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旅游行业都在争先恐后的发展,各地的文旅局更是想尽各种办法试图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各自的地方去。
而西藏则以其独特的风景令无数游客蜂拥而至,但是在这种火热的旅游盛况背后也偶尔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情况。
7 月17日,女子发视频说自己被景区强买强卖,“就想路过一下,非逼着买 100 多的门票”;可第二天景区甩出的监控和路线图,让评论区瞬间反转 —— 原来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最先火起来的是女子发布的那段 3 分钟视频。
镜头里的土路坑坑洼洼,她坐在驾驶座上,对着车外的工作人员喊:“我导航显示从这能过,凭什么不让走?” 对方穿着蓝色马甲,挂着 “圣象天门景区” 的工作牌,解释说 :“这是景区范围,得买票才能进”。
“路是村里修的,你们凭什么圈起来收费?” 女子越说越激动,把手机伸出窗外拍对方的工牌,“大家快来看啊,西藏景区又拦路卖票了!”
视频发出来不到两小时,评论区就炸了。
有人想起 2023 年卡若拉冰川景区在国道上拦车收费的事,骂 “怎么还没改”;有人晒出刚退订的西藏旅游机票,说 “怕了怕了”;还有人给景区打电话,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说 :“一上午接了 200 多个骂人的电话,解释都来不及”。
住在附近的藏族大哥扎西看了视频直摇头:“那片根本不是景区的路,是纳木错湖边的草地,车子开进去会压坏草皮。”
他说圣象天门景区的正门在 5 公里外,有正规的停车场和售票厅,“谁会在土路上拦人卖票?”
更有意思的是,有经常去西藏的游客发现疑点:“视频里的土路边有铁丝网,那是生态保护区的标志,根本不能开车进去。”
7 月 18 号中午,圣象天门景区的官方账号突然更新了一条长文,附带着监控截图和路线图,看得人恍然大悟。
监控里的时间显示是 7 月 17 号下午 3 点多。4 辆越野车排成一队,没走主路,而是拐进了旁边的村庄小路。村口明明立着 “生态保护区,车辆禁入” 的牌子,可头车直接压过路边的野草开了进去 —— 这就是女子说的 “被拦的路”。
“那片是纳木错湖的水源保护地,草底下就是泉眼。” 景区工作人员在采访里指着地图说,“车子开进去会把草皮压坏,下雨的时候泥水直接流进湖里,生态特别脆弱。”
更关键的是路线图。景区特意标了三条路:主路正在施工,但旁边有临时通道,免费放行;往南走 3 公里有县道,宽敞又好走;只有女子走的这条小路,是明确禁行的。
“我们的人看到车子闯进来,才过去询问。” 工作人员还原了当时的情况,“就问了句‘有没有买门票’,然后说‘这里不能进,我指你走能过的路’,全程没提过让她现场交钱。”
监控里能看到,女子听完后掏出手机开始拍,嘴里说着 “你们这是强买强卖”,工作人员也掏出手机对着她,怕被讹。最后女子说 “我就是路过”,工作人员挥挥手让她走了,前后也就两分钟。
“她拍视频的时候,把‘禁行标志’和‘我们指路’的镜头全剪了。” 景区负责人有点无奈,“结果我们电话被骂到占线,还有人说要投诉到文旅部。”
说到景区拦车收费,很多人会想起 2023 年卡若拉冰川的事。
那时候 G349 国道上突然拦了根栏杆,穿着 “景区工作人员” 衣服的人守在那,不管是不是去景区,只要路过就得交 50 块钱。有司机不服气,对方直接说 “国家路边的风景,看一眼也得交钱”。
那段视频当时在网上吵了十几天,最后江孜县文旅局的人来了,拆了栏杆,还公开道歉。从那以后,西藏所有景区都装了监控,工作人员上岗前要培训 ——“不准在国道上拦车”“不准说硬话”。
“现在谁还敢乱收费啊?” 在西藏做了 8 年导游的老杨说,“去年有个景区让游客必须坐观光车,被人拍下来,当天就被文旅局通报了,负责人都换了。”
这次圣象天门景区反应这么快,也是因为有教训在前。他们不仅放了监控,还把工作人员的执法记录仪视频也公开了,连对话都一句句标出来,就怕被断章取义。
“其实游客要是真不知道路,好好说就行。” 老杨遇见过不少类似情况,“有次带团走错路,工作人员骑着摩托车追上来,不是罚款,是给我们指了条近路,还提醒‘前面有落石,慢点开’。”
景区的回应出来后,评论区分成了两派。
有人觉得女子故意找茬:“明知道是保护区还往里开,被拦了就拍视频卖惨,太没素质了。” 还有人扒出她的社交账号,发现她之前发过 “如何逃票进景区” 的攻略,底下立马有人留言 “原来是惯犯”。
但也有网友觉得景区有改进空间:“就算游客走错了,好好说不行吗?非得拿着手机对着拍,看着就像要吵架。” 有去过的游客说,圣象天门景区的指示牌有点乱,“主路施工没提前说,导航也不准,很容易走错”。
最有意思的是常去西藏的自驾爱好者总结的 “避坑指南”:
“看到铁丝网别闯,十有八九是保护区;遇到拦车先看对方衣服,正规景区有统一马甲;要是不确定是不是景区范围,就问‘我要去某某村,该怎么走’,一般都会指路。”
其实这事儿最该说的是 “沟通”。工作人员要是第一句说 “这里是水源地,车子进去会污染湖水”,而不是 “买票了吗”,可能就没那么多误会;女子要是先问问 “这条路能走吗”,而不是直接开进去,也不会有后面的争执。
就像扎西大哥说的:“纳木错是我们的神湖,游客来我们欢迎,但得一起保护才行。有时候好好说句话,比拍视频吵架管用多了。”
这事儿后,西藏文旅局连夜更新了 “游客提示”,里面的干货还真不少:
“其实这两年西藏的管理已经好很多了。” 老杨说他前几天带团去羊湖,遇到巡逻的工作人员,不仅没拦车,还提醒 “前面弯道多,慢点开”,临走前还给了袋防高反的药。
而发视频的女的自打发了视频就再也没吭过声,蹊跷的是他发的那条控诉的视频,18号晚上突然不见了,景区也说不追究了。
有评论说得好:“去西藏是看风景的,不是去吵架的。游客多一分规矩,工作人员多一分耐心,才能都玩得开心。”
下次再去西藏,要是遇到不确定的路,不妨停下来问问。
说不定对方会指着远处的雪山说:“从那边走能看到日照金山,比走小路美多了。”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