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国安曝光间谍窃密手段,7.55亿人在用,支付密码被窃取

文| 东方芙昕

编辑 | 东方芙昕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前言

出门在外手机没电,扫码租个共享充电宝应急,早已成了7.55亿人的日常习惯,可谁能想到背后可能藏着窃密的黑手。

近期国安部门曝光的间谍案揭开了可怕真相:看似普通的充电宝,可能在充电瞬间拷贝手机里的私密照片、通讯录,甚至悄悄记录支付密码。

我们总觉得危险离自己很远,可当手机弹出“是否信任此设备”的提示时,随手一点的动作会不会成了泄密的开端?

这些随手租用的共享充电宝,究竟是解燃眉之急的工具,还是境外势力窥探隐私的“电子眼”?

被忽视的“充电宝陷阱”

如今出门在外,大家心里都揣着一件事,那就是手机电量够不够,要是电量低了,心里就跟猫抓似的。

共享充电宝这时候就像“及时雨”,往商场、餐厅、地铁站瞅瞅,到处都有它的身影,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充电宝,竟可能藏着大危机。

咱平常人总觉得,自己就是普普通通过日子,哪有啥国家秘密能泄露呀,但真不是这么回事。

国家安全这事,和咱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生活里一些不起眼的操作,都可能被间谍利用。

就说共享充电宝,全国有7.55亿人都在用,平均每人一年要用12次,这么庞大的使用量,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普通用户小李就有过惨痛经历,有一回出门,小李没注意手机电量,玩着玩着电量只剩10%了。

这可把她急坏了,没手机啥事都干不了啊,她赶忙扫了个共享充电宝,看到手机开始充电,才松了口气。

信源:澎湃新闻

可她压根没想到,这充电宝正悄无声息地偷取她手机里的重要信息,像她和男友的亲密合照、上周公司会议的录音,还有手机银行APP的登录信息,都被一一窃取。

不光是普通老百姓,就连政府官员等敏感人群,也可能因为共享充电宝中招,导致国家利益受损。

可能有些机密信息,就这么在不经意间被泄露出去,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这共享充电宝到底咋被间谍盯上,又怎么变成危险分子的呢?这里面门道可深了。

窃密手段的多维渗透

境外间谍在共享充电宝上的手段,那叫一个阴损,先说硬件改造,他们把微型芯片,做得比指甲盖还小,甚至跟米粒差不多大,偷偷塞进充电宝里。

这芯片看着不起眼,本事可大了,你把充电宝和手机一连接,短短3秒,它就能建立起数据通道。

更气人的是,这些人手艺还特别“精”,改造后的充电宝,外观上一点破绽都没有。

充电宝外壳严丝合缝,没有一点被拆过的痕迹,充电接口和普通的一模一样,咱普通人拿在手里,根本发现不了问题。

这就好比坏人披着羊皮,混在羊群里,防不胜防,软件植入这块,手段更是阴险。

当你用这种有问题的充电宝充电时,要是不小心点了手机上弹出的“信任这个设备”按钮,恶意程序就会顺着充电线,像个“电子寄生虫”一样,悄悄钻进手机里。

而且,就算你充完电把线拔了,这恶意程序还赖在手机后台不走,继续搞破坏。

它在手机里潜伏着,翻找手机里存的照片、录像、文件,还能偷偷打开手机摄像头和麦克风,拍你、录你说话。

你跟谁聊微信、浏览了啥网页、人在什么位置,它都能知道,就连支付宝、微信钱包里还剩多少钱,它也能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这些信息一股脑地发给境外服务器。

这手机不就变成人家的“传声筒”和“监视器”了嘛。

间谍还特别懂拿捏咱的心理,现在大家都有“电量焦虑症”,手机电量低的时候,心里就慌得很。

这时候要是手机弹出“是否信任此设备”或者“是否允许USB调试”这类提示,近九成的人,因为着急用电,想都不想就点“信任”或者“允许”了。

这一点,可就坏了大事,这就相当于亲手把手机的控制权交给了人家,文件访问、照片图库、摄像头、麦克风等敏感权限的大门,一下子全被打开了。

还有更可怕的,有些厉害的恶意程序,就算你拔掉充电线,它还能远程操控手机,让手机偷偷录音,而你压根都不知道。

你想想,这多吓人啊,境外间谍搞这么多小动作,可不是只盯着某个人的秘密,他们盯上的,是海量普通人的信息。

从个人隐私到国家安全

他们通过共享充电宝,收集大家的位置信息、消费习惯、使用设备的习惯等各种数据。

然后把这些数据汇总到一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这么一分析,可不得了,能把每个人的职业、收入情况、社交圈子、消费能力,甚至政治倾向,都摸得八九不离十。

从个体数据扩展到群体数据,这战略价值就更大了。

通过分析某区域高校师生的充电热点和时间规律,间谍就能锁定一些涉及国防研究的实验室,还能摸清核心科研人员的活动轨迹。

境外间谍还会通过普通用户的信息,“顺藤摸瓜”获取周围人的关联数据,这么一来,个人数据就成了群体信息链条里的一环,这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太大了。

信源:平安湘潭

那面对共享充电宝带来的这些风险,咱就没办法了吗?当然不是,咱可以从多个方面做好防范。

科学防护的全场景指南

选充电宝的时候,可得长点心,要选那些信誉好的大品牌官方投放的设备,来路不明的充电宝,哪怕再便宜,咱也别用。

有些充电宝外观有拆卸的痕迹,充电接口有异常,比如接口处的金属片发黑,或者有小破洞,还有晃动的时候有异响,这种充电宝,十有八九有问题,咱直接拒绝。

使用充电宝前也有小窍门,摇一摇充电宝,听听有没有异常声音,正常的充电宝内部零件固定得很紧实,不会有晃动的声音。

再仔细检查充电接口,正规的充电接口只有正负极两个金属片,要是发现有额外的针脚或者小孔,那可千万别用。

手机权限管理也很重要,充电的时候,最好把数据传输功能关掉。

要是手机弹出“是否信任设备”这类提示,不管多着急用电,都得点“否”,拒绝所有非必要的权限申请。

平常没事,就把手机的开发者模式关掉,这样能挡住不少恶意程序。

要是发现手机出现异常情况,像发烫特别厉害、耗电特别快、运行卡顿,或者莫名奇妙地在各个软件之间跳转,这时候,赶紧断网,用专业的安全软件查杀病毒。

信源:光明网

要是问题严重,必要时恢复出厂设置,或者找专业人士帮忙,也可以联系110或者反诈中心。

对涉密人员来说,要求就更严格了,涉密人员最好配备电磁屏蔽充电舱,这东西能阻断所有信号,确保充电的时候信息不会泄露。

咱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准备点“充电宝检测贴纸”,把贴纸贴在充电宝上,要是有异常芯片,贴纸就会变色,能帮咱一眼辨别充电宝是不是安全。

信源:环球网

结语

共享充电宝本是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工具,可被境外间谍这么一利用,成了信息安全的大隐患。

咱每个人都得提高警惕,多了解这些防范知识,保护好自己的信息安全,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个人隐私,更和国家安全紧紧相连。

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情有何看法呢?你们平时外出的时候,会选择用外面的充电宝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3

标签:科技   防不胜防   间谍   手段   密码   手机   电量   境外   信息   信源   数据   贴纸   设备   国家安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