十个师团的日本生力军会像疯狗一样扑向哪里?
毫无防备的澳大利亚瞬间就会沦陷,印度洋将成为日本的内湖,而日军与德军在中东的会师一旦完成,整个反法西斯阵营就会被从中间切断。

同样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深知,是中国战场牢牢牵制住了日本这只猛兽,苏联才敢放心地从远东抽调兵力,避免了那场足以致命的“两线作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中国人用血肉之躯,为苏联在西线的反攻争取了时间和空间,也为美国在太平洋的备战赢得了极其宝贵的缓冲期。

在1931年,西方列强为了不惹恼日本,为了能继续在这块市场上分一杯羹,那一艘艘满载着废钢铁、橡胶和石油的货轮,依然在太平洋上穿梭,源源不断地驶向日本的军工厂。
正是这些西方通过贸易送过去的资源,最终变成了投向中国平民的炸弹,变成了刺穿亚洲人民胸膛的刺刀。

1939年当波兰被闪击时,西方之所以反应剧烈,仅仅是因为战火烧到了自家的门口。
而对于1931年发生在遥远东方的暴行,他们选择了习惯性地“失聪”。

好在,历史的真相虽然会被暂时掩埋,但终究也会重见天日。
古特雷斯的这次表态,并非一时的兴起,而是近年来国际史学界一次集体反思的缩影。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将1939-1945作为二战的唯一定义,是对历史的严重阉割。

牛津大学的理查德·奥弗里,美国学者安德鲁·布坎南,乃至北京师范大学的朱汉国教授,东西方的智识阶层正在达成一种默契的共识:忽视1931年的起点,就无法解释二战的全球性逻辑。
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在当年的远东军事法庭上其实早就下过定论:“如果要指出二战开端的确切日期,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
这是一个纯粹从国际法理角度做出的判断,只是这个判断,被掩盖在冷战后的政治烟尘中太久太久。

今天,当BBC的纪录片开始重新审视东方战场,当哈佛大学的课堂上开始讲授中国的持久战战略,这意味着历史的话语权正在回归事实本身。
中国并不需要谁来“恩赐”一份认可,那些在抗战中逝去的3500万亡灵,本就是不需要辩驳的丰碑。

2025年,正值二战胜利80周年。古特雷斯选择在这个节点发声,甚至亲自来到中国接受采访,这背后的深意早已超越了学术争论的范畴。
如今的地球,地缘冲突此起彼伏,霸权主义的幽灵并没有随着二战的结束而彻底消散,甚至还有个别国家在试图美化侵略历史,想要推翻战后的国际秩序。
在这个当口,重申1931年作为反法西斯战争起点的意义,实际上是在重申《联合国宪章》的庄严。

对于中国而言,从二战时期那个独自抵抗强敌的东方主战场,到今天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一直是和平最坚定的守夜人。
这个曾经流尽鲜血的国家,比谁都更懂得和平的重量。

铭记九一八,将1931年刻入世界历史的正文中,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看清来路。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展开说说丨联合国秘书长 来了!》
中国网《海内外专家:增强中国抗战叙事、构建人类共同历史记忆》
新华社《新华述评|为人类和平发展铸就新的历史丰碑》
光明网《九一八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