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怒斥:4种首饰别再戴了!等到患癌后悔都晚了,千万要注意

林阿姨今年56岁,喜欢收集各种佩饰项链。她总说,首饰能让生活有小确幸,还能“养生辟邪”。最近,她新买了几串“能量石”手链,听说能调理血压、保健身体。可没几天,林阿姨突然觉得胸闷、乏力,还发现脖子和手腕上出现了不明红疹。

去医院检查后,医生直言:“这些首饰不仅没保健作用,反而可能危害健康,甚至增加患癌风险!”这个诊断让林阿姨又气又悔,难道日常佩戴美丽的配饰,还真能给身体挖个大坑?其实,类似林阿姨的“美丽隐患”案例并不少见,尤其是中老年人青睐的某些另类首饰,背后隐藏的健康风险,你是否已经忽视了其中最危险的那一个?

在追求美与健康的路上,首饰很容易让人掉以轻心——但你知道吗,有4种首饰,医生反复警告“千万别戴”,即使貌似无害,却可能成为身体的隐形杀手。尤其是第3种,很多人家里都有,却没意识到潜藏的毒性。

让我们仔细拆开这些被包装成“时尚”或者“保健神器”的伪科学外衣,用科学的视角,揭开那些潜藏在饰品中的健康危机。到底哪些首饰不能戴?它们为何暗藏致癌风险?真的等到问题出现后才后悔吗?

首饰暗藏致命隐患:这4种最危险

在琳琅满目的首饰世界里,不少人在不知不觉中选错了“健康地雷”。根据权威医学科普与多家三甲医院肿瘤学专家观点,下列4种首饰,是目前被明确警告“不适合贴身长期佩戴”的高风险类型:

第一种:“能量石”与所谓“防辐射石”

某些网络热卖的“能量石”“防辐射项链”,甚至高价“护身符”,被宣传有“净化血液”“防癌”“辟邪养生”等多重奇效。但事实上,大部分“能量石”含有天然或人为掺加的放射性元素(如铀、钍、镭等),部分样本测得核辐射高达112.4微西弗/小时——这个量级,一天佩戴等同于做117次胸部X光!有的人全家佩戴,短短几周皮肤红斑、鼻血增多,乃至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世界卫生组织与国家辐射安全标准明确指出,普通人群年均额外放射性剂量不应超过1000微西弗。长期佩戴超标饰品,极易导致基因突变、癌症风险大幅上升

第二种:鸡母珠手链、项链

鸡母珠因其颜色鲜艳、寓意吉祥,成为不少中老年朋友喜欢的饰品。但鸡母珠中含有高度致命的鸡母珠毒蛋白(Abrin)。整个珠子破损、钻孔穿线时粉尘飘逸,都可能让毒素接触到皮肤或被吸入。仅需0.001毫克鸡母珠毒蛋白就可致成人死亡。长期佩戴或误食、误吸,更可能引发急性中毒,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甚至致命。

第三种:染色玛瑙、劣质五彩石

市场上各类廉价“玛瑙”“珠串”,绝大多数都经过人工染色,其色彩不自然、手感偏重。这些染色剂常含有铅、铬、汞等重金属成分。皮肤长期接触后,人体会缓慢吸收重金属,可能导致慢性肝肾损伤、神经系统紊乱、内分泌失调。数据显示,部分低劣染色饰品的重金属溶出量超出国家标准数十倍,有关部门每年查处不合格珠宝数百起!

第四种:塑料类与劣质合金首饰

大批五彩斑斓的塑料耳环、戒指、手镯,价格低廉,被大量推广给年轻人乃至儿童。塑料饰品在高温或日晒、汗液作用下,会释放“双酚A(BPA)、邻苯二甲酸酯等有害物质,这些是公认的内分泌干扰物。长期吸收,可能诱发乳腺癌、子宫肌瘤、激素依赖性肿瘤。合金类则常检出含镉、铅、镍等超标,都是致敏和有毒元素,“饰品性皮炎”和“慢性重金属中毒”病例已不罕见

除了这些,像核桃手串在发霉后也可产生黄曲霉素,这种毒素吸入人体会造成肝损伤甚至癌变,但只要预防发霉,影响较小。

等到患癌才警觉,一切都晚了!

