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漫画墙,搁那儿二十多年了,谁看了都觉得挺正常——就是鲁迅手里夹根烟,眉眼放松着,不像课本里印的那么严肃,倒像个下班回家、抽口烟歇会儿的普通人。结果前段时间,冒出个孙女士,投诉说这画不行,鲁迅不应该抽烟。
孙女士是搞控烟的,理由听着挺正经:这画会教坏小孩,让他们以为在公共场合抽烟没事!还特意去查了原画,说人家原画里鲁迅是在书房抽,烟还小,有背景;这墙画把烟放大了,背景也没了,就是故意误导!
这话听着就离谱。按这逻辑,《清明上河图》里画了卖酒的,是不是得把酒坛子全改成矿泉水瓶?梵高画《星空》用那么多浓颜色,是不是得改成淡乎乎的,怕晃着人眼睛?艺术这东西,本来就不是照葫芦画瓢拍照片,是捡重点画。孙女士盯着那根烟的大小较劲,跟拿着放大镜找芝麻似的,纯属没事找事,吃饱了撑的。
更逗的是她出的主意:让把鲁迅夹烟的手,改成“攥拳头”,说这样才显得“有斗志”。这不是瞎改吗?鲁迅本来就喜欢抽烟啊——他会熬夜抽烟写文章,会跟朋友吐槽稿费少,会因为孩子哭吵得没法干活。这些接地气的事儿,才让咱们觉得他亲切。现在非要把烟拿掉、改成攥拳头,跟把孔子套上西装、让李白背书包有啥区别?整得跟个假人似的,还有啥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孙女士把投诉往网上一放,倒成了热点,有人夸她“负责”,也有人猜她“想出名”。结果绍兴文旅局一句话就给顶回去了:好多人说别改,我们不瞎折腾。说到底,大家都不傻——谁不知道抽烟不好啊?没人会因为看了鲁迅抽烟,就立马掏出打火机。可要是把历史人物都改成“没缺点的符号”,那咱们记着的就不是鲁迅了,是个没血没肉的纸片人。
现在再看那面墙画,鲁迅手里的烟还是那样,不大不小,刚好夹在指间。他好像还在那儿瞅着——瞅着有人把精力花在改一根烟上,瞅着有人拿着“为你好”的名头瞎折腾,瞅着有人非要把简单的事儿搞复杂。
最后跟孙女士说句实在的:鲁迅抽烟,抽的是那会儿的日子、写文章的劲儿;你这瞎较劲,纯属多余的焦虑、没事找事的抽风。真关心控烟,不如去劝劝街上乱扔烟蒂的人;真喜欢鲁迅,先读读他的文章——里面没说要“攥拳头”,只说“敢面对真事儿”,包括“鲁迅会抽烟”这么简单的真事儿。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李建兴,为本平台原创作品,转载自公众号“经济文化纵横谈”,欢迎朋友们关注并留言交流,一起网聚智慧、网聚人气、网聚力量。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