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资学院召开“2025年物流与供应链国际学术会议”

9月27日,由中国物流学会指导、北京物资学院主办、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承办的“2025年物流与供应链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物资学院召开。本次会议得到《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管理科学》《管理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系统科学与信息学报(英文版)》等期刊大力支持。

本次会议以“物流与供应链数智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聚焦“数智供应链创新与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与韧性”,国内外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知名学者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推进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追踪供应链与低空经济、绿色低碳、具身智能等前沿动态与创新理念,发挥供应链价值创造功能,打造智慧高效、韧性安全、持续发展的物流与供应链生态体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何辉,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李石柱,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左敏出席会议。国内外专家学者师生300余人参加会议。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何辉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指出当前物流行业各类人才要用好新兴技术,把握政策红利,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要聚焦技术融合,推动物流与供应链高质量转型。要继续深化“AI+物流”的场景应用,推动智慧仓储、无人配送、智能调度等加快普及,为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二是要强化制度建设,提升供应链治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顺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大趋势,加快构建统一开放、透明安全的数据治理和标准体系,推动供应链信息高效互联互通。三是要突出人才引领,夯实数智化转型的根基。北京物资学院要持续推动产教融合、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继续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何辉

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李石柱在致辞中指出,“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力对推动物流产业升级具有关键作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经济韧性的关键力量,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挑战。指出数智化、绿色化、韧性化是未来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鼓励企业利用数智技术重构供应链管理,通过技术驱动和模式创新实现降本增效。同时,要积极推动物流与供应链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新能源运输工具的推广应用。破解企业协作瓶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壁垒,为数据确权、流通、交易提供合规框架,推动不同系统、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高效互通与共享,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有力保障我国超大规模市场长周期韧性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 李石柱

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左敏在致辞中,分析了物流与供应链发展面临的形势,指出北京物资学院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求变,发挥北京物资学院的人才和资源集聚优势,聚焦物流强国建设,全面推进数智赋能教育新生态建设。

一是推动数智转型,引领供应链变革新浪潮。强化人工智能、大模型、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建开源平台与示范场景,推动物流系统向智能化、绿色化、韧性化升级。二是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教学相长、产学研融合。持续拓展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新路径,完善政企校行多元育人格局,加强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集群化协作和靶向性融合;着眼区域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需要,打造校城产教融合平台,探索建立联合实验室、特色研究院等,加快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校城协同发展。三是深化国际合作,更好服务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标准互通、人才共育、数据共享,服务优势产业走出去、战略物资引进来,助力保障国际运输通道安全和供应链产业链稳定。

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左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吴俊杰以《主动性救护车重调度研究:一种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方法》为主题做大会主旨报告。吴俊杰教授针对应急医疗服务系统救护车供需失衡、响应延迟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创新框架,以优化应急医疗服务中的救护车调度效率。该研究旨在解决城市中急救需求时空分布不均导致的供需失衡难题,通过模拟真实城市数据证实,创新框架能有效整合邻近站点间的信息通信、策略协调及未来需求预测,显著提升全局响应速度并降低平均救援时间,为应对突发紧急事件与资源稀缺场景提供了更智能、高效的决策支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吴俊杰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苏必利尔分校教授曹梅做了“物流教育中产业与学术的融合:来自美国运输与供应链管理项目的洞见”的主题分享。曹梅教授介绍了威斯康星大学苏必利尔分校运输与物流管理项目的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融入前沿知识学习、邀请客座讲师、组织行业考察、提供实习机会以及鼓励参与案例竞赛等方式,来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弥合行业需求与学术培养之间差距。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苏必利尔分校教授 曹梅

联合国契约组织亚太区域负责人赛伊德·穆罕默德·穆萨比尔·希恩做了“将雄心转化为行动:迈向20230年的可持续供应链”的主旨报告。希恩指出可持续供应链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面对气候变化、地缘政治风险与消费者期望提升等多重压力,西恩提出三大行动路径:赋能中小企业、推动产业链协同合作、强化可持续发展的商业价值。希恩特别提到中国企业在设定科学碳目标方面增长迅速,呼吁通过集体行动将供应链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实现经济与环保双赢。

联合国契约组织亚太区域负责人 赛伊德·穆罕默德·穆萨比尔·希恩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立合作大学勒哈克校区教授阿明·史沃根做了“食品杂货物流: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来自欧洲和德国的观点”的主旨报告。阿明教授揭示了全球食品浪费问题的严重性,并以德国为例,详细分析了从农业生产、加工、零售到家庭消费各环节的损耗成因,并强调食品物流在保障食品安全、减少浪费中的关键作用。阿明教授提出包括优化仓储管理、推广智能包装、改善冷链物流以及提升消费者意识等举措,并呼吁通过全链条协同与技术应用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立合作大学勒哈克校区教授 阿明·史沃根

日本流通经济大学研究员杉山龙雄分享了“日本供应链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指出当前日本物流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人员短缺、自然灾害及业务持续计划、数字化延迟等问题。并分享了提升运输效率、运输批量的标准化、大型化,以及利用新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同时,通过推动跨行业合作,实现整体优化、以及可持续供应链。

日本流通经济大学研究员 杉山龙雄

在主编论坛环节,《管理评论》编辑部主任王谦、《中国管理科学》编辑部副主任高敏刚、《系统科学与数学》杂志社常务副主编房勇,分别对各自期刊投稿要求和写作建议进行了介绍。

《管理评论》编辑部主任 王谦

《中国管理科学》编辑部副主任 高敏刚

《系统科学与数学》杂志社常务副主编 房勇

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教授马丁·克里斯托弗、中美物流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劳尔·邓汉姆、日本流通经济大学校长片山直登分别发来了祝贺视频。其中,马丁·克里斯托弗教授回顾了供应链发展的历史及当前面临的形势,指出人工智能在供应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为未来培养出优秀的供应链管理者打下基础。劳尔·邓汉姆、片山直登分别回顾了与北京物资学院交流合作共同促进物流行业人才培养的历程,对北京物资学院未来物流与供应链人才培养寄予美好的祝愿。

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教授 马丁·克里斯托弗

中美物流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劳尔·邓汉姆

日本流通经济大学校长 片山直登

本次会议由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姜旭主持。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 姜旭

作为全国最早开办物流管理专业、采购管理专业、北京市最早开办供应链管理专业、国内唯一开设全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科专业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学院始终紧随行业前沿,深度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在推动物流教育从“物资管理”到“物流管理”再到“供应链管理”的范式转移中贡献了一代代物院人的力量。

27日下午,北京物资学院举办了四场平行论坛,分别是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发展分论坛、数智物流与供应链转型分论坛、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优化分论坛、特色物流与供应链创新分论坛。在平行分论坛中,专家与参会嘉宾就物流与供应链相关专业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学术交流。

本次会议对当前物流与供应链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为未来物流与供应链发展趋势给出了科学建议,为更好落实《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提供了智力支持。今后,将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集中优势资源,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才,为物流与供应链数智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丰沛人才支撑与强力的智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财经   学术会议   北京   物资   物流   学院   国际   产业链   阿明   经济   日本   教授   韧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