许多人直到身体出现问题才反思——明明只是佩戴个首饰,为何竟成了致病元凶?根据权威调查,佩戴问题首饰导致皮肤炎症、过敏、剧毒中毒乃至恶性肿瘤的病例屡见不鲜。仅核辐射超标的“能量石”,3年来全国海关就查获上千件

有医生回忆,一位30岁女性因常年佩戴染色手链,皮肤红肿脱皮,经检测为铅中毒。另一位家住农村的王大姐,戴鸡母珠手链后反复发热而住院——长期低剂量毒物暴露,也可能成为多年后“癌变的种子”。

最可怕的是,不少问题饰品即使“外观看不出问题”,佩戴体验也无异状,一旦等到检查出重病甚至癌变,那时不仅治疗成本高、效果差,还可能错失最佳干预时机。尤其是老年人体质偏弱、免疫力下降,对毒物尤其敏感。有研究显示,癌症的诸多环境影响因素(辐射、重金属、激素干扰物),在首饰产品中均可找到对应成分。(数据见《金银首饰有辐射,戴了会致癌?4种首饰尽量别戴,对身体没好处》等系列权威报道)

健康防护建议:选首饰也有大学问

面对琳琅满目的配饰市场,如何智慧避开“毒首饰”陷阱?医生与营养健康专家,普遍建议:

首选天然纯净、正规品牌、有检测合格证书的首饰,坚决抵制无资质摊贩、来源不明“保健石”。正规金银、优质玉石、未经染色天然玛瑙等安全可靠,长期佩戴基本无毒副作用。

谨慎对待所谓“能量石”“防辐射”等神奇功效,防患于未然,不迷信不盲从。一旦皮肤出现瘙痒、红肿、色素沉着,应立刻停戴、就医排查。

尽量避开价格异常低廉、气味怪异、色彩极为鲜艳的饰品,这些很容易隐藏染色剂、重金属、塑化剂等问题。 特别注意儿童、孕妇、免疫力低下人群,更应远离可疑首饰。

对于核桃手串、菩提类等天然材料,日常要保持干燥、防止发霉,一旦发现颜色异常、霉变须及时处理。

每半年进行一次皮肤健康自检,如有慢性红斑、瘙痒、脱皮等现象请主动告知医生,“小病”也有“大警示”。

结语

首饰原本是美的点缀,但一旦选错了材料,反成健康隐患。医学共识明确指出,日常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或许正是决定健康与疾病的“临界点”

今天起,不妨和家人朋友一起排查下身边佩戴的首饰,及时换掉那些高危、来路不明或含有毒害成分的“饰品”,把健康的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如有疑似接触相关风险饰品不适,应及时就医并咨询正规三甲医院专业医生,切勿盲目担忧或自诊自疗。最终,是否一定会因为佩戴上述首饰就患癌,仍需结合个体健康状况和实际暴露因素评估,本文仅提供参考与警示。

具体健康情况,请一定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结合自身身体状况由专业医生判断和干预。切勿迷信“健康首饰”,更不要让一时的追求美丽,换来健康一生的遗憾。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能量石”有保健功效?小心辐射超标!你以为的这些防辐射物品没用》. 科学辟谣 2023年12月06日

《金银首饰有辐射,戴了会致癌?4种首饰尽量别戴,对身体没好处》

《马上停止佩戴这东西,戴一天相当于做近百次胸片,白送都不能要!》

《鸡母珠、能量石等有毒首饰的危害与识别》,中华医学信息学刊,2022

《中国肿瘤放射性环境流行病学报告》,国家癌症中心,2023

《健康相关重金属首饰检测与防护指南》,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0

《“隐形杀手”:日常慢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中华实用内科杂志,202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时尚   首饰   后悔   医生   饰品   健康   重金属   能量   皮肤   身体   手链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