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喝没喝过果啤、奶啤这类鲜啤?蜜雪集团在国庆期间搞了个大动作 —— 花2.97亿人民币,买下了精酿鲜啤品牌福鹿家53%的股份。

这已经是蜜雪继收购幸运咖之后,又一次拓展新品类了。不过界面新闻提了个问题:精酿鲜啤跟奶茶、咖啡不一样,不是日常刚需,消费需求没那么稳定。那蜜雪为啥非要扎进鲜啤赛道?
福鹿家旗下主要做的是 “鲜啤福鹿家”,2021年才创立。跟青岛、雪花那些工业啤酒比,鲜啤酿造完没经过巴氏杀菌,会留一部分酵母,喝着口感更丰富,风味也多。
他们家除了经典鲜啤,还有果啤、茶味啤酒这些创新款,主要靠线下门店现打现卖。
而且福鹿家发展得还挺快,2023年开放加盟后,到今年8月底全国已经有1200家店了,去年还第一次赚了钱。蜜雪在公告里说,这次收购是想把产品从果饮、茶饮、咖啡,延伸到现打鲜啤。

但鲜啤的短板也很明显:受季节影响大,天一转凉,没多少人愿意喝冷饮;消费场景也窄,大多集中在晚上,还受开车限制,很难形成稳定的消费习惯。那蜜雪为啥还要花近3亿入局?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是价格对味,能扩客。
蜜雪的奶茶、冰淇淋、咖啡,定价基本在6-10块,大家早就觉得 “雪王 = 平价”。
福鹿家的定价也贴这个路子,500毫升的鲜啤卖5.9-9.9块,只有少数区域限定款卖14.9块,比传统精酿酒馆20-60块甚至上百块的价格低太多。
而且福鹿家的门店风格也像蜜雪,红底白字招牌很显眼,店面不大,基本没堂食座位,主要做外带和外卖,偶尔摆几张小桌供客人临时坐。
界面新闻说,这么一来,福鹿家把精酿从 “社交产品” 变成了 “日常快消品”,能吸引更多人买。

选址也不挑核心商圈,多在社区餐饮区,旁边常有烧烤、火锅店,不少中年男性吃晚饭时会顺手买一杯,刚好补上蜜雪没覆盖到的客群。
更关键的是,鲜啤能填补蜜雪的 “夜间空白”。现在蜜雪靠茶饮和幸运咖,基本覆盖了早到下午的需求,加上福鹿家,就能形成 “白天喝奶茶咖啡,晚上喝鲜啤” 的闭环,用户粘性和单客消费都能提上去。
第二个原因是蜜雪能帮福鹿家 “抄近路”。
蜜雪在公告里说,福鹿家能共享它的冷链物流和 IP 营销资源,采购、生产、运输都能省成本。
鲜啤保质期短,一般就一个月,对冷链要求高,而蜜雪国内有29个仓库,九成以上的县级行政区能12小时内配送,刚好解决福鹿家的痛点。

业内人透露,福鹿家现在是总部酿好成品酒、门店现打,冷链损耗比行业平均低35%。而且传统啤酒要经过经销商、分销商好几手,利润分走不少,福鹿家是公司直接给加盟门店供货,利润空间更大。
加上蜜雪的品牌效应,小商户也更愿意加盟。之前幸运咖就是这么做的,2020年才100多家店,被蜜雪接手后,2023年就突破3000家了,蜜雪想把这套模式复制到鲜啤上。
第三个原因是精酿市场有潜力。
2013年之后国内啤酒消费量就见顶了,厂商都在减产,但精酿反而逆势增长。界面新闻说,精酿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00亿涨到今年的1000亿以上,现在渗透率才6.3%,比茶饮市场空间大。
红餐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现在35%的酒馆人均消费在60-100元,而20元以下的价格带只占3%,福鹿家的平价定位刚好能抢占这个空白。
而且福鹿家还很会做产品,日常卖15款以上鲜啤,10款是果啤,每个季度还出3-5款新品,比如茉莉青提果啤,还能免费试喝,清爽偏甜的口味能吸引不常喝酒的人尝试。
不过蜜雪卖鲜啤,麻烦也不少。首先是这笔收购的 “关联问题”,福鹿家的实际控制人田海霞,是蜜雪 CEO 张红甫的配偶,收购前她持有福鹿家80%的股份,这属于关联交易,会一直受监管和中小股东盯着。

而且蜜雪花的钱比第三方对福鹿家的估值高,外界难免怀疑是不是 “利益输送”,之后福鹿家得靠业绩增长证明这笔钱花得值。
其次是品控难度。精酿鲜啤对原料新鲜度、发酵工艺、批次一致性、冷链和储存条件要求都高,福鹿家接下来要快速扩店,万一品控没跟上,很容易让消费者不满。
最后是竞争越来越激烈。虽然现在鲜啤赛道没茶饮卷,但华润、雪花、青岛这些传统啤酒巨头,已经在通过便利店小瓶装、商场鲜啤站渗透;盒马、胖东来这些新零售也在做自营精酿,福鹿家以后的日子不会太轻松。
话说回来,6-10块钱的精酿鲜啤,你会感兴趣吗?最近有没有喝到过有意思的饮品风味?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蜜雪冰城##啤酒##上头条 聊热点##财经#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